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是语言教学的主旋律,我们应汲取古典语言的精髓,借鉴传统语言教学的经验,将"读"贯穿到我们的实践之中.在阅读教学中的"精读"上下工夫.依据阅读认知的心理经历,这个"精读"过程依次包括五种功能的"读",分别为:辨识性的读、提要性的读、体悟性的读、表现性的读、欣赏性的读.我们应根据课文特征,正确选择读的方法,使"读"在范文教学中扎实开展.  相似文献   

2.
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采用了"读中品,读中悟"的教学设计,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3.
李瑛 《教师》2010,(28)
一、"四读"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 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是:"吟读"、"译读"、"说读"、"背读". 第一步,"吟读".即按照诗的个性读,按照学生自己的体会读.  相似文献   

4.
一、要突出一个"读"字 "读"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任何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的.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围绕"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不断学会阅读本领.如:预读,扫清阅读障碍;初读,感知大意;细读,理解感悟:精读,品词赏句,迁移运用.  相似文献   

5.
窦瑾 《物理教师》2015,36(2):30-32
"用教科书教"首先要解决"读"教科书的问题.读懂、读透和读活是"读"教科书必须经过的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6.
"文本悟读"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主要分为基础性悟读、感知性悟读、理解性悟读和思辨性悟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悟读能力,帮助学生生命成长.在课堂实现上,可从三个层面增强学生悟读能力:创设符合文本的情境,以"画面"的呈现触发悟读;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以"勾连"的发问深入悟读;置入诗情交融的声乐,以"诗美"的声情苴补悟读.  相似文献   

7.
如今的语文课丧失了"读书"的本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如此.所以,语文课应回到它应有的起点--读.让"读"成为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以文言文教学为例,探讨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中的"读"不同于语文教学中的"读",是指读概念、读法则、读题目等,同时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读的方法也有多种.低年级以教师领读、范读为主;中年级则可以让学生集体读,指名个别读:而高年级就可以自由读、默读为主.教师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中加以点拨、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读"不仅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且还应体现在课外的每个环节中.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读"的训练,以"读"为契机,做到"以读导学,以读促思".  相似文献   

9.
杜先宁 《现代语文》2005,(11):54-56
中国有句名言:"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强调了"读"的功效.对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中须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到实处.如何进行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朗读教学呢?下面谈淡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杨春美 《文教资料》2008,(35):116-117
本文从要让学生充分"读"、要让学生"读"出自己、要让学生"读"出空白、要让学生有个性地"读"、要让学生"读"出疑惑、要珍视学生"读"的独特感受六个方面展开阐述.旨在提倡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独立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1.
轮读,顾名思义,即轮流读.在学生预习课文后,一篇课文,一人读一段(或几段),一个一个接起来把全文读完.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轮读"也是落实读的训练的一种好形式.练习朗读如果总是用"齐读"这一种形式,长时期"吃大锅饭",势必会出现一些"南郭先生";那一部分不会读书的人就会跟着大家一样,嘴一张一合,装装样儿.而轮读要一个个单独过关",哪一个同学的字音读得不准,哪些词语由于不理解而读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阅读教学"读风"很盛,有人用"'读'占鳌头"来描述.虽然读得充分,但是不少课读的质量不高,是不求甚解的读、多次重复的读,是失去悟性、智慧和人文底蕴的读.细心研读课程标准不难发现,新课程十分强调"感悟",强调"悟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悟读",是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注重诵读,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坚持以"读"为主,采取多种形式,读前有铺垫,读时有要求,读中有研讨,引领学生"入乎其内"、"沉潜其中",进行透彻的理解、忘我的欣赏,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琅琅的书声中潜滋暗长.  相似文献   

14.
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一) 1.A(B项"锲"读qiè,其余读qì;C项"岿"读kuī,其余读kuì;D项"嘹"读liào,其余读liáo.)  相似文献   

15.
"上学"义的"读"与各种名词结合的能力很强,表示的语义关系也是多种多样,有表示处所、目的、受事、时间的,也有表示等同等各种语义关系的.读小学、读中学、读大学与读研究生同属一个顺序义场.但实际上语义关系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在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学仍然强调要在读上下功夫.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享受"读"的快乐,从而走进书的世界.与书为伴,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这里的"美读",既是读的一种训练方法,又是读的理想境界.为寻求阅读教学中的"美读"境地,教师需在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情感,自我反复练读、做好美读示范准备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方法加强"美读"训练指导.  相似文献   

18.
略谈《马氏文通》的"读先乎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先乎句"是《马氏文通》自创的语法理论之一,它指的是"读"在先、"句"在后组成的一种"读 +句"句型."读先乎句"可归为今天的3种句型的8个小类.《马氏文通》在讲"读先乎句"时举"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为例,被不少语言学家认为不妥,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  相似文献   

19.
"有感情朗读",语文教师再也熟悉不过的字眼,"有感情朗读"已经日益成为语文园地里最具春意的一枝.于是,语文课堂上"读"占鳌头,"读"霸天下,"读"当一面.可谓语文教师之情有"读"钟.然而,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充斥着"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带着感受读"这些字眼;当不同体裁的课文、不同风格的作品的阅读都被"有感情朗读""格式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追问,有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发挥了作用,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让学生读进去了,又读出感情来了呢?  相似文献   

20.
张楠 《辽宁教育》2009,(10):38-39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重在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了"读中学读"的阅读教学策略.如何让"读中学读"落到实处呢?我们在教学中提倡精讲多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