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受众接受:新闻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力  何卫东 《新闻界》2004,(2):32-33
新闻价值实现是新闻价值要素以及这种价值要素对社会需要的最终满足,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新闻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要素;其二,新闻信息的价值要素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其三,新闻信息对社会的满足,关键在必须获得新闻受众的价值认可,即受众接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总是把新闻价值实现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首要目标,并把这一目标的落实细化到各个传播环节。然而我们知道,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环节(包括记者采访、编辑制作、物媒传播等子环节),只是整个传播活动的“前流程”,继其后的还有一个以新闻信息的消费者为中心的“受众接受”环节,它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后流程”。传播环节和受众接受环节的合力作用共同为新闻价值的最大实现提供了可能。在今天.传播环节作为新闻价值实现的重要维度的作用已经受到传播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受众接受环节,人们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受众接受,是新闻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维度,它贯穿于整个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受众接受程度在最大的意义上决定着新闻价值的实现及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闻传播的对象,受众对媒介的认可度决定了新闻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当前,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已深入传媒人的心中,新闻信息是否受到大众的认可与赞同,是检验新闻传播效果的主要标准。因此,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走向,遵循新闻传播的受众心理规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如何消除受众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杰  侯志强 《青年记者》2006,(22):36-37
新闻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与受众之间的矛盾产物,它作为一个新闻现象和心理现象,广泛而长久、渐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效果。它可使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值为零或负值,即产生零效果和负效果。作为传播都在努力避免受众产生逆反心理,克服这两种效果的产生,但效果并不理想。究竟该如何应对呢?让我们从了解逆反心理概念说起。  相似文献   

4.
刘擎东 《视听界》2004,(2):41-42
网络给受众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阅读”模式,有自主选择、自动聚集、重新组织的“智能”,形成以受众为中心的新闻信息双向交通。网络新闻传播轻轻松松地把每一个受众都困在“网中央”,或者说受众在网络传播中已不复存在, 他们摇身一变成为用户(新闻信息寻求者 新闻信息传播者)。电视观众的被动接受也变成了网络用户的主动接收, 你什么时候想看节目就可以在什么时候调阅。通过智能软件,甚至还能对节目进行加工,要简明新闻还是要深度报道,只要对软件“说”一声,电脑就会帮你选择好。“网播”真正实现了体现私人空间的“窄播”(Narrow casting),而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他认为最适当的时候,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内容,从而使“黄金时间等于任何时间”(Prime time is any time)。网络新闻以自己独特的优势,不仅使受众等到了真正的解放,而且有力地吸引了受众。  相似文献   

5.
秦超 《军事记者》2008,(8):42-44
新闻传播效果,是指新闻传播者发出的讯息,通过一定媒介渠道到达受众后,引起受众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军事新闻传播价值观的中心是受众,其传播的全过程都是把着眼于受众这一客体当作挖掘军事新闻价值、实现军事新闻价值的立脚点,选择能够引起受众关注的事实。传播的军事新闻越被受众欢迎,社会反响越强烈,  相似文献   

6.
新闻不仅可以传播信息,还可给人乐趣。新闻在提供信息的同时,如何使受众得到一种乐趣、享受,这是业内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一定程度上讲,新闻的愉悦功能关系到信息的传播效果。受众爱读爱听爱看,能给受众以乐趣的新闻,其传播效果肯定好。  相似文献   

