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共合作建立后,广东国民政府为进一步消灭北洋军阀势力,决定出师北伐.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两湖等地妇女支援北伐军,妇女救护队和宣传队随军出征.上海女工参加第三次武装起义.北伐高潮中湖南、湖北的妇女代表大会和广东妇协代表大会,反映了大革命时期妇女运动的规模和组织程度,标志着妇女运动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2.
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69页介绍北伐战争说:“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势力.北伐军势如破竹,很快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这里提到的北伐是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革命政府进行的多次北伐中取得成功的一次.  相似文献   

3.
陆游47岁以前的北伐思想,是出师江淮一带攻击金兵,47岁进入川陕以后,尤其是南郑戎幕生活,形成了其新的北伐思想,陆游北伐思想嬗变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从南郑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方面作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九二六年开始的北伐战争,是在国际无产阶级和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影响和政治合作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和组织了这次战争.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从组织北伐战争的当年起,就有人说中共反对这次战争;时至今日,也还有人坚持此说.早在一九二六年五月,蒋介石就说中共“根本推翻”了他提出的北伐问题.他逃踞台湾以后,还说“破坏本党的北伐计划……是莫斯科俄共的整个的策略”,“是中共叛乱的开始”,台湾“国防部史政局”编纂的《北伐简史》,也跟着蒋介石的调子,硬说中共“阻挠”北伐,“俄顾问鲍罗庭游说北伐不利”.前几年,有一部传播颇广的书,也说“俄顾问和中国共产党此时都不赞成北伐”,“对北伐的态度非常冷淡”.  相似文献   

5.
纪念太平军北伐13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6月15日至19日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举行.这是在北方首次召开的全国性太平天国史学讨论会.大会由河北省、天津、北京市历史学会联合召开.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一百多位史学工作者参加了大会,并向大会提交论文51篇.  相似文献   

6.
祖逖北伐是东晋的首次北伐,而北伐的主要对象是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后赵.一千多年来,史学家一直为祖逖北伐唱赞歌.赞誉祖逖是“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和人民的英雄.”①“是中华民族识大体顾大局的杰出人物,他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献身精神,永垂汗青,彪炳百代.”②肯定祖逖北伐似乎已成定论,我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实际,故作《新论》.过去评价祖逖北伐,只是着眼点祖逖北伐本身,往往得出片面的结论.评价祖逖北伐,是一个比较复杂繁难的问题,只有将祖逖所处的两晋同其北伐对象后赵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才能公正地评价祖逖北伐.一、后赵取代西晋是庶族地主对门阀士族的胜利祖逖所处的西晋时期,门阀士族当权.此阶段政治、经济均与门阀制度密切相关,自然祖逖北伐与门阀士族有着必然的联系.门阀士族渊源于东汉.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到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积极参加创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统一战线,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大造革命舆论。他全力参与创建和发展革命武装,特别是创建新的军队政治工作;为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奠定北伐的基础,作出卓越贡献。他帮助制定北伐的军事计划,创建了北伐先遣队,亲自到北伐军总政治部战时政治工作会议作报告,选派干部到军中做联络工作,还领导上海工人夺取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直接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以林凤祥、李开芳等人为首的北伐军,1853年5月自扬州出发至10月底打到静海、独流,进逼天津.这一进军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拟对北伐进军的战略决策、马队建立的作用及进军特点方面提出一些浅见.一北伐进军的两种决策太平天国北伐的战略决策问题,目前基本上有两种意见.一种依据《清史稿·洪秀全传》等史料认为北伐的决策是"直取北京";另一种则据《李开芳供词》认为是  相似文献   

9.
关羽北伐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刘备集团丢失荆州,失去了对《隆中对》实施的基本条件。然而,关羽北伐的失败,其原因和责任却不仅仅在关羽一人身上,而是整个刘备集团对当时战略态势判断及战略决策、部署的失误。本文主要从北伐时机、北伐目的、战略部署等方面探讨关羽北伐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北伐是孙中山先生的一贯主张,他多次强调北伐统一中国的重要意义。在1922年5月和1924年9月,曾先后进行两次北伐,但都因广东发生了反革命叛乱,后方安全受到威胁,而不得不中途回师广东。孙中山逝世后,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为实现孙中山先生的夙愿,再度举行北伐。对这次北伐方针的确定,现行的一些论著中有“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北伐方针”一  相似文献   

