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这是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这里说的“学校”,当然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原来实行的领导体制是党委(总支、支部,下同。)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今后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的权力是什么?实行校长负责制会不会削弱党对学校的领导?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党政关系如何处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是不是校长个人说了算?这些问题不明确,就会妨碍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改革。本文打算就上述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2.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的一种领导体制。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几经变化。建国初期.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1956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1961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曾实行革命委员会和党的一元化领导制。1978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80年,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的“分工”二字去掉,统称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84年,当时教育部的负责同志曾提出进行校长负责制的试点。少数学校开始试行。上述几种体制是在…  相似文献   

3.
一、现行的学校领导体制必须改革建国以来,我市学校领导体制经历了六次变动,即建国初期实行的校务委员会制,1952年实行的校长责任制,1957年实行的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63年实行的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的革命委员会制,粉碎“四人帮”后实行的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除了“文革”期间实行的“革命委员会”制完全  相似文献   

4.
历史发展到今天,如同企业领导体制、科技领导体制乃至政治领导体制的变化,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单单依靠“软专家”也已经不够了,也出现了集体领导的趋势。不论是实行的校长负责制,还是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重大决策都是集体讨论决定的。这样,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这种领导体制是由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规定的,是党对高校领导体制的科学经验的总结,既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又有利于发挥校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本文从高校领导体制的特殊性、现行的领导体制和过去领导体制的区别、现行领导体制中的几个关系等三个方面探讨当前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谈成人高校的领导体制吕彤目前,关于成人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问题有许多不同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一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二是实行校长负责制,党委起保证监督作用;三是实行校长负责制。我认为根据当前形势任务的要求和成人高校的实际情况,实行党...  相似文献   

8.
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是从1985年通过试点而逐步确立的。1985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1993年又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确立了"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目前实行的校长负责制,是一个以校长为中心的校长的责权利相统一的三大关系交错、四位一体平衡的内外领导体制的整体结构或系统概念。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探入,中小学逐渐实行了校长负责制,这是社会主义学校领导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但校长负责制作为一种新的领导体制,还处在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本文想就学校领导体制的沿革,校长负责制的必然性及所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学校领导体制的改革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内部的领导体制经过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后,我国中小学领导体制经过多次变革,先后实行过校务委员会制、校长责任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革命委员会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等7种主要领导体制,实质上是三种主要形式:委员会制、党委制和一长制。分析整理历次体制变革的过程与特点,对于理顺学校内外部关系、推动学校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是高等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 ,实行这一体制必须正确处理党委与校长之间领导与被领导、领导与负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摘     
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是对学校领导体制的一种优化选择,也是教育领导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实行校长负责制首先要有制度和法,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这是我国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这里所说的“学校”,当然包括中小学。现行领导体制,中小学基本上是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学校中的党组织对行政不再起领导作用。它的主要任务,《决定》作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由小学由于实行"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校长的权力相应增大,这就出现一个如何使校长正确使用权力的民主监督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实施"上级为主,同级为辅"的民主监督策略和"建立队伍,规范方式"的民主监督途径能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一、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负责制? 建国30多年来,全日制中、小学学校领导体制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实行时间最长的是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或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1956年党的“八大”到“文化大革命”以前以及粉碎“四人帮”以后,  相似文献   

16.
关于校长负责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特别是中小学试行了校长负责制。这个领导体制还不完善,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它的涵义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它同其他领导体制比较,孰优孰劣?世界上二些发达国家的学校,实行什么样的领导体制?有没有可供借鉴之处?实行校长负责制有哪些问题亟需解决?进一步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建立中国式的校长负责制,也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校长负责制理论基础以及总结建国后中小学领导体制演变历程,论述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三要素的内涵是:校长全面负责是核心,党支部保证监督是根本,教职工民主管理是途经。说明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具体内容、形式与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实行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内部领导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前不久,国家教委中学司在大连市召开全国部分省、市学校领导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就各地在试行校长负责制工作中的经验、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与会代表围绕着一些“热门话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话题之一:实行校长负责制,应赋予校长哪些权力长期以来,学校内部领导体制上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校长处于有职、有责而无权、无法负责的状况。用校长们的话说,过去的体制,校长与党支部书记之间唱的是“二人转”,关系和睦的是“哥俩好”,关系紧张的则“对着干”。因此,要实行校长负责制,首先就要确立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赋予校长一定的权力。那么,校长应该有哪些权力呢?哈尔滨三中是试  相似文献   

19.
1984年我校进行了学校领导体制改革的试点。实行由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领导体制。试点工作进行了8年,完成了一个周期。一、上级放权,促进了学校逐步成为办学实体实行校长负责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领导体制的改革是核心部分。早在一九八○年,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时,就提出要改革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指出要象工厂、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那样,实行校长负责制。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七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经过两年多的试点,目前已经进入到一个触及实质问题的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改革问题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待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