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践取向是教师教育课程应有的核心理念。实践取向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必须关注教师的专业实践和教育现实问题,必须支持实践问题的解决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必须支持对实践的反思和教育知识的建构。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取向是教师专业的实践性本质的要求,是教师知识研究的新进展的要求,更是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遭遇困境之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教育实践既是职前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行为方式,也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随着对教育实践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的认识,教育实践的意蕴也发生了从“技术性实践”到“反思性实践”的深刻转型.从教育实践意蕴的转型审视小学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其内蕴应是全程“反思性”实践,其培养理路应是理论认知与实践训练的有机融合,其课程学习的方式应是在实践中的理解、建构与体验,而建立合作共同体是实践取向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包括教师专业形象以及教师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实践转向。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设定,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的实践取向,实践反思取向的全学程教育实践。"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支撑不足,"理""实"融合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乏力,实践取向的课程内容、实施与评价有待持续推进,实践取向课程保障体系不健全,是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提升教师教育的质量,特别是帮助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思想,新加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其主旨是关注教师的“精神”养成.与以往的技术和实践取向明显不同, “精神”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并不是仅仅帮助师范生成为一个精通教育程序、方法和技能的教育者,而是要懂得怎样使学生获得心灵的成长与精神的陶冶,并且在学习中积极鼓励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新加坡的“精神”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关注以下几点:首先,帮助教师理解新的时代、新的学习环境,从而逐步形成具有挑战力的精神.其次,帮助教师不断形成良好的人文伦理精神与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三,帮助教师逐步形成教育的专业信念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技术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更多关注教学知识与能力,而忽视教师的精神成长。为确保教师质量的改善,教师教育课程必须进行新的转向。普通教育类课程应该发生“文化”转向,以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类课程应转向“伦理”关注,以帮助教师成为具有人文伦理品性的教育者,学科专业类课程应关注“智慧”品性,以促进教师成为有教育机智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教育部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高师院校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其课程目标上应以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为宗旨;课程结构上要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实施上要强调学生的体验与参与;课程评价上要方式多样、项目多元、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  相似文献   

7.
乔勇 《文教资料》2011,(2):141-143
教育实践活动是塑造专业化教师的重要途径。但当前高师院校还没有把教育实践真正作为一种课程去建设,职前教师培养依然遵循的是强调专业知识的理智取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亟待改革,要正确理解其专业意义,科学地建构实践类课程体系,恰当选择课程内容,正确地进行实施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美国“临床”教师教育理念对教育硕士课程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颠覆了传统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师教育课程建构模式,形成了由课程主导系统、支持系统、评价系统三大系统有机整合而成的“临床”型课程建构新模式,鲜明地凸显出以“临床实践”为核心交织安排理论课程和实验室课程、重视临床伙伴关系和教师教育者团队等课程支持系统的建构、通过外部“临床标准”和实践取向的内部评价为课程导向及提供保障等特征。美国“临床”型教育硕士课程建构模式对于我国推进实践取向的教育硕士课程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尝试建构以“临床实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促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深度融合、构建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加强教师教育专业社团建设、推进实践导向的课程评价改革是我国教育硕士课程改革的可能路向。  相似文献   

9.
密歇根州立大学整合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学科教学知识为基点,强调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知识和课程知识,注重专业实习,体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有机整合,同时强调高水平的学科知识标准和教育专业标准,倡导建立全纳型学习共同体,体现了专业取向与社会公正取向教师教育思想的融合。密歇根州立大学整合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与实践,可以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观经历了理智取向、实践取向和精神取向的三次转变,由此带来了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从关注知能到关注实践再到关注精神的变革。随着幼儿园教师教育的深化发展,研究术语从“教师培训”改为“教师专业发展”,进而被“教师学习”所替代。这一转变凸显了幼儿园教师是自主的终身学习者,体现了幼儿园教师培训观从外铄论转向内发论,自主取向的幼儿园教师发展观得到了普遍认同。同时,这一转变还催生了个人和集体的教师文化之间的相互调适,营造合作共生、带有学习共同体特征的幼儿园教师文化生态成为共识。在方法论层面,哲学思辨范式、科学实证范式、人文诠释范式、社会批判范式等研究范式呈现出齐头并进、互取所长的横向格局,但在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同时也存在着过度推崇“基于证据”的实证研究的倾向。研究范式的多元化是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复杂性思想”,从多元整合的视角开展研究应是未来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发展与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知识处于核心地位,教师的专业性问题主要是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情意等的发展问题。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重心正在实现由"技术熟练"范式向"实践反思"范式、从"公共教育知识"到"个体实践知识"的转移。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的支持,教师教育的各项改革最终也要以课程改革为落脚点。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与理念应回归师范性;课程设置与实施应突出实践性知识的积累与建构;课程伦理建设应关注专业态度培养,注重专业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2.
从西方国家的经验看影响教师教育模式变革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际经验探讨教师教育模式变化,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模式的认识,也有助于思考今天我国教师教育改革问题。研究认为,导致教师教育模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中小学校对教师需求由数量为主转为质量为主;教师地位提升的客观需求;教师职业素质提升的要求;人生职业定向时间的推延客观上要求等。  相似文献   

13.
职前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奠基阶段,应该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规划和实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教师专业发展不是教师把某种普遍的、规范的教育理论直接应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而是融入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不断发展的过程。据此,笔者认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应密切联系真实的教育情境,着力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和研究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养成反思习惯,为教师终身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学科教学论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教师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教学论必须实现范式转换。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全程审视,学科教学论具有与以往不同的地位、作用及构成:它为教师职业之旅奠基;培养目标应由教学技能型教师向反思型教育实践专家转换;在课程体系内应强化课程知识、学习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在研究方法上应倡导案例分析法、叙事法等;在话语选择上应从课程论、专业学科及教育实践中吸收新鲜的话语,改变陈旧过时的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德性与教育幸福的共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德性作为实践场域中的教师道德,是教师历经反复的道德实践而生成的专业品性,通过教育良心、教师善和教育理解力表现出来。教师的教育幸福是其在教育活动中获得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源自于教师对教育的真正理解、对生命成长的深切感悟与作为研究者的充实感。教师德性与教育幸福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6.
实践-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实践-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以实践为取向,以意义为单元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尝试。意义总是在人与事物或他人的联系中显现的。使人与事物或他人相联系的,正是人的能动的实践。人通过实践所实现的正是对意义的理解、追求和创造。实现教育的意义是教师的使命。以提示教师对教育的意义、对自己所授学科的教育意义、对自己正在教授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联系及其教育意义、对怎样使教育意义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得到实现都具有清醒的意识,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理解和实现教育意义的思维策略,实践-意义取向以意义的追求在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着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成效与教育目标的定位、教育内容的构成及教育过程中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具有密切关系;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与是否建构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相适应的师德建设体制相关。也受制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以此建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体制,才能造就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场所,“合作”“共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起着激发教师主体生长性,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作用。其运作方式包括:课题活动方式、同行交流方式、结伴合作方式、专家引领方式、教育教学问题研讨方式。  相似文献   

19.
宽广的知识领域、高超的综合水平、精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是综合课程教师所必备的素养。“三加一”培养模式,既可以充分利用专业院系师资力量和学习环境的优势,又可以使学生在师范学院学习系统的教育理论课程、参加扎实的教学实践,以达到综合课程教师所需要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