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兼爱上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痰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相似文献   

2.
我爱智慧而人文的中国称谓。古书《战国策》上说:“中国者,聪明睿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行也。”唐人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又云:“华、夏,皆谓中国也。”《唐律名例疏义释义》更讲:“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  相似文献   

3.
枭(猫头鹰)逢鸠(斑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当地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古籍中常见“昆仑奴”一语,其含义为肤色较黑之人则无可疑义,然其义之由来则以前无以获知,仅知其为黑人之代称也。譬如唐朝传奇中每见以“昆仑奴”指称黑人仆人,其说有以昆仑奴为自印度来者,故其色黑。然未知何所据也。今读宋朝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漳州界有一水号乌脚溪,涉者足皆如墨。数十里间水皆不可饮,饮则病瘴,行人皆载水自随。  相似文献   

5.
(1)“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郭注:“直自往耳,非 由知也。” 广基谨案:郭说未谛。《外篇·在宥》:“猖狂,不知所往。”成疏:“无心妄行,无的当也。”《山木》:“其民愚而朴……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成疏:“猖狂,无心也;妄行,混迹也。”成说近是。“猖狂”,本字当作“伥”,叠韵连字词,音义略近,乃失向妄行之状。然夷考其源,其义有别,今试论之。朱骏声曰:“伥,俗字作猖。”[1](P.907)盖“昌”、“长”古韵皆属阳部,“猖”、“伥”音近,故借“…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序云:“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相似文献   

7.
一、训练目标1.掌握归纳文章中心的方法。2提高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二、例题解析1议论文例1.人偷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呢?后汉大书法家蔡色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像其一物,若身之形,若虫自采,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元代起子昂写“子”时,先习画马飞之形,使这“子”字有鸟飞形象的暗示。可见这时候的“字”已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殷纣王之死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率军渡盟津,战收野,乘胜占领商都钥歌,宣告了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建立。在这场武王伐纣之战中,纣王的结局如何,西汉史家司马还是有具体记载力:“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约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人登于席台之上,蒙衣其珠王,自熔于火而死”。武王李军攻进商都,至纣死所,“以黄镇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①。关干纣玉死于自焚,历来似乎已成定漱。但1953年郭沫若翻译屈原《天问》时,却对此提出了新说。他认为…  相似文献   

9.
1.李斯说:“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其“安宁之术”的直接目的是  相似文献   

10.
论词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名姓。衣冠故敞。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  相似文献   

11.
陈黎娜 《现代语文》2008,(12):57-58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全汉赋·序》中,清代焦循也表达了同样的见解:“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欲自楚骚以下撰为一集,汉则专取其赋,魏晋六朝至隋则专录其词,元专录其曲。”两汉文人大多致力于汉赋的写作,不少人为此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相似文献   

12.
“材料”宋元之际,世道纷乱.一学者许衡,行路时.口渴难忍.路遇梨树,众人皆围而摘梨,唯许衡不为所动.人问之,曰:“此非吾梨,岂能乱摘?”人以其迂腐,讥之:“乱世梨无主.”衡正色曰:“梨虽无主.而吾心有主.”——《元史》  相似文献   

13.
王敦既下,住船石头,欲有废明帝意。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温太真所说。温尝为东宫率,后为吾司马,甚悉之。”须臾,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已,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曰;“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相似文献   

14.
习惯了在日落西山、绮霞满江的时候.从案牍间抬起头来,甩甩手、展展腿、深呼吸,然后看看窗外的世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行色匆匆。每当此时,我总会想起那句古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无意批驳人们对名利的合理追逐.我只想说.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我们少些浮躁,多些“澹泊之守,镇定之操”.别在红尘中迷失了自我。  相似文献   

15.
南霁云蛇乞救于贺兰乜,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  相似文献   

16.
“束修”二字,自皇侃疏:“束脩,十束脯也。”朱熹注:“脩,脯也。十艇为柬。”后之学者皆以“束脩”为弟子初次拜见老师的见面礼。今传本孔安国注:“言人能奉礼,自行柬修以上,则皆教诲之。”并未明言此“束脩”即是“束脯”。《尚书·秦誓》孔颖达疏:“孔注《论语》,以‘束修’为‘束带脩饰’,此亦当然。”《后汉书·吴佑传》:李贤注:“束脩,谓束带修饰。郑玄注《论语》曰:‘谓年十五已上也。”’是孔安国、郑玄谓自十五岁“束带修饰”之童子以上者,孔子“未尝不诲也”。孔子设教授徒,“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亦即《礼记·大学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必待大学之人,故孔子授徒,似不当以“束修”即“十艇脯”为“诲之”的条件,而当以是否具备大学学习资格为“诲之”的条件。故本章“束修”之说,当以孔颖达引孔安国《论语》注及李贤等引郑玄《论语》注义长。  相似文献   

17.
《诗·王风·黍离》各章之首分别为:”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旧注“离离”来释.另于《诗·湛露》“其实离离”.毛传:“离离.垂也。”分句间的关系.毛传于第二、第三章下分别注:“诗人自黍离离见稷之穗.故历道其所更见”;“自黍离离,见稷之实。”显然.毛传将各章的“彼黍离离”都当成诗人刚离家之所见.而将“彼稷之苗”、“筱稷之穗”、“彼稷之实”诸句当成时间推移过程中的路途之所见。此实为强为之解.难以服人。  相似文献   

18.
3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  相似文献   

19.
邱夫健 《现代语文》2004,(11):23-23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也。关羽围襄阳,宠助征南将军曹仁屯樊城拒之,而左将军于禁等军以霖雨水长为羽所没。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或谓仁日:“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宠日:“山水速疾,冀其不久。  相似文献   

20.
齐人偷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日:“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