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建立最高人民法院的巡回法院,是符合中国国情、合理调整审判权分配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我国实现司法独立与保障人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自认规则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该《规定》明确规范了自认制度,已构建起我国自认制度的框架。本作从实践操作的角度,对自认的对象、自认的法律效力及限制、附加限制的自认问题、拟制自认、《规定》第8条与第74条的矛盾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自由心证与民事认证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认证就是法庭审查判断民事证据材料能否成为证据的过程。本从分析民事认证的概念入手.简析了民事认证制度的历史发展,并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的认证制度总结为“证据能力判断上的法定证据制度,证明力判断上的有限心证制度”。  相似文献   

4.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时吸收非职业法官与职业法官一起审判案件的一种司法制度。它体现了我国的司法民主,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审判、监督审判,确保司法公正的基本途径。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陪审,是认真贯彻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管理办法(试行)》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若干问题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的体现。然而,现实中,人民法院在开展人民陪审员工作中,由于认识不到位和一些实际困难,往往难以发挥陪审员的应有作用,限制了陪审效果。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主要"立法目的"在于统一司法适用,标志着中国案例指导制度初步建立。《规定》第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类似案件时应当参照"是其核心,指导性案例的应当参照是指在确定为类似案件的前提下,分别情况对于指导性案例的遵照、仿照和参考。在当前制度条件下,为了充分发挥指导性案例在我国统一司法适用、宣传法制等作用,应当利用法院的内部制度。在我国建立了完备的关于指导性案例的相关制度的时候,再明确赋予指导性案例以法律强制力。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对民事诉讼案件类型趋于多样化、专业化的现实。我国2002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第61条被认为是首次规定"专家辅助人"制度,2012年对于民事诉讼法的条文修改中第79条再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这一制度。文章对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与英美民诉中"专家证人"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借鉴英美法系这一制度的优良之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已于2002年4月1日开始施行,该规定正式确立了我国举证时限制度,它标志着我国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到证据适时主义的转变。文章从举证时限制度的必要性,其立法构建,逾期举证法律后果以及适用举证时效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1989年4月4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权起着重大作用,最高人民法院的《贯彻意见》、《若干问题解释》对此又作了完善,笔者认为,应依法保护诉权,健全行政诉讼参加人制度;借鉴外国经验,丰富我国法院行政判决形式;明确举证责任的分担,完善举证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国家对全球经贸规则治理的参与,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设立中国国际商事法庭,以期满足国际市场主体对跨境纠纷解决的需求。作为供给国际商事纠纷解决的公共产品,服务于全球的目标决定了各国国际商事法庭的制度构建应秉持国际化的视野,凸显诉讼的既有特色并借鉴商事仲裁的制度优势。然而,中国国际商事法庭的现行审判制度与上述理念存在一定的距离,暴露出管辖未突破实际联系的桎梏、审级过高以及裁判缺乏可执行性等缺陷。展望未来发展之路,中国国际商事法庭应以迈向国际的开放姿态,做好顶层设计,突破实际联系原则,扩大当事人的意思自治,重构国际商事法庭的救济机制,加强国际司法协助,促进裁判的域外承认与执行,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全球经贸的治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1987年《民法通则》的实施,我国初步确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讨发展,到200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的颁布,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得到重大发展,但仍未形成完备的规范体系,还必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法院调解制度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诉讼制度,不仅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直至今日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通过对法院调解制度的功能解析,探寻法院调解制度发挥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At the Court     
A man had to go to court, and he asked his lawyer which judge would be hearing (审理) the case. His lawyer told him and asked:"Do you know him?"[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模拟法庭审判中的辩论有三个维度:时效、事实、法律关系。辩论存在于两个阶段: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辩论的目的与主题有:查明事实、适用法律。亲历辩论实践,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法律知识与技能,生成法律思维。  相似文献   

14.
论文就法庭口译如何真正为中国法庭所用做了初步探讨。法庭口译研究在中国尚处在起步阶段,很多问题已经得到初步探讨,例如:中国内地法庭口译与香港法庭口译的差距、中国与英美国家法庭口译的差距、法庭口译人才的培养、我国法庭口译面临的危机与挑战。但是少有研究针是对目前中国法庭实际情况的。很多研究对中国法庭口译的实际问题、中国法庭的独特性较少提及。因此,论文针对前人的研究做了归纳和总结,将国内目前已有的法庭口译研究进行了分类,指出了在法庭口译理论研究方面出现的具体问题,并对以后法庭口译研究的侧重点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努力促进中国的法庭口译研究真正为中国的法庭口译实践所用。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把建设"学习型、精品型、文明型、管理型、标准型"法院的理论研究作为本年度重点研究课题."五型"法院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在理论上具有科学性,在现实中具有可行性.目前,在安阳市,"五型"法院的建设已取得初步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调审合一"的法院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弊端,与现代法治的要求产生了矛盾,因此有必要改进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借鉴国外的调解模式,引入诉讼和解制度,可将贯穿于法院审理全过程的调解,改进为"庭前调解程序"阶段的法院调解和"庭审裁判程序"阶段的当事人诉讼和解,使法院调解更符合现代司法制度改革的要求,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混合法庭是西方列强实现其在近代中国享有的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上海公共租界混合法庭作为近代中国混合法庭的典型,采用了当时中国衙门的组织形式和西方的诉讼模式,法庭由缺乏法律专门知识和司法经验的陪审官主导审判,它的发展与外人的不断扩权相始终,中国传统法律难于在混合法庭适用。上海公共租界混合法庭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方面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司法进步,加快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国外语言学家历来重视法庭语言的研究,但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却涉猎不多。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法庭中目的双方问答互动,注重问话和答话的独立性和联系性;探讨了问话的打断特点、问话的策略,应答和应对的策略;最后总结了法庭问答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调审合一"的法院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弊端,与现代法治的要求产生了矛盾,因此有必要改进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借鉴国外的调解模式,引入诉讼和解制度,可将贯穿于法院审理全过程的调解,改进为"庭前调解程序"阶段的法院调解和"庭审裁判程序"阶段的当事人诉讼和解,使法院调解更符合现代司法制度改革的要求,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按照作品不同的情感指向,萧纲的宫体诗可划分为情感型、非情感型及情感转移型三种类型,每一类型内部又有不同层次,其在情感表达方式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