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赫拉克利特的残篇,尝试从认识论的角度对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做出一种合理性的解读。首先,从两个角度对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进行解读,指出人通过智性认识的是一种可被言说的属人的逻各斯,这样的"逻各斯"是基于人的认识能力的一种"有";源初性的"逻各斯"本身是不能在属人的经验界限内得以认识的,正如赫拉克利特在残篇中所描绘的这是"那智慧者"的逻各斯,是一种作为万物之所以有的"无",其自己展开自身又返回自身。那么对"逻各斯"的认识也就陷入了一种困境。接着,通过分析表明在认识论中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对源初性"逻各斯"认识的思维有限性即人的有限性是产生这样的困境的根源,其最为直接的也就表现为人的可"思"却不可"言说"的尴尬困境。最后,对人的思维有限性即人的有限性这一问题以及如何才能规避这一有限性从而直面"逻各斯"本身做出尝试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逻各斯”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它能作为一把钥匙,帮助我们理解赫拉克利特的全部哲学思想。而其在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中的使用却有很大的灵活性,这增加了我们研究难度。在具体的阅读学习中,我们应该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逻各斯”一词在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残篇中,虽有多种不同用法,但主要的,他是把“逻各斯”看作本原的。“逻各斯”与火结合在一起,由此构成了赫拉克利特的本原学说,并且在古希腊早期哲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一“追求一种永恒的东西乃是引人研究哲学的最根深蒂固的本能之一。”①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们就是从追求“永恒的”本原,开始进行哲学思考的。何为本原呢?“本原指万物的根源或元素”②。亚里士多德对此也有过解释。他认为:“一个东西,如果一切存在物都由他构成,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都复归为它”③,那么,…  相似文献   

4.
在欧洲哲学史上,赫拉克利特第一次用“逻各斯”这一概念来表示规律。这一思想对于欧洲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弄清赫拉克利特关于“逻各斯”的学说,不仅对于理解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而且对于理解整个古希腊哲学都百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对“逻各斯”学说作点探索,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9,(2):34-42
赫拉克利特的残篇16因其内在位置和指引范围而被海德格尔视为其残篇中第一位。海德格尔对该残篇的解释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把"保持遮蔽"带到一切行为的支配性地位上,其次把"永不消失者"解释为自行遮蔽的涌现,最后在逻各斯的聚集中思考诸神与终有一死者,在与明敞的关联中确定"某个谁"的位置。海德格尔的解释目标不是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学说,而是在开放性的对话中引向本有事件。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艺术理想的核心是艺术模仿观,其哲学基础是关注艺术与真理(逻各斯)关系的艺术真理观.赫拉克里特把逻各斯当作真理的言说,认为研究自然可以把握逻各斯.苏格拉底主张从人的立场与自我完善的需要去追求真知(逻各斯),艺术只能在道德目的论原则下为人服务,否认艺术自身就是逻各斯的范畴.柏拉图强调理念就是真理,哲学就是研究和认识理念的途径,艺术只是理念的模仿的模仿,既非逻各斯,更非真理本身.亚里士多德扭转了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歧视艺术真理性的哲学倾向,认为艺术模仿与哲学一样都是真理的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7.
将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的“逻各斯”解释为规律,是当今哲学界流行的观点。本文持不同的看法:(一)“逻各斯”一词虽是个多义词,但在赫拉克利特哲学中,它主要是作为本原物而存在的;(二)“逻各斯”与“火”作为本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两者又有一定的区别:“逻各斯”是过程、对立统一和变化的抽象形式,而“火”则是过程、对立统一和变化的实在表现;(三)赫拉克利特批判地继承了米利都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本原学说,在朴素的形态上既唯物又辩证地回答了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在早期哲学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赫拉克利特“火”概念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留下的一百几十段著作残篇中,有十几段提到“火”概念,其中有这样一段:“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古希腊罗马  相似文献   

