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2010年11月24~25日,中国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发展论坛暨首届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建设论文报告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关注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发展",作为本次论坛的承办方,《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特开设"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专题,旨在推进我国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备件之一,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基本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衡量学校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适宜的体育场地器材能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通过洛阳市区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备配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市区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重视,及时维修、升级场地,配备足量的体育器材,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3.
胡毅 《考试周刊》2010,(6):153-154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西部中小学体育经费缺乏、体育设施不足是短期难以改变的现实。要减缓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紧缺这一现状。学校就要结合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性地开发和利用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切切实实地解决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严重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2年4月18日,"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装备工作部"成立大会在北京首都体育学院召开,教育部副总督学杨贵仁和中国高教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长宋尽贤共同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装备工作部"揭牌。工作部由中国高教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批准成立,主要从事全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及器材装备的建设、配备、管理及使用等方面的研究、交流以及咨询培训工作,旨在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及器材装备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为学校体育教学、科研和训练工作服务,为学生装备高质量的体育器材,吸引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了促进这项工作的积极开展,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本刊借此机会开辟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栏目,本期刊登了侯力波、吴键同志在工作部成立大会上的学术报告,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5.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教学日益受到各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前提和保障。2010年11月23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主办、由《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承办的"中国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发展论坛"将于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并于同期开展"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建设"论文研讨会等相关学术活动。作为此次论坛的"热身准备活动",我刊采访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长宋尽贤先生。关于"中国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发展论坛"的后续报道,敬请读者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6.
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方式转变,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校没有一定数量与质量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是不可能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目标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同中学体育场地器材的调查和研究,找到学校与一级达标高中器材装备的差距,为学校以后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场地器材找到办法,便于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改进我省小学的体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要做。当前。最重要的是增加体育经费投资,尽快解决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问题。近几年来,我省除了少数地区的少数学校外,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状况无显著改善,许多学校至今还处在无场地、无器材、无设施的“三无”状况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还没有把体育  相似文献   

9.
体育器材的配备对学校的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体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学校体育场地必须用于体育活动,不得挪作他用。"学生在校期间应当无偿使用器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教育部就《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5年内使中小学以上学校都能按照国家或省级器材配备要求,配齐体育器材。"随着学校体育器材的不断增加,闲置的器材无人使用、甚至由新变旧的过程中动都没动过的现象也随之出现了,经过分析与研究出现的现象基本都差不多。  相似文献   

10.
1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现状农村中小学存在①体育场地、学生活动的面积少,器材数量严重不足。②扩建体育活动场地,购置体育器材的经费来源途径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训练、课外活动的要求。③对现有的器材、场地管理不到位,使用寿命短。④器材利用率不高,自制器材开发欠缺。  相似文献   

11.
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当前,山西省高校开展课余体育受体育设备的配备情况、体育教师的状况、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山西省高校应高度重视开展课余体育的力度,丰富课余体育的内容,充分发挥课余体育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新疆乌昌一体化先期合并的米东新区具有代表性的7所中小学校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多数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实施新课标、大课间管理较为规范,特别是城区学校场地器材经费、师资培训比合并前有较大发展,但是在体育竞赛、体育教师科学研究与培训方面还较为滞后。建议:迅速加大农村学校的体育投入,重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促使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农村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河南省农村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2)学习压力较大、缺乏场地设施以及自身体育基础差是制约农村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消极因素.3)个人的兴趣爱好、增进健康以及受他人的影响是促进农村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积极因素.提出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营造校园体育氛围,树立素质教育思想以及加强场地器材建设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专家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制约民族传统体育在四川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学中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得出各级行政部门对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视、学校行政领导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偏差、体育场地和设施设备、体育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参与度等制约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学中传承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黄永军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2):106-108,112
高校体育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可持续的系统,它包括教育环境、体育观念、体育制度、体育场地与设施以及作为体育组织者的老师和体育参与者的学生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校为依托,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对象,不断优化体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是学生体育课学习锻炼之外的自主学习行为,没有体育教师的参与和指导,锻炼活动还不够科学系统,锻炼环境、体育器材保障、医务救护监督等各方面条件也有所限制。本文就学生在课余体育锻炼如何做到科学合理,从而保证锻炼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高职院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少、时间短。体育意识淡薄,场地、器材不足,学校组织不力,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苏北地区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着问题:其一,训练目标与训练实践不完全符合;其二,训练经费投入和体育器材设置的不足;其三,存在着诸多影响教练员态度和能力提高的否定性因素;其四,存在着诸多影响运动员课余体育训练积极性的否定性因素;其五,课余体育训练项目与学生需求有些偏差;其六,突击式训练与训练频度缺乏一贯性。建议的对策:课余体育训练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分层级实施;让教练员从被动式参与到主动要求参加训练;创设条件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训练项目提高训练频度。  相似文献   

19.
过去我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观念滞后,忽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应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教师结构、学生体育基础、运动技能、运动特长和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有机地将体育课程合理设置,采用多元综合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皖北地区120所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师资、体育教学情况、课余体育活动状况、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配备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皖北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兼职现象严重、男女比例失调,体育教学状况、课外活动执行情况令人担忧;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严重缺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供学校领导和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