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中国的验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根据不同职业的收人水平,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并分别统计其工作特征和计算其明瑟收人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二元制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
早期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由于制度和社会原因,劳动力市场上会形成非竞争性群体,从而导致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现代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运用新的分析工具发展了早期制度性分割的观点,并且研究了劳动力市场的市场性分割。研究西方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于统一完善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狭义上的学术劳动力市场是指由高等学校教师构成的、围绕价格而形成的供需双方的劳动力市场。其分割形式主要包括性别分割、学科分割、学历分割、职称分割以及学校类型分割。学术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等教育的制度变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国家制度、学校制度、学科制度对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分割有着重要影响。制度直接影响着学术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形式和类型,而院校选择使得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分化,分别在不同的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各安其位,有利于发挥教师学术潜能,学术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学科声望出现马太效应,并对教师产生学科依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为解决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文章阐述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现状,分析了其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和解决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对公众的吸引力却不足。在理性人假设和成本—收益分析法的逻辑框架下,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职业教育吸引力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行业、职业和体制分割;同时,就业竞争激烈、文凭贬值,大部分职校生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业、职业和工作单位就业,承受着劳动力市场“分割性损失”,导致职业教育的投资收益率偏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路径是: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减少劳动力市场“分割性损失”;增加职业教育投资,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提高职业教育投资收益;转变社会公众观念,理性看待职业教育投资回报;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推进普职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程贯平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3):64-67,70
文章对国外30多年来出现的几种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即二元结构理论、职位竞争理论、激进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等进行了描述和简单评价;同时,对我国近十几年关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有关研究作了简单介绍和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7.
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与非农就业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是我国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机制运行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制度性的缺陷在于分割了劳动力市场 ,制约了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的有序流动 ,阻碍了非农就业的进程 ,其后果是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不利于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统筹城乡经济 ,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我国全部劳动的比例非常低,但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却越来越难。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与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分割和高等教育的计划经济制度背景密切相关,章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工资竞争模式和工作竞争模式、工作搜寻理论,分析了工资机制失灵、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机理,最后提出政府制定就业和人才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与西方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性分割不同,我国劳动力市场由于发育不成熟,呈现出一种以体制性分割为主、行业性分割和地域性分割为辅的多重分割格局。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实践困境也是这种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制度性反映。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通过制度和政策创新,打破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格局,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生就业市场分割与高等教育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影响。笔者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多重分割进行了总结,讨论了大学生就业市场和一般劳动力就业市场分割因素的联系与区别,探讨了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转型期的中国,劳资冲突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对于劳资关系问题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对劳动力市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基础之上。我国劳动力市场具有明显的"二元化"特征,从而使劳资关系也具有了"二元"属性。这种劳资关系"二元性"的形成主要源于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与企业雇主之间的属性差异。要建立一体化的劳资关系,关键在于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劳动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由于劳资双方利益的对立性,劳动争议也一直存在。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诞生和发展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之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制度构建和实践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建议,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调整与适应:高等教育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社会里,高等教育不仅要在人才培养总量上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更需要在结构上实现合理优化,达到与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及就业结构的动态均衡。我国劳动力市场正日益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卖方向买方转变、由东部向西部推进、由封闭向开放过渡的变化趋势,因此,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布局结构和体制结构等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和输送的人才不断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技能型人才短缺已成为社会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规模与企业提供培训的量呈正相关,同时经验表明内部劳动力市场能够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大企业数量少,非正规市场的小企业多;适合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企业有限等劳动力市场结构特点,决定了目前我国的企业不可能成为提供培训的惟一主体,政府在技工培训方面应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单纯市场驱动型培训模式和供给驱动型的培训模式都不适合我国的国情,现阶段应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技工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及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劳动力市场职业代际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国职业代际效应所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较为严重,父母职业对子女职业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通过引入代际行业的总流动率、结构流动率、交换流动率、代际行业的流入性指数、继承性指数等指标,对行业代际流动进行行业自身结构变化和社会系统开放性的原因分解,对比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差异,探讨教育对劳动者跨越行业代际效应的作用。经过验证得出:中国存在行业代际效应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行业的代际效应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跨越行业代际效应,进入高收益行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经历了渐进性制度转换、探索性制度置换、建构性制度微调等三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可以发现,政府决策和社会市场需求等宏观性因素影响着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效应及高昂的运行成本等阻碍性因素使劳动教育政策变迁产生路径依赖。劳动教育政策变迁的内在动力来源于政府、市场、学校三方的权力博弈。如何抓住制度创新的重要契机,不断突破路径依赖,是我国劳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它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应突破传统劳动力转移理论,以劳动力价格作为内生变量为前提,通过区域农村劳动力供给及需求函数,对农村劳动力市场进行短期、长期均衡分析。文章以1978-2010年赣州市统计资料为基础,对欠发达农业地区赣州市劳动力市场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得出赣州市农村劳动力市场现实状况及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因为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缓慢, 投入严重不足,劳动力素质低下,非公经济发展缓慢,就业现念落后,就业压力极大。欠发 达地区应该建设“选择自主,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现代 劳动力市场。所以应该加快各类市场的发育和成长;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千方百计创造 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各类经济;积极发展小型企业,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就业服务体系 建设,实行促进就业政策;完善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制度,强化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 营造新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观念氛围;应该加大建设和运行的投入,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法 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轨迹及其发展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长达 40年之久的传统就业制度中 ,基本上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市场。单一就业格局的突破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政府推出的“三结合”就业方针 ,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则以国有企业中劳动合同制的推行 ,进而“再就业工程”的实施为标志。初步确立后的劳动力市场虽取得一定成就 ,但其发育并不平衡 ,并且市场自身的缺陷、市场供求主体的不明晰、工资调节机制不健全以及相关法律基础的不充分也在制约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和完善 ,需要借助政府行为 ,通过深化改革 ,推进劳动力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