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璋 《军事记者》2004,(6):57-57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卢因提出了“把关人”学说。他在1947年发表的章中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某些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个人的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渠道中布满了把关人,信息的采集制作过程.传播都起着传播把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播学上有一个为人所熟知的概念“守门人”,有人也称之为“把关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者库尔特·卢因提出来的,意思是说在信息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着层层把关的行为,只有那些符合群体规范或者“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后来,美国传播学者怀特和麦克内利对此进一步深入研究,试图用模式图来说明这一问题,这倒不是他们最大的贡献,更重要的在于这二人将这一概念引入了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自此,“把关人”的研究开始受到众多传播学者的重视,诸多媒体从业人员也开始有意识地思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把关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它的意思是说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从各自的观点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而这种筛选与过滤的行为就叫把关,有这种行为的人就叫把关人。  相似文献   

4.
常庆 《当代传播》2002,(5):50-52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卢因(Kurt Lewin)在1947年发表的关于家庭购买行为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许多学者受此启发,研究后认为,“把关人”能够控制信息在信道里的流通,“他们可以扣压信息、构成信息、扩展信息或重复信息。”这就是说,在一切信息的采集、制作过程中,每一位传播者都起着把关、“过滤”的作用,同时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把关人”理论对传播者在整个传播流程中的地位的重视。50多年后,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及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在当代新闻传播中的广泛应用,“把关人”理论是否还能站得住呢?  相似文献   

5.
按照传播学者卢因的理论,在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中,信息在传递给受众之前,必须经过层层把关人的过滤和检验,“把关人”就是采集、制作信息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乃至决策发生影响的人。  相似文献   

6.
张仁海 《记者摇篮》2009,(9):69-69,43
把关,作为大众传播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最早由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其含义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大千世界的信息林林总总,人们对信息的选择不是一个“有闻必录”的过程,难免要根据一定的原则、立场对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和过滤。这种行为就叫把关,执行把关任务的人被称为把关人。  相似文献   

7.
编辑把关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关"(Gatekeeping)一词,作为传播学领域的术语,主要与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选择行为有关.自1949年怀特对卢因的"渠道和把关人理论"进行实证研究以来,对信息"把关"现象的研究就成了大众传播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本文从编辑把关角度切入,着重探讨编辑应该如何把关、怎样把关才能最大限度地生成意义和创造价值.笔者认为,编辑把关可以分成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8.
研究对象 “把关人”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指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个人或集团的控制。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领域,并提出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由此开启了新闻传播“把关人”的研究。随后,学者对它做了大量研究,传统媒体“把关人”的研究获得了长足进展。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也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性,“把关人”理论受到了极大挑战,甚至出现了“无关可把”的呼声;  相似文献   

9.
第四媒体的崛起与新闻把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对于传统大众传媒而言,新闻把关的含义实际上就是作为传者的大众传媒如何筛选、过滤新闻。再往深处讲,就是如何控制传播、宰制传播、统驭传播,使新闻的传播按照传者的意愿进行。 在西方,传播学先驱卢因提出“守门人”的概念。在卢因看来,传播者所处的位置与守门人相似,职守都在于把关,任何传播者都是把关人,都有意无意地把守着一方“门区”。在这种方式下,传者是主动的,他拥有采集、整合、传播新闻的权利;受众是被动的,他的任务就是通过大众传媒来接受这些经过加工的“新闻”。当然,受众有时也是主动的,他有选择传媒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袁玖根  邢若南 《传媒》2014,(7):50-52
正维客(wiki)的一夜成名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把关人"在传播学上又称为"守门人",它是由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卢因首先提出来的,是指采集、制作信息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乃至决策发生影响的人。我们通常将"把关人"的权力分为两部分:一是传播信息,二是修改甚至删除信息。对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11.
陈燕  王艳 《现代传播》2005,(2):114-116
本文所说的“接力式传播” ,是特指在大众传播活动中 ,某一媒介以其他媒介业已传播过的信息资源为基础 ,通过重新筛选、制作和编排等把关手段 ,将信息再度传播出去的过程 ,而此次传播的素材也可能构成其他媒介下一轮“接力式传播”的内容起点。至于“初始化的信息环境”在这里则是指刚刚形成的信息环境。由于人类传播活动的不间断性 ,任何初始化的信息环境都面临着经由后继媒体通过“接力式传播”被即时整合和改造的命运———从而形成新的制约社会成员行为方式的符号空间。但一般来说 ,人们在消费“文摘型”信息产品的时候 ,往往是将注意力…  相似文献   

