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写人记事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篇幅最多.这类课文大多人物形象鲜明、情感动人。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们都知道要把握文本中人物的情感,但常常把握不到位。那么如何去把握这类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呢?最近我们丹阳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对此进行了专题研讨。通过研讨,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把握人物情感,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相似文献   

2.
在现行各类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人记事类的课文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对这类课文进行研读的时候,我们的老师都非常注重文本中人物形象的把握,都知道要通过人物形象的把握来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教育价值,然而,我们发现,我们有很多老师在对人物形象的解读时还存在着偏废现象,缺乏人性化的理解。请看下面两则案例。  相似文献   

3.
现行小学语文各类版本的教材中有很多科普童话,主要集中于低中年级.这类课文与其他童话最大的区别是,用童话的方式呈现科普的内容,整篇教材是围绕科普知识而展开故事情节.因为这类教材既有童话的意境,又有科学的介绍,所以很多教师觉得难以把握,不知道该教什么.这类课文的教学应该着力教学生“三会”.现选取苏教版三年级上、下两册中的《小稻秧脱险记》和《水上飞机》两篇课文为例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现行各类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编选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几乎每一册都有安排,由于这类教材具有浓厚的历史味,所叙述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难以理解,不少教师不知如何去把握。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来把握这类教材呢?一、教什么教学这类课文我们必须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林海》这篇课文,老舍先生以游记的方式细致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并由此展开联想。文章以"亲切,舒服"为情感线索,赞美了大兴安岭对祖国建设的巨大作用和祖国山河的壮丽。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读景,发现美;画景,体会美;说景,感悟美;看景,欣赏美四环节,在初读中把握情感、在细读中感悟情感、在品读中升华情感。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石锦来 《成才之路》2012,(30):91-92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日益受到关注。当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富有情感的佳作,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的字里行间都蕴涵着作者的各种情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去解读这些作品的内蕴,充分发掘文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汲取的美好情感来滋养心灵,提升美好的精神境界。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有哪些有效方式呢?一、精心设计教学语言,适时渗透情感教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入地研读课文,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力求简洁明了、绘声绘色地传达课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使学生从老师的语言描述中感受课文的美好情感,激发他们对课文阅读学  相似文献   

7.
写景记事类课文在《语文》现行各版本每个年级的教材中都占有一定的篇幅,这类课文不是单纯的写景状物,它既写景又记事,还表达对故人的深切怀念,要讲的东西很多,不少教师感到不好掌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相似文献   

8.
散文这种文体的课文,在我们小学教科书中分布很多,占有非常显著的位置,这充分说明这种文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价值。那么这种文体的课文究竟该怎样进行教学?教师应当把这类课文中哪些有价值的东西教给学生?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下面我想结合苏教版教材,谈谈我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教材中有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课文。三年级开始就有略读课文,三年级上册的32篇课文中有8篇是略读,占总数的25%;四年级上册的32篇课文中有14篇是略读课文,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占到了50%左右,略读的篇目逐年增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编者的用心,旨在让学生大量阅读,但是教学中很多教师对略读课文把握不准,略读课文的教学出现了偏差。因此,对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巧妙借助三个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率。一是思维导图,让学生完成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形成对阿长形象及文章写作思路的认识;二是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图,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课文的主题;三是课文中的几组关键词,可借此深刻领悟阿长形象,精准把握课文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一、一道难题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说明文,说明文往往会被老师上成科学课。的确,怎么把握说明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说明文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说明文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很值得研究。下面就以《恐龙》(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为例来说说这类课文教学目标的定位。《恐龙》讲述了恐龙的种类与生活习性,属于一篇科学常识类的课文。而我们在40分钟的课堂里该向学生传达些什么呢?很多老师把它定位于“了解恐龙的类型及特点”。于是一堂课中,翻来覆去地问学生“:你知道了哪些恐龙?“”这种恐龙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来写这种恐龙…  相似文献   

12.
写景记事类课文在<语文>现行各版本每个年级的教材中都占有一定的篇幅,这类课文不是单纯的写景状物,它既写景又记事,还表达对故人的深切怀念,要讲的东西很多,不少教师感到不好掌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相似文献   

13.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略读课文,面对课时不多的略读课,教师应怎样开展才能达到有效教学呢?通过各种理论学习和实践,我觉得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目标———求实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必须要整体把握,简明扼要,抓住重点,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情感主旨以及表达方法,决不能求全、求细、求高,否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拿《香港,璀璨的明珠》为例,可对课文进行导读:欣赏了北国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再去游览南海边的香港。读读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教材中有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课文.三年级开始就有略读课文,三年级上册的32篇课文中有8篇是略读,占总数的25%;四年级上册的32篇课文中有14篇是略读课文,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占到了50%左右,略读的篇目逐年增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编者的用心,旨在让学生大量阅读,但是教学中很多教师对略读课文把握不准,略读课文的教学出现了偏差.因此,对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文中大多数都是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它以生动可感的形象和蕴含其中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因此,小学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分析、训练、归纳,利用各种途径逐步培养起小学生的阅读情感,这样,小学生才会逐步学会如何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思路和表达方法.那么,我们应该通过哪些途径来加强小学生阅读情感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16.
[教学缘起]在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面对答题无从下手,他们对文章的主要信息、主要观点和情感缺乏整体把握.如何帮助学生顺利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主旨,是每位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文章情感主旨的正确把握和各种题型的解答,归根究底,都可落在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正确梳理上.本课是针对探究“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7.
一、探寻课文蕴藏的美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运用到课堂教学艺术中,我们说:课文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去发现课文之美呢?我认为,要深挖教材,从主题到结构,从内容到形式,从修辞到表达方式,甚至标点符号的运用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去发掘教材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美点。教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考虑到《岳阳楼记》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在课文理解上很难跳出历史的磁场,于是我就在教学设计上动脑筋,设计了品读课文骈偶对仗、整齐优美的语言美,体验课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景物美,在鉴赏中去感悟…  相似文献   

18.
学好语文,首先要培养阅读能力,通过对课文的反复阅读,达到对课文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写作艺术的把握。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是不断深入的过程,历经初读、精读、品读三个阶段。初读课文——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材内课文体裁多样,不同的文体应有不同的学法指导。近年来,我在研究小语教材时,发现游记类的课文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这类课文呢?我根据大纲对中高年级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设计了游记“四步学法”。  相似文献   

20.
课文《我与地坛》中作者对地 坛进行了三度描写,特别是文章 第一部分末尾,更是洋洋洒洒数 百字而不厌其详。有道是一切景 语皆情语,我们可以借这段景物 描写的揣摩去把握作者此时的情 感,以此走进史铁生的心灵深处。 由此,我特意设计了一个问题,即“我为什么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请结合其中某一个‘譬如’来谈谈到那园子里去的理由。”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不惜笔墨描写古园形体的意图,那就是通过古园的“任谁也不能改变”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