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大卫 《文教资料》2010,(27):147-152
校园文化是生活德育的主要载体。以生活德育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不断丰富生活德育内容.树立生活德育的指导理念.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生活性与实践性,优化物质文化育人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德育工作。依据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论述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德育环境在高职院校德育中的作用,分析了通过拓展德育载体尤其是网络载体,加强德育工作的效果。通过优化校园环境、拓展德育载体,促进高职院校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校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为学生服务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拓宽德育途径、充实德育内容,才能形成学校的德育特色。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理念,结合本校实际,逐渐形成以育人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德育工作方法。一、与师德建设相结合,构筑德育根基"德是为师之魂,是育人之本。"师德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小康社会建设的今天,如何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切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更富有实效性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要实现高校德育目标必须做到: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育良好的现代德育主体;重视德育对象需求的层次性;加强师德建设,造就合格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树立全员德育观念,努力形成全方位德育格局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建设一支优秀的德育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德育创新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的主题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高度文化自觉自信推进文化育人,用创新精神进一步做好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主要任务是: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交流全国各地各职业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创新思路和做法,展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和职业院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部署近一个时期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这个会议是今年全国职  相似文献   

7.
柏冬鸽 《辅导员》2009,(19):63-63
本着“育人德为先,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健全德育组织机构,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全方位创建德育基地建设。其中,丰富的、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提高德育素养,“五色”主题活动便是成功一例。  相似文献   

8.
在新形势下,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要创新德育工作,把高校德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管理、生活等的全过程。在德育融入和渗透的过程中,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有效的路径。在德育的视野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突出公寓文化在育人中的特殊作用,是德育工作体现时代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9.
曾萍 《教育与职业》2012,(15):46-48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仍然存在着德育课程重教育性轻职业性、德育过程重片面性轻系统性、师资队伍建设重形式轻建设等问题。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要采用"三全"育人,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全课程育人,教学者与管理者、学校与企业全员育人,学习、生活、实训和实习全过程育人。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根本在育人,德育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需要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清楚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做到以人为本,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我校从拓展德育平台、优化德育环境、量化德育评估等方面采取扎实措施,改进德育薄弱环节,努力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德育多陷入“高、大、空”的困境,要增强德育实效性并非易事。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重视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始终把学会做人视作德育工作的核心,形成了对德育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学校着力构筑有效的、全方位的德育工作体制,营造全员育人的德育氛围,加强管理,增强德育过程的实效性,以社会为大课堂,通过社会沟通、基地建设、社区服务,积极拓展德育空间推进德育工作的校本化,探索出了富有“逸夫”特色的“爱心教育”、“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根据校情特点,申报了科研课题《农村学校德育社区化建设研究》,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力量整合德育资源,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了“三位一体”全员、全程、全控育人的体系。注重德育队伍的素质培养,注重德育工作的经常性、针对性、实效性、渗透性和主动性,在构建德育体系,强化德育功能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正多年来,学校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校园文化建设,以"梅兰竹菊"为依托,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  相似文献   

14.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贯彻“德育为先”理念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教育理念,深入探析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贯彻“德育为先”理念的对策对于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提高网络德育工作水平,推动先进网络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研究网络为贯彻“德育为先”理念提供的优势,以及高校网络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推进“德育为先”科学理念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南通市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文化育人,坚持"四个结合"的原则,实施"四大工程",以文化建设为德育的重要途径,融中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学校文化于一体,锻造南通独特的德育文化。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通过三个途径,即德育工作网络化、德育内容序列化、德育活动经常化,开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达到让学生学会做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家长》2012,(4):2
天津市河西区闽侯路小学以"创建幸福学校"为核心,以鹰的图案为校标,用鹰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壮志豪情,围绕金鹰精神展开研究、探索和实践,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注重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学校突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精神育人,以个性发展为重点,以"培育校园精神、体现文化底蕴"为内容,以"传承、创新、发展"为工作思路,运用校风激励、目标激  相似文献   

18.
朱文余  蒋婷婷 《教育文汇》2023,(7):22-24+31
新时代中小学要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针对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寻找新路径,构建德育工作体系。本文以金寨县莲花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为例,以“莲”为德育建设切入点,确定“莲”德育课程和工作体系,结合学校及地区特色深度挖掘“莲文化”底蕴,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工作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以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莲洁”少年。  相似文献   

19.
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见实效,必须做到学校德育工作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扩大德育范围,充实德育内容,开拓德育新路子;尊重、关心、爱护学生,给学生以母亲般的师爱,在师生中间建立起情感道通;实行科学的德育方法,加强德育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遵循德育规律,用科学理论指导德育工作,提高实效性;在德育工作中,强化行为培养,提供价值选择、参与机会和表现舞台。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恣态投入到学校的德育活动中,去摸索,去体会,教师起引导和参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德育工作,就必须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构建良好的育人机制;针对学生思想现状,确定切合实际的德育内容;充分挖掘学校德育资源,创造多元化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