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当前,中小学教师对什么是"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例"的理解存在着分歧,概念十分混乱,乃至影响到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实录",以及"教案"、"说课"等名称和内容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非常重要的内容,从周期性的角度来说,三角函数是周期函数,同时三角函数也为解决其他问题提供十分重要的工具,与后续学习的很多内容有关联.学生通过对三角函数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周期性思想,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HPM视角下的教学法可增强学生对"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学好三角函数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HPM视角下对高中"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顺水推舟"艺术,主要是针对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许多盲目现象、形式主义做法而提出的.比如,不是在学生的实际起点上来组织教学,在教学中也没有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调整教学,这只能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笔者针对上述弊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运用反馈调控艺术,探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顺水",做好教学的调控工作--"推舟",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概念课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淄博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主体参与型"课题实验,对概念课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们为概念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了"创设问题情境--分化各种属性--概括形成概念--巩固运用推广"四个环节,突出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概念的巩固深化.本文将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课例分析,谈谈我们对概念课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周期性”是三角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总是列为教学的重点之一.但对三角函数以外的函数是否具有周期性,现行课本均未涉及.而在现实生活中,周期现象随处可见,描述这种现象的周期函数也常常碰到.为此,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高中第一册(下)(修订本,北师大版)在《三角函数》一章的最后,专列了一节“周期函数”进行专题研究.下面谈谈我关于“周期函数”的教学设计和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探究结构"是探究过程的要素和顺序.数学概念"探究结构"就是概念形成过程和概念同化过程中的探究要素与顺序.由于教学概念是数学研究对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并具有形式化和符号化特征,因而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同化过程更加具有探究的价值.数学概念形成过程教学的"探究结构"是:展示观察对象(营造探究情境)→导观察→寻找共同属性→形成假设→验证假设→形成概念.教学概念同化过程教学的"探究结构"是:呈现相关概念→列举描述对象→形成认知冲突→寻找本质属性→定义新概念→辨析新旧概念.  相似文献   

7.
三角知识是高中时期数学课程的核心部分之一,包括了大量的函数知识及数学思想,学习三角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计算水平、必要的空间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但问题是在实际工作中,这部分知识往往不容易理解,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本文拟就积极培养数形结合意识、借鉴向量等工具、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段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化解这一教学难点.学生感觉困难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概念理解不易,对像任意角三角函数、周期函数这样的概念都极陌生;二是公式较多、容易混淆;三是三角函数周期特性经常为学生所忽略;四是具体情境的数学应用难度很大.这些问题的处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是却可以采取下述手段逐渐解决之.  相似文献   

8.
武术界有"十年磨一剑"之说,教育(学)界就应有"十年磨一课"之说,甚至听说过一辈子备一节课之说。备课(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是每位教师每天要面对的"三部曲",小学数学教师一年大概要上200多节的"家常课"。毋庸置疑,有效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所谓的"有效",浅显地理解就是备课时备的东西能用上,让教师更从容地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但备课绝不等于简单地写教案,也不是机械重复地"拷贝"教案,更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 1.教学估计 周期性是三角函数的重要特性。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周期函数,以及对函数定义和符号f(x+a)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在学习上会有一定困难。另方面,学生已学过形如 sin (x+2π)=sin以及tg(x+π)=tgx等诱导公式,又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经常遇到周而复始的现象,这是他们认识周期函数的有利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2.教学目的 认识周期函数概念来源于实践;正确理解周期函数和周期函数的周期概念,并知道每个三角函数都是周期函数。 3.重点与难点 概念教学是重点、难点。 二、从感觉材料中形成数学概念 1.结合生产实践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到机械厂参观,观察车床上的工件转动,刨床往复平动,冲床冲帽上下往复平动等机械现象。这些现象的共同点是位移与时间有关,实质上是与主动轮的转角有关,即经过一般n时间,主动轮转角增加一周(2π)时,位移状态重复出现。参观后,教师提出问题:是否可用数学式子来描述这种周而复始的运动状态?下面就与学生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在课堂知识的数量、难度、思维模式等方面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三角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考查重点,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掌握角和弧度的概念,能够准确地理解正弦、余弦等三角函数的几何意义,熟练运用三角函数的各种公式,学会绘制函数图像,最终实现对三角函数的运用.一、三角函数教学困难1.概念记忆困难虽说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学习三角函数的基础,但很多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概念还是一知半解,对各种诱导公  相似文献   

