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等方式,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吟诵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索未知美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村居》。谁愿意来读课题?师:古人写词之后,要配上相关的曲子进行歌唱。“清平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趣味诵读,感受童谣的韵律及意境,激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2.比较阅读,感受不同风格的田园主题作品,体会童谣和童诗的异同。3.拓展阅读,深化对“田园”象征意义的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军港之夜》。一、创设情境,复习词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海睡了》(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一个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3.感受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诗句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化诗为画。【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诗句感受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诗句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流程】一、西湖引入,理解诗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和形式美。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教学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展示照片、画面、配乐朗诵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阿里山的如画美景。2.了解游记移步换景的写法,学习本文描写阿里山风光的方法。3.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教学重点】1.了解游记移步换景的写法,学习本文描写阿里山风光的方法。2.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教学难点】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军港之夜》。一、创设情境,复习词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海睡了》(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组第14课。【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和有感情朗读,体会语言的意境美和情趣美,感受荷叶之美、荷塘之乐。2.凭借动词和"荷叶是我的"等语言材料,理解词句意思,进行句意把握、句式仿说等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9.
<正>【探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背诵这首诗。2.过程与方法 :穿过语言的表象领悟陶渊明诗意田园的内涵及情景交融的意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自然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探究总任务】感受诗人的自然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思路,明白作者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3.围绕中心句,通过品读词句,具体深入地感受维也纳的音乐心情。【教学过程】一、聆听圆舞曲1.畅说感受。播放《勃拉姆斯圆舞曲》。师:这个音乐好听吗?听了有什么感觉?2.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11.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就是生活”。的确.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处处蕴含着美。语文课文反映生活,描绘自然,抒发感情.介绍知识,自然有美的篇章、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形象。这些美好的事物.都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美感能力去感受和体会。这种感受和体会的能力,有待于语文教学去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的规定: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学会"罐"等8个生字,会写"股"等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品读课文精彩词句,积累语言。3.初步感受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初步体验泉水欢快、急切的心情。【教学流程】一、渲染情境,歌曲导入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好吗?(大屏幕播放课文插图,配上歌曲《泉水叮咚》。学生边听边思考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的泉水。)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感受泉水的美。请看老师  相似文献   

13.
赖荣明 《小学语文》2010,(11):41-43
【设计理念与思路】 《美丽的小兴安岭》语言美、意境美、层次清,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语言、意境”之美,本着“以生为本”“以读为主”的原则,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读,读出文章的语言美,感受文章内容的意境美。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比较鉴赏相同意象营造的不同意境,及其体现的不同情感。2、结合时代,对词人的情感进行合理评价。【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词意境,感悟词人"愁"情。【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诗句,并进行古诗背诵。2.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3.初步了解文包诗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意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文本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铿锵激越的语言。  2.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教学重点】  1.雅词、美句的积累。  2.美点、妙要的品析。【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 2.归纳积累。  媒体设计  准备 3~ 5分钟的腰鼓舞的碟片或录像片。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播放 3~ 4分钟的腰鼓舞片段 )刚才,大家从声响、画面感受到腰鼓的恢宏气势和铿锵激越,下面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从文字中体味激情的腰鼓。  二、解题  安塞:县名。在陕西省北部、延河上游。县人民政府驻…  相似文献   

17.
笔者有幸在射阳参加了盐城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其间观摩了射阳县双语小学刘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笔者愿意与同行一起分享这节诗意的课堂所流淌的美。一、引入情境,蕴含美课始刘老师打破常规,没有使用课件,也没有使用华丽的导入语,而是选择了几组与词意境相通的词串,把学生带入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将意境深远、情意悠长的古典美蕴含在情境中。【片断一】上课伊始,屏幕上出示几组词串:金秋烟波水乡芦苇菱藕荷塘夕阳归舟渔歌枫叶灯火月光师:看到这些词语,同学们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生1:这些词都与农村的生活相关。生2“:…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杰地灵话创新》第一册第12课。 【教学目标】1.了解“红歌”的意义和中国红歌会红火的原因。2.在听红歌中感受红歌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在欣赏歌词中体会红歌中诗歌般的意境、情感、主旨及其表现方法和艺术特点;3.引导学生多唱红歌,进一步理解红歌的意蕴,培养积极昂扬的进步向上的精神,激发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学会"罐"等8个生字,会写"股"等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品读课文精彩词句,积累语言。3.初步感受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初步体验泉水欢快、急切的心情。【教学流程】一、渲染情境,歌曲导入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好吗?(大屏幕播放课文插图,配上歌曲《泉水叮咚》。学生边听边思考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的泉水。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第4课。【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枫、于"4个生字,会写"于、枫"等生字。重点理解"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背诵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秋色;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导入新课1.知诗人。师:谁能通过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诗歌《山行》的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