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语文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先后多次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语文教学要把语文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把抓丰富学生语文积累作为重点.让学生的语文积累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宋海禄 《课外阅读》2010,(11):192-192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丰富语言积累”。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呢?  相似文献   

3.
重视语文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先后多次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语文教学要把语文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把抓丰富学生语文积累作为重点,让学生的语文积累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一、制订一系列完整的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语文知识的积累。初一上期积累成语,下期积累歇后语;初二上期积累广告词,下期积…  相似文献   

4.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呢?目前它已成为人们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重要内容。在此,笔者谈谈教学中对“语文积累”理解的几个误区。以语言积累代替语文积累,混淆了二者的区别。具体来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积累的基本理念,正是对语文“核心知识”、“核心知识课程”的确切描述。它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和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等,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富的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条件.语文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开辟语言积累途径,掌握语言积累方法,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瞿达彬 《教育艺术》2008,(12):18-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言的积累包括“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精彩句段”等等。积累词语是最基本的。积累足够的词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存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词语,丰富词语,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7.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呢?目前它已成为人们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重要内容。在此,笔者谈谈教学中对“语文积累”理解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例如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特别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又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可见,积累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性。确实,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而且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他们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作“奠基”,那…  相似文献   

9.
范夏薇 《现代语文》2009,(12):25-26
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再次强调“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目标、导向。的确,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究竟怎样进行,语文标准中,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在语文素养丰富的内涵中,语言的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基本的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强化熟读背诵、扩大课外阅读、增加作文密度等形式,使学生从阅读写作中积累语言,增强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而词语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感”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便到了小学中高年级仍是这样。  相似文献   

12.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多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有读中积累、背中积累、学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积累等。本文就小学语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谈几点体会。朗读中丰富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古诗文是中学语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加强对学生古诗文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是一个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唐华秀 《现代语文》2008,(11):45-45
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优良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而纯粹的良性言语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在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量的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一、加强语言积累性的作业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总目标”中就十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言积累不仅仅是为了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打好语言基础,更是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还要设计一些加强语言积累的课外作业。如学了《和时间赛跑》一文,我布置学生搜集、抄录有关时间的成语、格言警句,学生比较感兴趣。加强语言积累性的作业,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广泛地阅读,主动地吸收,积极地内化。这些语…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是语言学习之根本,只有丰富的语言材料积累才能把自己的意思精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出来。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和课外阅读知识的积累是不容忽视的。长久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就重在知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自己的语言仓库。一、感情朗读,引导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二、听说实践,丰富积累孩子们之所以学会说话,主要靠的是不断地听,不断地说…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点点滴滴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语文课程标准》也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如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又特别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可见,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他们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作“奠基”,那些方法和技能就成了“空中楼阁”,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也就缺乏“后劲”。造成这一窘境的原因是很多的,笔者认为积累的方式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么怎样积累呢?  相似文献   

19.
周苏霞 《新疆教育》2013,(3):142-142
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积累等。下面就教学中如何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解读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