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当今各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进入21世纪后,印度高等教育在国家规划方面,设立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并开放本土高等教育市场;在大学建设方面,持续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并推动课程和科研国际化;在人才跨境流动方面,鼓励教师流动和学生流动;在海外竞争与合作方面,大力开设高校海外分校并与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和机构建立联系。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设性的,印度在其国际化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如涉外办学举步维艰、大学国际声誉不高、优质人才流失仍然严重和国家教育主权受到侵害,等等。  相似文献   

2.
日本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及其经验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近现代高等教育起步于明治维新初期,到现在仅有百余年历史,但它却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究其原因,与日本历届政府实施的高等教育多样化和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无关系。笔者比较研究后认为,日本在截至20世纪60年代初推行的高等教育多样化和国际化发展举措主要是为了建立巩固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领域里的国际化趋势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浪潮,在这次浪潮中.国际化尤其成为大家关注的核心问题。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由来已久,它在促进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给高等教育的就业市场带来一定的难题,促使美国高等教育就业市场产生一些新特点。这为其他国家在国际化趋势下良好地发展本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跨文化交际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进行文化联系的最基本的形式。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文化差异性,特别是“文化殖民主义”操纵文化、教育话语权的不平等国际格局下,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着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对国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进行国家文化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国际化与民族化相结合: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国际化与民族化相结合: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史贵全国际化与民族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两大趋势及其关系,是世界各国在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普遍性课题。考察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人们会发现,许多国家,...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国家,1994年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达46441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基本上与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同步发展。自80年代中后期始,高等教育被视为澳大利亚的出口产业,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本文拟从该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探寻其主要特点、经验,为方兴未艾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供借鉴或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雯  王嵩迪  常伶颖 《复旦教育论坛》2023,21(1):112-120;128
生存环境恶化、公共卫生危机频发、地缘政治动荡以及逆全球化趋势等一系列人类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给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带来考验。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在全球、国家、高校等多个空间场域中被各种主体力量塑造,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行动场变得愈发复杂。然而,过去十年来的全球趋势是国家的作用愈发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将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外交战略、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人才规划等方面统筹谋划,以立法、战略规划、资金支持等形式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纳入国家战略,与世纪之交时以高校为主体主导国际化发展的偶发性、碎片化、边缘化特征有较大区别。本研究从国家战略的利益相关者、动因和实施路径三个维度比较了近十年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土耳其等九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同性特点包括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国家战略与科技、人才战略成为一揽子战略方案,战略制定动因由“国际贡献”向“国家贡献”倾斜,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为战略行动新趋势等;各国政府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中的功能、动因、行动路线上存在差异。研究对我国谋划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国家战略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使高等教育国际化超越了传统的政治外交的价值标准,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国家间高等教育资源的交换过程。发达国家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大受益者,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转型国家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高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使国际间高等教育资源不再依附于人员流动,形成高等教育国际化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全球各个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举措。世界各国充分认识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经之路。在高等教育发达的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国际化是其重要特点,其培养目标和国际化进程中的举措有:国际化的培养理念、良好的国际学生和教师学者待遇、专门的服务机构、广泛的国际合作办学与研究等,这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在因地制宜、本土化和人才的输出与引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陆华 《高教探索》2005,(4):26-28
在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开始了第二次国际化的进程。然而,高等教育也是民族国家内部的一个系统,而民族国家依然延续了其封闭的政治实体的本质。这就形成了一对日益突显的矛盾。本引入了国家关系研究中“化扩张”与“软权力”的概念来分析这一矛盾,认为: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仍然牢牢控制着其高等教育,然而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存在着他国化渗透和软权力控制等现象。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国家间相互影响与化扩张的重要手段。在此情况下,民族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其大学必须把握好这一国际化进程中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软环境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加强高校软环境的建设必须努力铸造鲜明的大学精神;形成科学的办学模式;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运行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和校园文化氛围。高等院校软环境的快速优化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真正实现“大提速”。  相似文献   

12.
关于地方高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差距是地方高校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地方高校应树立先进教育理念,着力培育大学精神,积极构建现代科学的制度体系,加强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文化标识和物质文化建设,强化特色文化建设,以先进的大学文化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比较教育学家莫尔曼在其文化区域理论模型中提出了影响重要教育问题的14个长期影响因素,通过筛选,利用其中的艺术、政治和科学3个因素对西方大学文化和中国大学文化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上述3个维度上表现出了本体性与功利性、自治与行政化、求真与求善的差别。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中外合作大学在大学文化上表现出本体性和功利性文化互相融合、自治性文化远大于行政性文化、求善文化得到继承和创新等特点,从而勾勒出了这类大学文化在中西方大学文化谱系中的特殊位置。为更好地促进中外合作大学文化的发展,这类大学应采取措施提升学生对文化通识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并进一步发展自身大学文化中的科学精神等。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化的挖掘与大学特色文化的培育,离不开对地域性综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地方性大学的办学特色不只体现在某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上,还体现在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上。中国百年左右历史的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文化。办学历史短的地方性大学应该积极地从地域文化精神中去挖掘当地特有的人文精神,以创建和培育自己的特色文化。大学特色文化的培育应该体现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目前部分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内容上存在着缺失;校园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定位不准确,缺乏对教师和管理人员人文精神的培育,缺乏对生态文化的培育和传播,缺乏对社会不良思潮的"抵抗力"。要转变这样状况,高校要重视大学精神的培育,积极培育和传播生态文化,强化教师、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引领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通俗文化时代典籍文化生存与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作为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结晶,典籍文化不能遭受埋没;作为培养精英人才的高校,更有唤醒并振兴典籍文化之重责。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高校应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和环境五个层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高校的发展定位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旭  郭婷 《大学教育科学》2007,(1):28-30,53
我国高校现在看起来很重视发展定位,但在现实中,不同类型高校的发展定位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同类型大学要实现有效定位,把定位落到实处,实现健康发展,就必须在坚持独立性、务实性、发展性和特色性原则的基础上,探索体现高校差异性发展的有效定位之路.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我国高水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历程,总结了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1所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和措施,进而挖掘出些许启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德育教育,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多元化培养,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完善教学奖励和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20.
大学校风建设新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创建优良的大学校风是大学发展的需要,是大学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章论述了大学校风的价值和内涵,提出了大学校风建设的原则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