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土家薅草锣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薅草锣鼓,是土家人创造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劳动艺术形式.毫不夸张地说,迄今为止,在整个人类活动中,把劳动形式同艺术形式结合得最紧密、最完美的,当首推土家薅草锣鼓.  相似文献   

2.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文化的精粹,历史悠久;是土家族人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发明出来的织造物,与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土家族祭祀、婚嫁等重大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信物或神物。文章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访谈,从土家织锦技艺的工艺流程、特征、传承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并对土家织锦的传承保护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是我国人口数量排名第七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湘鄂渝黔山区,共有2个土家族自治州,24个土家族自治县。土家族历史文化传统悠久,但由于诸多原因,其民族文化传承目前面临危机与挑战。本文密切关注这个问题,选择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展开调研,以石柱县为分析样本。  相似文献   

4.
景爱霞  王文兵 《兰台世界》2017,(12):124-126
碑刻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生活的特点和历史变迁。笔者以明清时期100例土家族人物碑刻为例,研究了土家族人物碑刻的特点,历史价值以及保存的方法。希望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武陵山区土家族口述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完整地再现了土家族发展轨迹,弥补了正史的不足。文章调查研究了土家族口述历史文化资源的种类、价值、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对其加以传承与抢救,阐述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区土家族口述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完整地再现了土家族发展轨迹,弥补了正史的不足。文章调查研究了土家族口述历史文化资源的种类、价值、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对其加以传承与抢救,阐述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独具特色的恩施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民歌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本文以恩施土家族民歌为研究对象,运用符号学方法,对其中具有日常行为规训意识的歌词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恩施土家族民歌具有强烈的日常行为规训功能,这些功能不仅提升了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播价值,同时对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静 《图书馆》2023,(4):92-96+103
土家族口述史资料是传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家族口述史逐渐陷入濒危的困境。针对土家族濒危口述史资料的现状和特点,文章结合新媒体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的优势,从技术应用、平台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土家族濒危口述史资料数字化保护的思路。最后,文章针对口述史资料数字化保护的现实需求,从统筹整编、规范信息采集、共建共享、开发利用、营销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数字化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恩施州土家族先民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和遗存的书籍、铭刻、文书、讲唱类等具有本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古籍资源,散存于境内外相关收藏机构和民间私人。土家族古籍文献资源建设是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需要,是民族教育的需要,更是高校学术研究的需要。创新体制和模式、制定中长期规划、完善结构体系、细化措施和方法、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土家族古籍资源信息中心是其必要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1 访谈意义 土家族挑花是土家妇女世代相传的一种优秀传统女红技艺,其图案繁复多样,内涵丰富,反映了该民族的图腾信仰与风土民俗,对探寻土家族传统文化基因具有重要价值.但在社会转型与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下,土家族挑花面临被替代、失传和消失的危机,图书馆理应担当起传承与研究此项技艺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谢中元 《文化遗产》2014,(2):140-148
主要存活于佛山顺德的龙舟说唱因其地方性、底层性、流动性特点历来缺少学术观照,因此以帕里-洛德"口头程式诗学"及鲍曼的表演理论为参照并辅以田野调查法,从文字文本转向表演中的说唱,考察龙舟说唱艺人学艺的阶段性状态,论析龙舟说唱表演的惯常和即时情境,深描其程式化的唱腔及锣鼓技艺,从而呈现龙舟说唱以口传身授为传承方式、以表演情境为依存场域、以声腔锣鼓为生成技术的活态传承特点。最后认为在表面热闹的传承传播景象背后隐藏着致其濒危的诸多因素,调动保护主体的可持续性参与、实施对重点传承人的供养式保护、激活遗产的造血式传承是实施龙舟说唱保护的尝试性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口述历史以搜集历史、弥补文字史料记载不足的显著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学术研究领域.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背景下,应用口述历史对民族濒危口传文化进行抢救性研究已刻不容缓.文章分析了土家族挑花的传承现状,阐述了吉首大学图书馆应用口述历史研究土家族挑花的必要性与步骤,并探讨了该馆口述历史工作的未来设想,以期为图书馆在民族口传文化保护传承中发挥最大作用提供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3.
恩施土家族堂戏的现状调查及非遗建档保护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堂戏作为恩施土家族族群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地方戏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状况备受关注。文章对土家族堂戏及其生存保护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了其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系统阐述了对土家族堂戏开展非遗建档的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文献、文物的人文美与价值美进行剖析,揭示了大湘西土家族苗族特色文献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竹枝词原名竹枝,又名竹枝歌,竹枝曲,是一种在土家族的先民巴人中传唱的民歌,鄂西与川东一带是它的发源地。这种古老的民歌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并与音乐舞蹈相结合。演唱时手执竹枝或花枝;或在歌词中插入“竹枝”、“女儿”等衬字。由于它植根民间。源于生活,并且密切联系实际,因此受到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民俗最能反映土家族历史的“生活相”,是记录土家族发展、演进历史的最重要符号.在长期的岁月流变中,土家族民俗在不断变异,但民俗传播过程中的误读是土家族民俗传播中更为突出的信息失真现象,不利于外界准确认识土家族民俗.本文以“改土归流”和土司“初夜权”为例,阐释了这种误读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知识图谱技术支持的智能问答、个性化推荐、智能搜索等人工智能应用,为提升民族器乐文化服务水平、扩大民族器乐文化的传播覆盖面提供一种崭新的思路,对民族器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民族器乐数字化保护现状与难题的基础上,重点探寻了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民族器乐数字化资源管理与应用的有效措施,以知识图谱技术为支撑构建了民族器乐文化智能应用服务系统框架,从知识管理、智能问答、智能检索及知识推荐4个方面设计智能应用服务,满足公众参与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并结合土家族民俗文化特性,开发了土家族器乐文化智能应用服务系统实例,展现土家族器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正>本书作者与63岁的土家族织锦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刘代娥展开了一场对话之旅:从刘代娥对家乡的热爱、对西兰卡普的认识,到她的学艺、从艺历程;从她掌握的土家织锦的织造技艺、复原的百余幅珍贵的传统织锦图案,到她所理解的西兰卡普的人文精神;从她的人生感悟以及对家人的深厚感情,到对土家织锦传承以及未来发展的担忧与期盼。作者通过这些内容,展现出武陵山区西水流域土家族人世代相传的原生态织锦文化全貌。  相似文献   

19.
"茅古斯"是土家族语的译音,意即穿草衣的古人.它从近似戏曲写意、虚拟、假定技术手法,表演土家祖先渔猎、农耕、生活等内容,既具有舞蹈的雏形,又具有戏剧的表演性,两者杂揉交织,形成浑然一体的祭祀性舞蹈.据专家们认定,这种表演是原始戏剧舞蹈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0.
鄂西土家织锦文化传承人口述档案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土家织锦传承人不断流失,使土家织锦这门古老而珍贵的民间工艺逐渐濒危,因此,为鄂西土家织锦文化传承人建立口述档案刻不容缓。本文就织锦文化传承人口述档案的采集、建立、整理、存档过程进行研究,以期使土家织锦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