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岩  李刚 《科技通报》1994,10(5):297-300
采用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对碱金属、碱土金属及其铵类进行分析,该方法采用CG3分离柱,0.3mmol/LHCl为淋洗剂,4min后改用3.0mmol/L盐酸间苯二胺和5.0mmo1/LHCl作淋洗剂(流速2.0ml/min)采用微膜抑制柱,再生液为50mmol/LKOH(流速2.0ml/min),用电导检测法分别检测Li ̄+、Na ̄+、NH、K ̄+和Mg ̄(2+)、Ca ̄(2+)、Sr ̄(2+)、Ba ̄(2+).对分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双穗雀稗对直播早稻的危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双穗雀稗在水稻田中的生长情况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杂草每株主茎分枝数平均63.7个,主茎长平均2.67m。在早稻生长前期,该草对稻分蘖影响不明显,主要在稻分蘖盛期以后,降低稻的分蘖成穗率及结实粒数。在(1 ̄5株)/m^2范围内,每株双穗雀稗可使水稻减产约10% ̄13%。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用大肠杆菌(E.coli)乳糖发酵菌株(Lac^+),从基因水平探索元极堂内三元场的诱变效应。实验菌经二次处理,初步显示元极堂内三元场能诱发E.coli乳糖发酵基因突变,其突变率为2×10^-3 ̄0.1(物化因子诱变率10^-6 ̄10^-5)。突变率是高的,效果是明显的,从而为元极堂内三元场诱变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朱祥瑞  吴卫成 《科技通报》1996,12(5):299-301
用透析袋和玻璃纸为透析材料,分别透析去除丝素溶液中Ca^2+,并就透析后丝素溶液中的Ca^2+含量和含氮量进行了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透析袋和玻璃纸透析98h后,Ca^2+的含量均从20.78%降至0.04%,含氮量分别从1.52%降为0.62%和0.54%。实验证明玻璃纸可以代替透析袋透析脱除丝素溶液中的Ca^2+。  相似文献   

5.
黄芩甙的极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扫示波极谱法研究了黄芩甙的电化学特性.在0.05mol/L柠檬酸钠+0.2mol/LHCl底液中,黄芩甙于-1.16V(P1)和-1.34V(P2)(vs.SCE)处产生两个二阶导数峰,前者为黄芩甙分子的还原波,后者为其一价阴离子的还原波,均为羰基的双电子还原波.利用峰P1可测定黄芩甙,线性范围为0.16~0.64mg/L和0.72~24mg/L,检测限为0.08mg/L.将该法用于中药黄芩中黄芩甙的测定时,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6.
用于二元光学掩模制作的激光直接写入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亦兵  周光亚  侯西云  杨国光 《科技通报》1998,14(3):170-173,179
介绍了研制的极坐标激光直接写入系统.该系统可用于二元光学掩模的制作.最大掩模直径为100m m ;最细曝光线宽为1.0μm ;套准精度及自动调焦精度分别达±0.3μm 和±0.2μm ⒚与电子束曝光机相比,该系统具有制作时间短、成本低、利于圆对称掩模制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孙性善  郑根香 《科技通报》1994,10(2):120-123
报道了Iodogen法碘化标记单克隆抗体(单抗)的最佳条件和对标记单抗免疫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当Iodogen:McAb=1:4缓冲液pH=7.4,旋涡搅拌10min时,标记率、放化纯和峰值百分率均较高,标记单抗的免疫活性与标记前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31I-HCM83和 ̄125I-VCMC与阳性对照结合率为38.2%和30.1%,P/N为9.1和30.1。此通用技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海龙  李伟 《科技通报》2000,16(5):371-374
短裙竹荪「Dictyophora duplicata(Bose)Fisher」经热水抽提,乙醇沉淀,Sevag法去蛋白,乙醇分级分离,再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得多糖组分PS。在体外产生O^-.2的反应体系中,竹荪多糖组分PS在较低浓度下(〈200mg/L)具有清除O^-.2的作用,而在较高浓度下(〉200mg/L)作用不明显。同时用荧光法研究了竹荪多糖组分PS对人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 I C A M 1)的含量⒚牙周炎患者 23 例,46 个牙齿;正常对照20 例,20 个牙齿,用 E L I S A 法检测牙周炎患者龈沟液s I C A M 1 的含量⒚正常对照龈沟液s I C A M 1 含量为(145.014±43.745)ng/m L ,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05)⒚牙周炎患者龈沟液s I C A M 1 的含量为(25.389±8.461)ng/m 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P< 0.01);一个牙齿30 秒龈沟液 s I C A M 1 总量,正常对照为(0.1764±0.0432)ng,牙周炎患者为(0.0830±0.0197)ng,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01)⒚表明龈沟液s I C A M 1 含量的降低与牙周炎有关⒚  相似文献   

10.
运用IR、DSC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PVB+LiClO4+PC组成的聚合物 电解质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作了初步的研究。本实验制备的聚合物电解颀在25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由Pt/PVB+LiClO4+PC/Li组成的测试电池的开路电压为2.3V(vs.Li^+/Li),并随时间延长而减小。聚合物电解质阳极过程的稳定性受到阴离子氧化电位的限制,在0~4.2V(vs.Li^+/L  相似文献   