9.
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人工智能研究者所秉持的认识论统称为心智计算理论,狭义的认知科学就是指心智计算理论,我们可以统称这两种学派为认知型人工智能。一些学者从无身认知、机械论、还原论、形式化、表征主义等不同角度对认知型人工智能和作为其认识论的心智计算理论展开了批判,但是这些批判都在认识论层面,并没有把握其产生缺陷的根源。认知型人工智能的缺陷究其根源是因其生存论上的错误而导致的,其研究者承袭了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把人视作理性的存在,这种对人的认识不仅排斥人的感性、身体、情绪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而且内含在理性中的追求确定性、必然性的“逻各斯”原则和追求超越性、目的性的“努斯”原则必然发生冲突,其所认为的理性只是近代以来以“逻各斯”为中心的认知理性,其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静止的、无时间的、原子式的存在,这是认知型人工智能无法超越人的智能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0.
受柏拉图《克拉底鲁篇》等的影响,赫拉克利特在哲学史上成为“流变”哲学家的典型;而斯多葛学派出于自己的体系对赫拉克利特关于“逻格斯”和“永恒活火”的学说的吸纳改造也造成了诸多误解。直接面对赫拉克利特的残篇,则可以明了:作为赫拉克利特哲学核心的逻格斯学说贯穿了其宇宙观、灵魂观、知识论和政治哲学,展示了繁多世界的统一性和流变世界的恒定性、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5—475)是古希腊著名唯物主义者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著有《论自然》,共有三篇,即“宇宙论”、“政治论”和“神学论”。现保存下来的共有一百三十多条残篇,内容涉及政治、哲学、论理学、美学等众多领域。就哲学而言,也涉及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等几个方面,其中辩证法思想是他的哲学思想中最闪光的部分,是古希腊哲学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如果我们按照现代的观点,把辩证法理解为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学说,那么应该说这种哲学思想真正开始于赫拉克利特。因此,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的形而上学一科学史上,“逻各斯”(logos)一词的原初意义本只是言、说(“它是”)。“它(是)”隔开了主、客;主体于客体之思、言、问即始于此。作为理性之源,“思‘它是’”不断展开、实现着自身:“它”(首先)是——它自身,可“它”又不(止)是它——“它”(还)是——(别的)什么,这样就流溢、生成了理性整个的原则系统。“它是”之思本身虽无从可证,但却是人理性的宿命、无可脱逃的怪圈。  相似文献   

13.
论历史思维     
1 历史需要思维,这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历史思维便没有史学。史学作为历史的解释、再解释,正是一种历史认识。历史认识过程或者说历史解释系统的生成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任何认识都离不开主体心理的感知、表象和思维。从这个角度讲,认识论也就是心理学。如果把逻辑学定义为思维的科学,认识论和心理学也无异于逻辑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正是从认识论的意义上,把工业的历史和工业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即历史的这一恰恰是最易感知和最易理解的部分,看成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如果认识论还没有揭示人的这一心理活动过程而心理学还没有展开对历史的这一最易感知和理解的部分的感知和理解,“那么,这种心理学就不能成为内容确实丰富的和真正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洛克的《人类理解论》可以说就是以人的认识论为主题的,这几乎是洛克及其时代最需要解答的课题之一。对认识论来一个彻底评估,同时表明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最终意图是要进一步探讨整个人类的知识的起源与范围,这样为以后的政治哲学的道路扫清了障碍。  相似文献   

15.
孔子“温故而知新”是对人认识世界的一种真理性概括,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孔子思想的形成就是他对传统的继承与超越,是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统摄了孔子对待整个传统、对待一切知识形态的态度。他是通过言说“为师”的具体事实来阐发其认识论的一般。  相似文献   

16.
<正> 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和希腊,都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变化之中,思想战线上都出现了“诸于蜂起、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与赫拉克利特关于“逻各斯”的学学说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产生于这样相同的历史条件之下的两种学说,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化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德里达所谓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特征。西方文化思想最早能够追溯到“古希腊美学思想”这一源头,而在古希腊思想的早期阶段,其文化基质中带有较多“秘索思”(Mythos)的成分。“秘索思”是受到原始人类“诗性智慧”思维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大自然进行想象与“附魅”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具有虚构性与想象性的特点。而伴随着人类理性意识的觉醒,西方思想文化的演进过程中出现了“逻各斯”(Logos)的认识方式,对“秘索思”思维模式造成了冲击。然而,纵观古希腊早期美学思想诞生以来以及整个西方思想文化世界,可以发现“秘索思”和“逻各斯”的思维模式始终存在,并彼此相互对立互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5—475)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柏拉图曾勤勉地研究他的哲学并从中获得了早期哲学素养。黑格尔宣称哲学存在的开端必须自他始。就连海德格尔也引证他的残篇来附会存在主义。但真正认识了这位古代思想家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思克称赞他的自然观是运动的、发展的、活生生的自然观;恩格斯肯定他是古代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的第一个明白的表述者;列宁确认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是丰富的。包含在他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体系中的伦理思想,也象海边俯拾即是的贝壳闪烁着斑斓色彩,他的伦理思想以他所创获的逻各斯为核心,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写下了独特的一章。  相似文献   

19.
在《老子》一书中,认识论与道论合而为一。“明”既是老子的认识论,它指对“道”的领悟.也是指本体或者说“道”自身的展示。这种合一使得《老子》的“道”论不同于西方本体论的形而上学的建构,也使得《老子》的认识论具有超验的特性,有别于经验思维和知性思维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原发的中国古典哲人,无论是孔子、老子,还是庄子,都深刻体认到言说的困境,这种困难不仅仅具有政治社会的向度,而且还有形而上的向度,如果说“西狩获麟”是前一种困境,那么道与言之间不可避免的张力则是后一种困境的体现。孔子“春秋笔法”、《周易》的“象言”、《庄子》的“三言”(即寓言、重言、巵言),都是回应言说困境的方式。只有把握这种困境,才能理解这些伟大文本言说的方式,而只有理解这些言说的特别方式,才能将这些伟大的经典带入我们时代的意识中,这就要求以灵魂饲养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