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体育信息学的基本涵义、研究对象及其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信息学是一个新兴学科,自其诞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方面的争议:一是关于体育信息学科是否存在;二是关于体育信息学的基本涵义、研究对象等。本文认为体育信息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存在的。其原因在于它有特定的涵义与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
浅谈我国体育信息学科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体育信息学科也随之孕育而生。本文阐述了我国体育信息学科的兴起发展以及目前所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体育管理学学科体系构建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体育管理学科体系尚处于初建阶段,现代体育的发展、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促使学科体系急需进一步完善。本文在分析现有体育管理学科构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对其框架结构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国际体育学科发展的历程与特征进行梳理概括.认为国际体育学科发展大致划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快速发展期和形成体系期4个阶段.国际体育学科的发展呈现出体育学科发展的整体化特征日趋明显、体育科学研究与体育实践的互动性更加紧密、体育学科之间的整合性日益深刻、体育学科发展的人文价值取向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和体育学科体系分类具有开放性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当前体育信息学科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文献资料、学科综述、分析预测等方法,对当前国内、外体育信息学科的发展趋势从因特网、数据库、光盘与多媒体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到学科理论研究与建设进行了论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体育信息学科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当前我国体育信息学科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根据未来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深化体育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提出了近期我国体育信息学科的发展战略和服务重点,认为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开发利用、建立体育信息网络和多种类型的支撑数据库、开展应用信息和基础理论研究等是当前的主要发展领域.特别是提出了我国体育信息网络建设的布局和方案.论述了体育信息社会化和信息市场的开拓是充分体现信息价值,实现自我支持和自我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试论体育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探讨体育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它的逻辑起点.为探寻这一逻辑起点,在对近期内快速发展并已初步形成的学科体系考察基础上,运用辩证逻辑思维的方法,经过抽象和提炼,提出了体育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人本体育"的观点.无论从学科发展的历史,还是学科本质属性来看,"人本体育"都应是本学科最本质、最基本、最概括和不可分割的范畴,这个范畴可成为本学科体系构建的起始点和基石.  相似文献   

7.
对体育学科分类的分析与调整建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体育学下属4个二级学科进行分析与调整,认为"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学科体系中两个重要的基础支撑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内容需要重组,"身体教育学"、"运动竞技学"、"健身休闲学"将作为体育学科体系的主体部分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对比分析等方法,从社会学、军事学、体育学、管理学、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角度,对加强军队体育信息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探讨和论证,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体育信息环境及其保护的问题,并对当前信息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如何进行信息环境建设提出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未来八年我国体育科技、教育发展的战略构想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体育科技、教育体系是科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相当的体育科学技术学科是科学技术母体学科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渗透而形成的,由此构成了体育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21世纪现代奥林匹克的进一步发展,将更加需要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渗透,而在我国举办奥运这一新历史环境下,国家创新体系将延伸成为体育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使体育科学体系出现个体学科突增发展、学科群落拓展优化的趋向;体育教育传播体系将更加开放、普及和优化,使各类高等教育体系出现超前创建体育新专业契合社会化、健康服务需求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第 29 届奥运会后的国际竞技体育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从国际竞技体育本身、竞技体育的发展保障以及竞技体育发展带来的效益等角度,对国际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展望.第29届奥运会后各国在竞技体育领域内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主要竞技体育强国的竞技体育竞争实力将会进一步提高;以举国体制为基本理念的竞技体育政策将会在各国陆续出现;奥运会项目可能不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变化,非奥运竞技体育项目将会迎来发展的有利时机;全球金融危机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国际竞技体育的步伐,但是体育经济将会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竞技体育训练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体育科技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竞技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一门以体育的人文现象、社会现象为对象,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综合性科学.它的目的在于揭示人的体育行为及体育人文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对体育之于人类和社会的意义、价值做出合理的解释.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理论定位是在与之相关的学科关系中确立的.主要涉及4种关系:体育人文社会学与体育学的关系;体育人文社会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体育人文社会学与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的关系;体育人文科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的发展由来、学科体系、基本要素、学科基础、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层的文化现象去透析其深层的文化内涵的学科。其学科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自然科学理论、社会人文科学理论和综合性理论等几个部分,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必须紧密联系体育人类学,并综合体育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理论,深入民族地区开展实地考察是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还很滞后,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是带动整个学科全面和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以新的视角审视服饰的流行,分析了运动时尚的大众化与人们着装理念及消费形态的变化,揭示了运动时尚对服饰流行的深刻影响与驱动机制,以及对服装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巨大推动作用.通过对运动休闲服饰消费市场的广泛调研,分析了运动时尚为服饰产业所带来的市场机遇以及对服饰消费市场的导向性,指出了这一市场变化所构成的新型消费结构与消费特征,并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了市场细分与重新定位,以有效地促进设计理念的创新与营销新模式的探索,进一步探讨并预测了未来的市场消费趋势.  相似文献   

15.
面向用户的竞技体育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竞技体育信息的集中需求与信息资源分散、异构分布的矛盾,提出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竞技体育信息集成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进行了集成服务平台的功能设计与实现流程设计;阐述了竞技体育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服务提供与应用拓展.  相似文献   

16.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人们对体育人文社会现象的认识工具和途径,同时,它也是人们对体育人文社会现象已有认识的理论成果.体育人文社会学在人们体育认识活动和社会体育实践中都具有重要价值和功能.体育人文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体育人文社会现象的科学认识功能,体育文化教育传播功能,体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导向功能,体育事业管理、决策咨询功能,体育实践和体育科学的理论反思与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7.
体育学学科要实现突破和超越,必须树立自身的学科意识.元体育学是以体育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对体育学的超越.分析了元体育学及与之相关的元体育理论、元体育学理论、体育学等概念,介绍了元体育学的研究范式与研究对象,认为元体育学不能拘泥于形式分析.  相似文献   

18.
原始时代狩猎活动的民族体育文化意蕴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部边陲的宁夏贺兰山贮存了人类上万年前的文化艺术品--岩画,岩刻作品表现了类似古今体育运动的马术、摔跤、投掷、跑步、格斗等活动项目.虽然,岩画中反映先民的这些活动还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体育,但是,由狩猎源起的人的活动范围、信息传递、规模的扩大,并不逊色于任何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不论是劳动工具的发明与使用以及狩猎过程均是一种用身体运动对自己身体进行改造的方式并创造价值的活动.通过岩画的大量发现和研究,我们必定会对悠久的中国远古体育文化有深层的理解,并对东西方体育文化最终达到和谐产生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已经熄灭。当人们为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战绩举杯庆贺之时,我们却想做一点冷思考,以日本、韩国举办奥运会后竞技体育的滑坡为前车之鉴,意在提醒中国竞技体育要为衰落作准备。因为大部门体制改革将会动摇“举国体制”的根基,再加上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对大众体育的呼唤,竞技体育人才“源头”的萎缩与“出口”的堵塞,民众的社会心理期待等,将可能会使后北京奥运时代的中国竞技体育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