11.
概念是知识的细胞也是思维的单位元,理解和掌握概念是学好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石。教师重视概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本文以周期函数概念为例,浅谈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12.
函数的周期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如果直接学习函数周期性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那么笔者就将它放到一个具体的周期函数(三角函数)中来学习。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是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变化规律问题中的作用,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因此,教学中首先应该通过实例、图形(如心电图等),让学生感受周期现象,体会研究周期现象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充分理解函数周期性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应该将函数的周期性概念纳入到一般函数的性质体系中来学习。学习函数周期性概念的难点是对概念的本质特征f(x+T)=f(x)的得出、理解和掌握,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探究性学习活动。(本次探究活动利用T1图形计算器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标导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法.其理论依据为新课改理念,建构主义学说,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学习结果分类的目标系统理论,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系统,陶行知的赏识教育理论等.我校在实施"目标导学法"过程中,对教学设计进行改革,变"教案"为"导学案",变教师"教教材"为"用教材",变"刚性教学设计"为"弹性导学设计",更多地关注"三维目标"的体现.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深入研究理解新课改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寻找到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施途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自主、合作、探究"--解决怎么学的问题.这18个字是"目标导学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小学教师对什么"是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例"的理解存在着分歧,概念十分混乱,乃至影响到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实录",以"及教案""、说课"等名称和内容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教学的备课尤为重要,这是大家早已明了的道理.一般说来,"教学设计"通常被教师理解为"课前备课",是指课前教师的准备.我们知道,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但是,课前怎样备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前备好的课到了课堂上,不可能一成不变,往往会出现设计不恰当、不充分的现象,会发生意料不到的情况.这时,教师应怎么办?教学之后,教师回顾课堂教学,要不要反思、修改教案,以利再战呢?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因此,我们应从教学全程来研究备课.我们认为,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应分三次完成,即"教学设计"三步曲:课前的预想设计--课中的现场设计--课后的反思设计.  相似文献   

16.
"启发--讨论"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对概念的理解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指导、辅导等方式以加强学习的主动性.本文以教版(必修)中的"反函数"一节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启发--讨论"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廖小瑾 《江西教育》2002,(12):28-28
1.直观教学法.我们在概念教学中,应在直观引入概念的基础上遵循小学生掌握概念由感知→思维→记忆→应用的心理规律,有效地运用直观教具(实物、模型、幻灯、图形等)弥补他们感性经验的不足,为他们理解和记忆概念提供感性支柱,因势利导,逐步揭示概念本质属性,进而抽象记忆.  相似文献   

18.
魏巍 《考试周刊》2007,(43):144
本文从"学案"与"教案"的比较中得出结论:"学案"优于"教案",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教师摆脱了按部就班地教教案,积极探索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教学情境调整方案,实现预设与生成的互动、互促.通过调查发现,有些教师没有把握住"预设--生成"互动的本质内涵,出现了低效或无效互动的现象,影响了教学目标的真正落实.本文对"预设--生成"低效互动的几种现象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解读,以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三角函数是重要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后面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三角函数也是难点知识,涉及了许多公式,有着灵活多变的方法,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对概念理解不透,对三角函数变形公式理解不全面等.因此,在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巧用教学方法,深刻理解三角函数概念 在数学学习中,概念性知识是基本内容,体现了知识的本质与基本特点,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样,在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学中,若想学生学会这一知识,首先要让学生透彻理解三角函数概念,打好概念基础,这就需要教师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提高学生理解与记忆能力,使其学会抽象概括,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如在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运用多媒体与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地将三角函数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其更深刻地理解与把握三角函数概念,学会自主总结归纳、抽象概括,从而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为三角函数的整体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亦或由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强化学习效果. 如教学"余弦定理"时,创设教学情境,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