12.
胡振环 《新闻窗》2010,(1):85-86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卢因曾说过:“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在人类所处的物质世界,真理无疑具有二重性即它的相对性。既然“守门人”具有把关作用,那他也一定具有极强的通关功能。  相似文献   

13.
网络也需“把关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媒体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模式确立了“把关人”的地位,受众对社会的认识有赖于“把关人”对信息的选择、过滤和加工。而网络似乎提供了一个没有人把关的无限自由的信息平台。人们不必只阅读单一信息源的消息,而能够从许多信息中随心所欲地“拉”出自己所需信息,甚至可以将自己独家的信息和个性化的观点传播给他人。一些支持这种变化的人甚至欢呼:“网络使少数人垄断信息和文化的圣人时代宣告结束了”,“网络以其无障碍式的交流宣告了‘把关人’下岗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4.
策划,顾名思义,也就是出点子,想办法,拿主意。新闻媒体传播策划,是传播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存在相互作用的产物。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卢因,早在40年代就提出了“把关人”理论,以说明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要受到人或集团的控制,如记者和编辑决定报道什么事、采访什么人、传播什么信息、版面与节目如何安排等。对一切信息的采集与传播,传播者都起着把关和过滤的作用。这些在很多时候都有其明确的意图与目标,这种围绕某一明确目标对传播活动进行的决策与控制,实际上就是新闻媒体传播策划。  相似文献   

15.
信息特权的崩溃与权威的重建──析网络时代的“把关人”钱季平一、大众传播中“把关人”的特权地位传统的大众传播秩序中,借助于手中庞大的信息机构,记者、编辑以及媒体决策者在新闻传播中一直充当着至关重要的“把关人”角色。他们居于信息网的中心,高尚在上,决定着...  相似文献   

16.
试论海量新闻背景下的"守门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新闻报道开始从“及时”向“全时”转变。电视、广播将新闻播出的时间限制突破已到极至,24小时的新闻台不断出现;报纸也努力突破版面空间上的限制,不断扩版;在储藏量上有着先天优势的网络,新闻更是处在不停地刷新中。新闻量正在急剧膨胀,这种现已存在,以后将继续发展的情况即本文所指的“海量新闻”。在海量新闻背景下,传统传播模式中传播者“守门人”的作用方式正在改变,媒介①与受众自身也越来越多地扮演“守门人”的角色。传播者作为“守门人”卢因(Lewin)在1947年提出“守门人”(或“把关人”TheGatekeeperTh…  相似文献   

17.
在大众传播系统中,假如我们要对把关人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研究和剖析,那么,最典型的“麻雀”莫过于编辑。这里,笔者将以对自身所从事的书刊编辑的研究,作为对大众传播中把关人之研究的引玉之砖。一、受传者与传播者编辑,作为大众媒介把关人,他是信源(书稿)的第一个受传者。于是,编辑编稿的过程(即把关过程),也就是一个接受传播的过程。但作为把关人,编辑的接受传播的模  相似文献   

18.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传播技术发展迅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展示出良好的发展空间,受众接收信息途径的扩展、获得信息数量的剧增和获取信息速度的加快,对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引导者”的新闻编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理论上讲,受众接收信息是有主动选择自由的,但面对媒体上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选择变成了超选择的选择,自由也变成了太自由的不自由,信息进人了一种过剩、过滥的失控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传播技术发展迅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展示出良好的发展空间,受众接收信息途径的扩展、获得信息数量的剧增和获取信息速度的加快,对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引导者"的新闻编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理论上讲,受众接收信息是有主动选择自由的,但面对媒体上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选择变成了超选择的选择,自由也变成了太自由的不自由,信息进入了一种过剩、过滥的失控状态.因而,"把关人"和"引导者"在信息选择、编发及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新闻编辑意识要适应媒体转型时期的变化,相应地"转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传播的强势发展,博客作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也让传统新闻传播的地位变得尴尬起来。本文以博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博客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来看“把关人”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变迁,并提出了自律优于把关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