11.
《能力培养与测试·高一历史上册》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北伐迅速发展连连取胜的原因不包括A.军阀间矛盾重重,内部倒戈B.北伐的路线方针正确C.北伐将士作战英勇,目的明确D.广大工农群众大力支持参考答案是A。教材归纳北伐胜利进军的几点原因:(1)国共合作的共同领导;(2)正确的路线方  相似文献   

12.
东晋时期,北伐之举时有发生,从东晋尚未正式建帝号时就有祖逖北伐,随后,瘐亮、庾翼、殷浩、桓温、谢安等,或力倡北伐之议,或慷慨北伐之行。从而,使北伐成为东晋历史上的重要一页,并从中映现出东晋政治的微妙变化,颇令人深思。本文不准备对东晋的北伐进行全面研究,只是撷取其中的几个场景加以考察,寻求其背后的社会轨迹,以从一个侧面来分析东晋政治的若干变化。  相似文献   

13.
国民军的全称叫做中华民国国民军。它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在北方的一支革命军队,是从直系北洋军阀中分化出来的。国民军从1924年10月北京政变中成立到1927年6月徐州会议后变质,存在两年多时间,先后三次更换名称:1924年10月成立时叫做国民军;1926年9月五原誓师时称为国民军联军;1927年4月正式参加第二期北伐时改名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 国民军史是中华民国史、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大革命史,北伐战争史的组成部份。过去很少研究,近年来受到史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背景材料:1926年7月开始的国民政府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最重大的军事行动。北伐战争不到一年,革命形势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2006年是北代战争80周年纪念。阅读下面两幅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1的太平军北伐与图2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在主要斗争对象和进军区域范围上有什么差异?[太平军北伐的主要斗争对象是清政府,主要进军区域在我  相似文献   

15.
学界一般认为元嘉北伐导致了北强南弱的形势 ,这个结论有些片面。本文分析了在宋魏对峙的政治 ,军事形势下 ,刘宋元嘉北伐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提出了元嘉北伐的失败是加强了而不是导致了南弱北强形势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
张轸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曾任黄埔军校战术总教官。北伐时期,张轸屡建战功,参加过台儿庄大战,获三等宝鼎勋章。但在解放军面前,他连战皆北,每  相似文献   

17.
著名抗日将领欧百川欧百川(1894.8-1970.9),男,苗族,号学海,贵州松桃盘信镇柳浦寨人,我国著名北伐将领,爱国主义人士。1920年入国民党黔军,历任排长、事务长、营长、团长等职。1926年脱离国民党,追随贺龙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一师副师长兼团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欧百川辞去参谋长职务.担任702团团长,赴前线抗日。1939年夏,欧百川先后任82师副师长、师长,参加了两次长沙会战,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贵州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术界对陈独秀的北伐观有不同的看法,有褒有贬,莫衷一是。其实,陈独秀并非从根本上反对北伐,而是持“缓进北伐观”。这一观点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9.
黎又霖     
在诗人萧三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续编》一书里,收录了三位黔西北革命烈士的诗作。其中的一位是黔酉籍的黎又霖烈士,他被编入该书的是题为《狱中诗》的四首旧体诗。 黎又霖(1895—1949),黔西县人。幼时读私塾,16岁前往贵阳南明学校求学。1919年,考入北平政法学院,当年北平爆发了伟大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黎又霖积极投身于这一场运动,随同示威游行的爱国学生一起,痛打了章宗祥,火烧了曹汝霖的宅第。“五四”运动后,黎又霖在北平主办《民声报》。他思想活跃,追随国民党元老黄季陆等,经黄季陆介绍,参加了国民党。 1922年,黎又霖投笔从戎,至黔军袁祖铭部任秘书,因劝袁祖铭与孙中山合作北伐不果,便脱离袁部,随李晓炎部参加北伐战争,在北伐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北伐结束后,在国民革命军十一军二师师长杨其昌都当参谋。蒋介石背叛革命后,黎又霖含愤离开军界,去上海担任同济大学教授。1933年11月,又赶赴福建参加蒋光鼐、蔡廷锴等人组织的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从事抗日反蒋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以林凤祥、李开芳为首,历时两年的北伐是太平天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太平天国史诸多领域研究逐渐趋冷相比,北伐史的研究一直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自1983年太平天国北伐史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召开以来,北伐史的研究不断扩展和深入,此后公开发表的学术论达七十余篇,数量已经超过了以往论的总和,其中不乏上乘之作,期盼已久的北伐史专也已问世。本拟就近十多年来北伐史研究取得的新进展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