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9年6月19日,欧洲29国教育部部长聚集在意大利城市波罗格那,协商统一欧洲高等教育体系,并计划在2010年建成欧洲高等教育共同体。这所谓的波罗格那进程意味着,不同国家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合作将被商业化的教育市场上的国际竞争所取代。值得关注的是,波罗格那进程将不可避免地分化高等教育理念、消解大学自治精神、弱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作者认为,波罗格那进程只是个梦想。尽管如此,可以预见,欧洲高等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对于全球化时代中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代的西欧高等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与变革。从1993年1月1日起,欧洲共同体各成员国之间将取消海关,打通边界,自由贸易。随着统一的欧洲市场的建立,西欧高等教育面临着共同的机遇和问题。一国的学生可以到另一国高校求学,一国的教师也可以到另一国高校应聘,一国高校的毕业生还可以到另一国就业。这就对西欧各国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3.
欧洲共同体是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它是于1967年7月,由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后的总称。  相似文献   

4.
促进欧洲教育质量保证合作,是博洛尼亚进程的基本原则之一,而《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标准与指南》(ESG)则是各参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在这一原则和框架下,克罗地亚颁布了《高等教育和科学质量保证法案》系列法案,成立了科学和高等教育局(ASHE),确定了高等院校自治和质量保证主体地位,完善了高校内部自我评估机制,提高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形成了信息公开制度,融入了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组织,从欧洲、国家、高校三个层面构建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依法建设、外部质量保证机构独立、利益相关者最大限度参与、高校主体作用、以发展和持续提高为目的、信息公开、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是对我国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欧洲高等教育开拓人力资源最新动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宝昆 《江苏高教》2000,(5):110-115
一、高等教育产业化与国际人力资源开拓动向欧洲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也是资本主义得以发芽生根并开花的最早地区 ,因此市场经济的规则最为成熟 ,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严格地说 ,高等教育是英国一直引以为自豪的品牌 ,英国也可以说是高等教育的故乡 ,80 0多年以来 ,英国的高等教育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建立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和贡献。教育产业、教育市场、教育出口等概念最早就是由英国人提出来的 ,并在这些理论指导下 ,围绕教育供求关系这个市场 ,把高等教育按产业来进行运作 ,不仅努力开拓国内高等教育市场 ,而且大力开拓欧洲、美洲、亚洲及…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水平已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综合评价一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水平也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利用熵值法构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模型,选取《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相关的指标,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和权重,对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选取与中国国情相似的印度作为研究对象,对模型加以应用。模型不仅弥补了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量化研究的空缺,有助于准确评估一国高等教育水平,同时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欧洲,特别是西欧地区,是世界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而且还出现了作为跨国界、跨文化学习和国际教育的先驱——法国的巴黎大学和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并诞生了曾经成为世界教学、科研中心的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正是由于欧洲近代大学具有跨文化学习的优良传统,所以当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这一国际教育思潮自本世纪50年代悄然形成并被国际教育界、学术界、理论界人士逐步认同后,欧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也开始稳步发展,大力开拓留学生市场,几乎成为欧盟国家的共同战略。20世纪80年代英国有一个撒切尔时代。英国人把包括教育市场化、教育私有化在内…  相似文献   