11.
以长白山4种橐吾为试材,以蛭石、珍珠岩、菌渣、炉灰、草炭为原料设置不同配比,研究不同复合基质对其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对其出苗率、株高、叶面积、叶长、叶宽、生物量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基质S4即V(园土):V(蛭石):V(草炭)=1∶1∶1为4种橐吾基质栽培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产业以其生产周期短、市场效益好和生态循环等优点,成为各地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然而,我国云贵食用菌产业扶贫中仍然存在着品种过于单一、缺乏发展规划与技术支撑、区域品牌有待提升等问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中国科学院"四类机构"改革为契机,重点推进服务项目——典型区域特色生物产业与民生改善,示范推广食用菌复合生态栽培,助推服务云贵山区精准扶贫;培育名贵菌根型食用菌,创新示范植被恢复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强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技术支撑食用菌产业扶贫。  相似文献   

13.
板栗生产和加工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板栗生产和加工下脚料在食用菌栽培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讨论,指出应注意的技术要点,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15.
丁霄霖  檀亦兵 《科技通报》1996,12(6):329-332
适于脱水的白蘑菇属于热敏性物料,而目前的脱水工艺中热变性的确定主要由来源于感官的试验所确定。本文对白蘑菇这种加热易变性的物料采用差热扫描分析进行研究,以期在包含上述三类物质的复合体内,找到控制热变性温度的依据。本研究对适于脱水的白蘑菇进行了差热扫描变性分析,得出了五种含水率及五种加热速率下的热变性温度变化规律,并讨论了短期贮藏及瞬时高温对热变性温度区的影响,得出了白蘑菇的含水率、升温速率和瞬时高温  相似文献   

16.
选取表面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的三种蔬菜:番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青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L.)Makino.var.communis Tsen et Lee)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终压为300Pa的真空预冷中.研究它们表面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双孢菇表面降温效果最好,青菜次之,番茄最差;而且双孢菇在预冷过程中,表面会有过冷现象发生:青菜的叶部与茎部相比,叶部的降温速率和复压阶段的升温速率都较快;此外,在青菜表面的轻微损伤处出现了局部低温.  相似文献   

17.
青海蕈菌种类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治民 《青海科技》1998,5(1):4-9,22
青海蕈菌686种,属于2亚门,5纲,20目,120属,经初步统计,食用蕈菌有308种,药用蕈菌223种,毒蕈105种,菌根蕈菌149种。具有抗癌作用有133种,青海省新记录种有482种。  相似文献   

18.
如何获得海量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数据并将其直观、实时地展现在地图上,是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农药残留分析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经过10多年的深入研究,在建立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485种和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525种农药精确质谱库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非靶向、高通量GC-Q-TOF/MS和LC-Q-TOF/MS联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可适用于1 200种残留农药检测。这使得农药残留检测效率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为获得准确可靠的海量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奠定了基础。文章将海量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数据与互联网和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研究建立了农药残留可视化系统,该系统由两部分构成:(1)在线制图系统。与Web-GIS技术相结合,并应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创新性地以专题地图的形式,综合使用形象直观的地图、统计图表、报表等表达方式,多形式、多视角、多层次地呈现我国农药残留现状;(2)纸质地图。采用系统的思想集成表达了农药残留的空间分布、农药种类、农产品类型、残留量、毒性、超标情况等多种维度的信息。目前,农药残留可视化系统已经应用于2012—2015年采集于全国31省会/直辖市284县区638个采样点的22 278批水果和蔬菜样品的高分辨质谱农药残留筛查结果中。结果表明,基于三元融合技术构建的农药残留可视化系统,可以直观、实时展现海量农药残留数据,实现了农药残留结果的地图可视化,并将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的强有力的工具。这项研究将为"十三五"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实现"农药零增长"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技术和科学数据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秸秆资源收获季节性及其能源供应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晶  吴海涛  丁士军  朱超 《资源科学》2011,33(8):1537-1545
供应的持续性是能源资源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作物秸秆收获的季节性制约了其供应的持续性。本研究利用季节指数指标分析秸秆收获季节性,构建持续性系数指标评价供应持续性,并对持续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各地区秸秆收获季节性明显,全国22个省份全年一半以上的秸秆集中于9月、10月份,且地区间季节分布差异显著;②所有地区秸秆不能保证全年持续供应,且地区间供应持续性差异较大,安徽、湖南等南方粮食主产省份持续性较好,可以保证6~8个月充分供应,其余省份除少数月份供应充足外,剩下月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供应缺口;③供应持续性与秸秆总量正相关,与季节指数和电力消费量负相关,而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农作制度和经济结构等非可控因素是决定供应持续性的深层次因素;④丰富的总量并不一定带来较好的持续性,因而不能仅靠总量标准评价秸秆资源质量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伟  杨婕  马占云 《资源科学》2010,32(10):1926-1931
生物质能在缓解能源紧张,降低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作物秸秆作为其丰富重要的原料之一,它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对我国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会影响农作物秸秆产量,本研究利用CERES作物模型模拟了基本气候BS情景下(1961年-1990年)和SRES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B2情景的(2011年-2100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秸秆生产量,分析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其秸秆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作物秸秆生产总量表现为先降低(2020s)后增加(2050s、2080s)的趋势,其中水稻的秸秆单产和总量将下降,而小麦和玉米的秸秆单产、总量则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小麦增加幅度更大;②未来气候变化将增大作物秸秆生产总量的年际波动,影响秸秆利用量的稳定性;③华北地区是未来三大作物秸秆总量增加的主要区域,有利于秸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东北的东部地区秸秆总量表现为大幅度的降低。本文成果属初步研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今后需要继续深入探讨,逐步降低研究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