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媒介化社会改变了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世界的认知途径、体验方式和生活方式,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媒介化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控网”和“用网”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与网络媒介充分融合,实现“生活在网中”的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2.
从SARS爆发期看互动类媒介与大众媒介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都市的社会结构越来越社会网络化。借助电子互动类媒介,本土传播也成为跨地域的社会网络传播。但这种传播在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突发性灾难时往往是增加而不是减少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的增加对社会秩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而凸现出“中心”或“权威”的重要性。而大众媒介则是“中心”或“权威”维持社会秩序。或说减少不确定性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伴随网络的产生,社会出现了一种新的交际方式,即以网络为媒介而实现的人际交流方式,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网络之“友”。本文分析了网络之“友”的类型,揭示了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心理因素,并对其命名方式、特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身份信用卡”是《社会运动学》关于“货币改革”的重要工具,也是形成数字化社会机制和管理数字化社会的有效工具。因为人类社会是由分布在各地的“自然人”构成的有机网络运动体。并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金融生活日趋频繁,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作者试图把“身份信用卡”与“户籍管理”结合起来探讨,建立数字化社会管理机制,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实际问题。 一、“身份信用卡”与天人合一 纵观历史,横观世界,人类社会是随着人们交往的发展而发展的。由若干自然个体从短距离、小范围,向长距离、大范围…  相似文献   

5.
四大媒体特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四大媒体有着各自的传播特质和文化意蕴。报纸是“读”文化的象征媒介;广播是“听”文化的典型媒介;电视是“看”文化的代表媒介;网络是“新视听”文化的先锋媒介。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是对已有媒介的整合和延伸。大众传媒的每一次革新,都伴随着人类思维的变化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各大购物网的“秒杀”促销现象很是火热。随着“秒杀”一词的流行,网络新词“秒”使用范围也日益广泛。该文主要探讨网络新造词“秒”出现的原因及其反映的人类思维和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所谓的“虚拟马克思主义”问题,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信息社会”的适应性和适用性问题。有人认为,随着“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到来,产生于工业时代并适用于工业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但也有学者认为,“信息社会”的许多新现象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分析的范围,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我们把握信息社会实质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虚拟学习社区的空间是一种社会空间。通常,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存在着三类社会空间,即个体空间、群体空间和公共空间。这三类社会空间在社会互动、社会群体以及社会网络方面的特征各不相同,功能则相互补充。在群体空间的学生群体空间中,一种新型的学生群体——“课群”开始取代传统的班级群体,并且在互动媒介、学习方式、人口结构、社会网络、角色分工、群体意识以及群体规范等方面显示出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媒介暴力第一案”的发生和公开报道,引发了人们对于“媒介暴力”问题的极大关注,而且,关于媒介暴力的内涵问题,关于媒介暴力的效应问题,以及关于媒介暴力的社会控制等问题,也在业界以及学术界引起广泛讨论。“媒介暴力”问题作为现实社会当中的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能不能单纯地从理论上为其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并不十分重要。最关键的还是在其具体内涵上能够统一认识,从而能够使得我们对于社会控制的研究更有针对性。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分析媒介暴力及其控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课题.我们要抱以科学的态度、冷静的头脑、与时俱进的方法,才能最有效的保障我国大众媒介在一个规范、纯净的环境下继续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末,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迅猛扩张,一跃成为继报刊、电影、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后的第四大媒介。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一个新社会——网络社会悄然形成了。网络社会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生存”方式,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生存形态。它既不同于传统以地理区域为特征而划分的社会形态,也不同于传统以意识形态为特征而划分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1.
对编辑活动与社会活动关系的研究是编辑学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编辑活动必然要受到作为社会大系统构成要素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反过来,编辑活动也肯定会对社会活动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新认识编辑学的社会本质,认清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作为文化传播者的重要地位。对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论"学历社会"的不可逾越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历社会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它的出现取决于社会母系统、教育子系统以及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学视角分析,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从根本上直接推动了学历社会的生成。同时,反观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合理的学历社会也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13.
导致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有很多,从社会角度分析存在的原因主要有社会政策的影响、传统文化出现断层、法制和道德观念淡漠、传媒暴力和不良文化的影响、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教育的脱节、预防手段的滞后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社会分层的现实情况下.新闻媒介所发布的各类信息更多地关注有消费能力的群体,人数众多但消费能力弱小的各阶层话语空间更加狭窄。民意表达不畅是群体性事件的频发的一个背帚因素。发挥媒介的社会公器的作用,主流新闻媒体应扩大新闻的报道面、提供更多元化的信息、关注更广泛的阶层以反映他们的生存状态。使他们得以进入公共视野,从而有效地进行舆情疏导。  相似文献   

15.
现实生活中存在并不完全重叠的“两大舆论场”:一是以主流媒体为主导并着力营造的“官方舆论场”;二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以网络舆论为当下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和谐社会视阈下“民间舆论场”研究具有厚重的理论价值:一是为人民群众的话语诉求提供了广阔的场域和空间;二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三是为新时期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供新的战略路向。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民间舆论场”虽然存在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但其建设性还是值得肯定的,具有鲜明的实践价值,一是社会矛盾的“排气阀”,二是社会舆论的“引发剂”,三是社会文化的“影响源”,四是传统媒体的“解构器”。新媒体时代,必须加强对“民间舆论场”的科学引导,努力打通两大舆论场,形成舆论同向合力的有序发展格局,为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媒体视野中的中国公民社会,本研究运用实证方法收集了电视和印刷媒体有关中国公民社会的报导,逐一录入并建立CICUS数据库,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各大媒体对中国公民社会予以广泛关注,其报道总体上持中立态度.在媒体视野中,中国公民社会的结构维度具有明显的优势,影响维度次之,环境维度不够理想,而价值维度明显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建设是一种和谐共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新闻传媒既是宣传者、解读者,也是实践者、推动者。新形势下,新闻传媒在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等方面的影响力、号召力越来越强,全方位、多角度、高成效地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新闻传媒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下,社交媒体时代信息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不仅制造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更是打造了一批热门人物。在这其中,网红无疑是社交媒体时代最直接的产物,网红经济发展至今渗入到各行各业,具有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的多类原因推动网红教师的出现。教师网红化的渐进发展历程和社会影响,对网红经济或教育行业提出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是迎接治理的新挑战。文章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教师网红化现象的发展现状、产生原因等进行探究,希望有对教师网红化现象治理的可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地方电视媒体作为媒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为己任,自觉担当起历史使命,坚持政治家办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积极的、健康的、建设性的舆论形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网络社会面临道德危机,这严重影响了网络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探求网络社会道德危机的成因,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现试从网络社会本身的特点,网络社会运行的现实背景以及网络主体的人性心理三方面,对网络社会道德危机的成因进行较为全面、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