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海娟 《大观周刊》2012,(10):161-161
引导受教育者在这种环境氛围的影响下,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认识,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升华自我心灵的目的。近代以来,世界教育史上曾经有几次规模宏大的倡导人的内在体验,反抗目的论和机械论的运动。第一次是以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等为代表的对儿童内在经验的发现,他们反对教育的外在约束和人的盲目行为,而强调人的中心地位;第二次是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思潮,他们将教育的中心彻底地转向儿童和儿童的经验,强调经验的亲历性和真实性;第三次是以布鲁纳为代表的"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儿童的内在过程、内在建构。我国的主体性教育哲学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对受教育者体验的关注,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更是明确地强调了受教育者的内在体验,这既是我国教育改革对世界改革潮流的适应,也是我国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关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改革,就是让受教育者掌握教育资源,把教育经费以“教育券”的形式直接发放到他们手中,让教育机构围绕着这些手里拿着教育经费的受教育者的需求来竞争  相似文献   

3.
当前科技馆儿童展厅展览设计存在过早学科化和过度娱乐化的问题。本文将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教育游戏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相结合,认为儿童科学教育应构建一个能激励儿童探索欲望,还原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相关方法,可以让儿童获得“直接经验”的有故事有温度的真实情境,以此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提高科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沙迦探索中心和日本大阪儿童博物馆的分析,强调以儿童视角来模拟体验真实世界的生活场景这一方式,为创新设计儿童展厅的新理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支宝芬 《大观周刊》2012,(31):237-237
体验教育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达到“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在这种环境氛围的影响下,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认识,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升华自我心灵的目的。近代以来.世界教育史上曾经有几次规模宏大的倡导人的内在体验.反抗目的论和机械论的运动。  相似文献   

5.
张祎纯 《大观周刊》2013,(8):228-228
现代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英语教学进行了深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叶雪英 《大观周刊》2011,(48):101-101
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当注重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使教学“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  相似文献   

7.
在博物馆教育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对教育的核心一目标观众,特别是儿童观众的研究越来越多的成为了博物馆界的关注。博物馆期待借助一个平台,可以使儿童观众跟随自己的兴趣,充分利用馆内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尽情地探索和学习,真正收获体验和认知。学习单就是当下博物馆探索教育模式的一个新尝试,它强调博物馆学习的主动性。本文将借鉴国内外博物馆成功的学习单案例,从问题设置的目标和融入策略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使学习单更有效的发挥博物馆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是博物馆的目标观众,博物馆如何开展对儿童、对青少年的教育,如何利用自身的特色和资源——藏品、展品以及作为教育方法的展览来吸引这些观众,成为时下必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当代欧美博物馆在开展未成年教育方面取得了相当的经验,走在世界前列。在以"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为主题的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我们有必要剖析"他山之石",以敦促我国博物馆更有效地利用其藏品和展品,使其真正走近目标观众,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9.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的成长历程,强调要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启发其创造潜能,引导他们结合认知与经验,发展对世界的理解,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结合博物馆学习和教育的特殊性,笔者将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博物馆教育规划的启示意义总结如下:规划博物馆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循以人为本,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要重视营造观众进行意义学习的环境;必须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博物馆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要教会观众某方面的知识,而是在于要激励和促进观众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0.
周红军 《新闻世界》2012,(3):176-177
孔子的"仁"并不只是向内心去寻求,他也要到人的本心外部世界去寻找资源,所以孔子非常重视学在仁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认知可以发现生命的根源和价值所在,最终把这些"能量"转化为人的内在的生命和本质;在现实生活中,人只有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本身就具有内在的人格,然后自己才能在生活中打造自己,成就君子的风范,成就善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姚令 《大观周刊》2012,(40):181-182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中内因优于外因,快乐学学习将使学习事半功倍。快乐无处不在,学习也是如此,儿童其实是寻求快乐学习的高手。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如果我们的教学是以他们为主体,以他们的发展为本,让他们能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他们就能获得成功的快乐,有了这种快乐的心理体验,学生就会获得学习的巨大热情。鉴于以上认识,在实践中,我进行了”快乐学习”的阅读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12.
王毅 《新闻界》2012,(7):28-31
"儿童本位"的创作取向体现在幼儿动画片中,就是以儿童为中心,将"玩乐"作为首要创作出发点。儿童动画片要以儿童作为主角,创作者应该以儿童的视点去理解儿童的世界,以儿童的思维去和他们进行交流,抛弃强加在儿童作品中的教育功能,让教育变得轻松愉快,从而以儿童的心态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13.
姚志云 《新闻爱好者》2010,(12):166-167
人本管理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潮和管理模式。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进行管理,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睿智和才干,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责任,博物馆是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欧美发达国家都把博物馆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学习基地,儿童是博物馆的主要观众和服务对象。2014年美国约有35000家博物馆,其中儿童博物馆约有300多家。在美国,不仅许多大中城市都有儿童博物馆,而且其他博物馆也都十分重视儿童的博物馆学习,往往都辟有服务儿童的专区(儿童展区或儿童体验学习中心)。参观博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记协和江苏省记协联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部份地市报纸经验交流会十月中旬在徐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二十一个省的五十五家地市报社和一些新闻单位的代表。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学习贯彻六中全会决议精神,研究地市报纸新闻改革的现状和经验,进一步推进地市报纸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刘振山 《新闻世界》2013,(11):232-233
学前教育要"以幼儿为本,科学把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创新活动课程的基本构建思路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来构建本课程的内容结构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活动的综合性,基本教育理念是创新思维、快乐游戏、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张卫 《大观周刊》2011,(14):222-222
现代教育突出了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通过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但长期以来人们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结果是教学质量上不去,影响对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科技类博物馆作为公共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为全民提供平等、多元和包容的科学教育是其社会责任与使命。鉴于此,特殊儿童及其家庭逐渐成为科技类博物馆关注的对象。我国博物馆的分众教育发展起步较晚,故面向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教育服务尚未普及。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对英国、美国科技类博物馆相关案例进行整理、筛选、分析和比较,归纳得出受众明确类(行动障碍型儿童及其家庭、学习障碍型儿童及其家庭)和受众未明确类两种类型,并对博物馆提供给行动障碍型、学习障碍型儿童及其家庭的教育服务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希望为我国科技类博物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发。  相似文献   

19.
李媛 《报刊之友》2011,(4):59-60
这个世界,有这么一小撮人,打开报纸,撰写的是他们的消息,打开电视,报道的是他们的消息,街头巷尾,议论的是他们的消息,仿佛世界是为他们准备的,他们仿佛能够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一小撮人,开始步入而立之年,这一小撮人,就是当今社会褒贬不一的"80后"。本文以媒介对"80后"现象的讨论为基础,分析"80后"在媒介评论中的定位及其变化,并认为唯有在一个反复认知的过程中,才能完整地对"80后"群体形象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20.
张长忠 《大观周刊》2012,(33):197-197
注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开发人的潜能,着力培养人的个性的教育是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教育创新要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创新应着力于建构师生双主互动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双向互动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