8.
中日韩三国实施的“亚洲校园”计划是促进东亚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鉴于当前中韩两国交流现状,创建“中韩高等教育区”更具现实意义.参照欧洲博洛尼亚进程,中韩政府需确定行动纲领,从大学招生、学生选课、实习进修、毕业就业等方面,全面开放本国高等教育市场,真正形成一个学生自由交流、教授互换讲学和共同研究的开放式高等教育体系.这对提高两国高等教育水平和培养本地区所需的国际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法国现行高等教育学制及近期的文凭和学位制度改革,说明其改革背景.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欧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成员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共同圈".法国作为欧盟的轴心国,积极主张协调统一欧盟高等教育学制,并于2005年秋季在大学开始全面实施新的欧洲高等教育学制.本文还就中法两国高等教育学历和文凭的互认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2015年10月23-25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第十六届国际教育年会在北京召开。论坛就国内及国际教育合作交流领域的热点话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其中,研究生教育国际论坛集中探讨了如何进一步促进学生、学者自由流动,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如何促进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建设研究生教育命运共同体,协力构筑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欧洲大学协会博士生教育委员会主席梅丽塔·科瓦切维奇(Melita Kovacevic)女士在论坛中作了主旨发言。本刊就欧洲大学协会及欧洲大学协会博士生教育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发展特色及欧洲与中国博士生教育国际交流发展,对梅丽塔·科瓦切维奇女士进行了专访。科瓦切维奇女士表示,欧洲大学协会能够为其成员提供欧洲高等教育和研究的未来发展政策的独一无二的机会;欧洲大学协会博士生教育委员会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和提升欧洲博士生教育和科研水平;欧盟-中国博士合作项目旨在加强欧洲与中国在博士生教育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促进双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欧盟的国际地位、经济实力得以大大提高,但与美国相比,欧洲高等教育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缺乏竞争力。欧洲人认识到,欧洲不应只是银行的欧洲、经济的欧洲,同时也必须是知识的、文化的欧洲。2000年,欧盟首脑理事会提出,到2010年将欧洲经济建设成最具竞争力和充满活力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欧盟成员国加强了在教育方面的合作。继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四国部长共同发表索邦宣言之后,1999年6月,英、法、德、意等欧洲29个国家的教育部长会聚意大利的博洛尼亚,签署了著名的博洛尼亚(B010肿)宣言。宣言提出,到201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促进成员国及成员国学校之间师生的交换与流动,振兴欧洲高等教育,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整体竞争实力。博洛尼亚宣言对欧洲高等教育产生着深刻影响,其进程在不断加快。自签署以来,签署国已由最初的29个国家发展到现在的40个国家,其他尚未加入的欧洲国家也正拭目以待。与此同时,博洛尼亚进程也激起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兴趣,特别是拉美地区,正在努力建设“欧洲一拉美高等教育合作区”。欧洲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的学术合作也受到该进程的影响。博洛尼亚宣言提出的长远目标是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清晰的和可比较的高等教育体系;建立以两个阶段(学士一硕士)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体系;建立学分认可体系;促进学生流动;加强在质量监督领域的欧洲合作等。为了实现宣言目标,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签署国决定每2年举行一次部长会议,对取得的进展进行评估,并且商讨今后的行动步骤。为此,2001年3月和2003年9月签约国分别在捷克的布拉格和德国的柏林举行部长会议,对博洛尼亚宣言提出的目标和计划采取的措施加以补充。本文翻译的是2003年柏林部长会议公报,它实际上是博洛尼亚宣言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12.
整体而言,欧洲十四国的高等教育在人事政策和学生事务上较为集权,而在教育、管理、财务上较为散权。十四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模式并非同质,每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都是一些指标不同程度的混合,从相当散权到相当集权不等。多数国家拥有一个较为散权的高等教育系统,德国多数州拥有一个较为集权的高等教育系统。近年来,十四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呈现出欧洲化、统一范式下的多样化以及政府调控的强化等趋势。  相似文献   

13.
半个世纪以来,欧洲人为了实现"统一的欧洲"一直 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联盟,从 50年前的6国到当今的25国,从最初仅局限于经济合 作到目前的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大欧洲"的宏伟蓝 图正在一步步地成为现实。 让我们把目光再聚焦欧洲,回顾欧洲统一的进程: 二战爆发后不久,法国人让·莫内就曾提出过一个 大胆的建议--将法英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一个政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的开放,欧洲与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尤其是与美国的联系日益增多。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四国提出一项关于教育的议案旨在联合整个欧洲,从而使45个欧洲国家组成一个"大欧洲"。议案的主题是统一欧洲各国的教育体系,使其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在法国,改革的地方有以下几点:1.教育年限的合并;2.更为严格的选拔;3.学费问题;4.交换学生问题;5.职业学院的存留问题;6.中法两国高等教育学历和文凭互认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人力资本国际引进是指通过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高校大量送出教师在国(境)外进行人力资本生产、提升人力资本品质然后回校发挥效用,或者引进国(境)外人力资本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服务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如何在更加开放的大背景下,做好人力资本国际引进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界必然面对的课题。一、创新观念理念,统筹开发利用高等学校国际人力资本进入新世纪以来,人力资本的市场化、国际化趋势日  相似文献   

16.
应国际知名教育经济学家、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部部长金子元久教授的邀请,《教育与经济》杂志执行副主编肖利宏于2006年8月27日至9月3日赴日本东京大学出席“曰中高等教育研究会”。这次会议是一次有关曰中两国教育经济学和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会.会议由日本东京大学主  相似文献   

17.
近代德法高等教育的改革及比较贺国庆十九世纪是欧洲高等教育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在工业革命的大潮中,欧洲传统大学被迫改制,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德法两国是着手整顿本国高等教育最早的国家,然而两国所采取的整顿措施却不尽一致,甚至大相径庭,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普遍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基于不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美德两国的教授激励机制也截然不同。一个是以市场模式为基础的绩效机制,一个是以官本位的机制。为了提高本国的高校教育质量,德国开始向美国学习,这一结果如何尚待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19.
欧洲传统的学位制度非常复杂,阻碍了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博洛尼亚宣言后,欧洲绝大部分国家进行了学位制度改革,建立了双层学位制度,并重视博士学位教育和尝试联合学位,制定了备层学位教育的框架标准。改革中,学位制度走向基准、注重质量,学科交叉、联系市场,合作培养、面向国际,极大地促进了欧洲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竞争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从1999年29国欧洲教育部长共同签署《博洛尼亚宣言》到2 010年《布迭佩斯—维也纳宣言》的发表,在博洛尼亚进程强大的影响和推动下,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在欧洲层面及博洛尼亚进程成员国中都取得了积极的成就。质量保证是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的重要基石,为了实现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战略目标,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仍然任重而道远,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