7.
张敬潇 《新闻传播》2009,(10):133-133
新闻传播效果就是经过新闻传播活动,使受众的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新闻传播效果除与新闻价值的大小、受众的关注程度密切相关外,新闻采写细节也是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此,仅就细节与新闻传播效果的关系及采写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传播效果是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受传者、信息、受众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受众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传播效果最终只能通过受众的心理接受进而转化成行动才能实现。然而,在新闻实践中,受众并不总是与传播者的意愿相一致.传播内容也未必总会得到受众的接受和喜欢,相反,有时甚至会出现相互对立、相互背逆的现象.致使新闻传播的效果无法实现、目的无法达到。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受众的逆反心理无疑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家恕 《新闻界》2006,(6):73-74
新闻写作/传播策略指的是为实观新闻写作/传播目的、目标而采用的对策或方案。由于新闻写作/传播的根本目的和目标,是实现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新闻写作/传播策略,主要是针对受众的接受而言,即探讨为了达到让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目的而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辨析“受众本位”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与最终归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受众意识作为一种传者意识,是新闻传播工作者头脑中有关受众的系统化的、自觉的、伴随着心理体验且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是传者为着心目中“隐含的受众”的需求而进行传播的一种内驱力,它能促使传者从受众的角度去关注社会、关注新闻。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新闻改革以来,受众逐渐被看做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接受者和参与者,其地位不断突出、彰显,由此派生出的受众本位意识也在新闻从业者中建立。受众本位意识的凸显,的确加快了我国传媒业的发展速度,对我国新闻事业的…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率、视听率为“第一生命线”的今天,如何提高传播效果,以争取最大数量的受众是各家新闻媒体殚精端虑、孜孜以求的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传播效果的好坏与媒体所报道事实中的新闻价值在新闻传播中是否得到完美充分的实现密切相关。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这是由新闻事实本身的客观性所决定的。所以任何事实蕴藏的新闻价值都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不变的。然而,新闻事实的价值实现则是可变的,这与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传播技术、社会环境、受众接受情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在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诸种因素中,传者对新…  相似文献   

12.
尊重受众·了解受众·服务受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东升 《军事记者》2001,(11):13-15
受众作为大众传媒信息终端的接受,越来越受到理论的关注和实践的亲近。在大力倡导军事新闻改革的今天,改变落后传播观念,做到尊重受众、了解受众、服务受众,对于更好地发挥党的宣传舆论工具的功能,增强新闻传播效果,为“打得赢”和“不变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新闻传播角度来讲,新闻的生命在受众的接受过程之中,新闻的价值在传播中实现。贴近民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是党的喉舌的宗旨,也许一条新闻就是因为关注了民生、民心,而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生活空间》和“用事实说话”的《焦点访谈》就是这样的典范。栏目的成功,使得电视新闻工作者开始意识到,电视新闻不是阳春白雪,只要我们深入基层,深入老百姓生活,就能采写出老百姓喜闻乐道的东西来。1.受众关注的就是新闻报道的重心电视传播必须牢固地树立群众观点,始终不渝地洋溢一种平民意识。受众有知情的权利,通过媒体他们想了解事情的真相,而受众能否获知最大限度的信息就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媒(即新闻传播机构)与新闻受众(即新闻接受者),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结构。从传统意义讲,新闻传媒始终主导着“话语权”,媒体扮演的角色类似漏斗,只有经过它的筛选传播到新闻受众的新闻素材,才能够产生传播效应。受到集中关注。但随着电子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日进千里。新闻受众的地位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15.
受众与主流媒体合作,借助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参与大众新闻传播是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一大特色.通过历史分析的角度,总结了受众参与大众新闻传播的三个阶段:“点缀”、“收编”和“共谋”,并指出吸引受众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大众新闻传播的发展空间在于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新闻报道内容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6.
魏海彬 《新闻世界》2004,(12):66-66
新闻传播的“大众化”.就是要求新闻传播以受众为出发点,在新闻制作中尽最大可能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话语权、慰藉权。  相似文献   

17.
就新闻传播活动而言,“效果问题是整个传播活动的中心”,实现有效传播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着效果,一切围绕效果,确保传播致效,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所谓新闻信息传情,是指新闻传播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从内容到其形式都赋予新闻以自身的感情,从而深化新闻信息的内涵,引发受众的情感,形成良好的“传”“受”互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文军 《新闻传播》2002,(10):12-14
进入新世纪,新闻传播改革紧锣密鼓,笔者认为,由传者本位回归受众本位,突破传统新闻观对人文精神的束缚,在新闻传播中实施人文关怀,以满足多元化的受众需求,是新闻传播改革的一个重点,应当围绕这一重点考虑相关改革,这是新闻传播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高熙  沈嘉达 《新闻爱好者》2011,(11):109-110
新闻除了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外,还应遵循受众的心理规律,因为大众是否接受与认可,是新闻传播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准。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想法,以及新闻信息自身的价值、保真程度,都是要通过受众的接受和理解来实现的。因此了解和尊重受众的心理对于新闻写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