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社会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就业工作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就业中存在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政府应承担起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责任。目前,我国地区、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不均等的状况较为突出,其原因主要包括: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投入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公共就业服务投入不足,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为此,迫切需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公众对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的认知,加大政府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投入力度,统筹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网上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运行整体上是有序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失序现象,如劳动力市场供求失序、中介市场失序、供方竞争失序、市场准入失序等。劳动力市场失序有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必须加强劳动力市场法制建设,加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不断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大管理力度,促进劳动力市场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及社会发展进程的转轨时期,就业问题是这一时期困扰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难题之一。解决就业问题,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二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使劳动力再生产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三要调整产业结构,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四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农村就业;五要在加强本国地区间劳动力调配的同时,大力开展国际劳务输出;六要积极利用外资、外贸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七要发展人力资本,提高劳动素质;八要建立与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前,由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客观存在,农民工没有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权利,导致他们面临更多的就业困难和生活风险。城乡不平等的就业制度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政府必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维护城乡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利。  相似文献   

5.
国家和政府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高校毕业生作为准公共产品,决定了政府要承担宏观调控的责任。具体政策:制定以促进就业为首要任务的宏观经济政策;建设和完善就业法律和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6.
高职毕业生就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以及其他配套制度建设等“非教育”因素密切相关,要把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政策目标,完善有利于高职生就业的劳动力市场制度,营造有助于高技能型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规范和完善高职生的“专转本”政策。  相似文献   

7.
从人力资源流动的相关概念出发,解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荒”的表象,提出了要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限制城乡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加快制度创新,要在“泛珠三角”内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加大和改进各地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流动的服务功能,逐步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各地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法制环境等能使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六大对策。  相似文献   

8.
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商洛市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第二,第一产业滞留的劳动力仍然较多;第三,弱势群体就业难度加大。据此,解决就业问题的宏观战略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城市建设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实施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劳动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9.
鉴于中国与国际核心劳工标准的差距,结合中国劳动力市场特点,认为中国政府可以重点从相关政策以及立法规范等方面入手,积极应对。具体表现在:1)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即通过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与政策倾斜力度,增加就业机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建立全国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为劳动者顺利就业提供保障。2)倡导就业平等与就业保护,重点解决农民工城镇转移就业中出现的问题。3)加强中国在劳工标准立法方面与国际接轨,尤其是在废除强迫劳动、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视角,基于城乡人力资源一体化探讨通过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技能、提升工作福利以实现体面就业,进而促进农民市民化。重点探讨对城镇化催生的大量待转移劳动力、产业内现存低技能存量劳动力、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扶持。该就业服务体系由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就业技能培训体系、创业指导体系、劳动与社会保障体系构成。促进该体系的良性运行需要积极和消极的就业保障政策并行,其中积极的政策包括建构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奖励金制度、职业准入制度、就业公积金制度;消极的政策指失业保险与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从战略角度对我国劳动就业中长期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必须按照市场机制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必须要把解决就业问题纳入到国家的总体发展之中,从而充分发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综合社会效应。为此,可采取如启国土整治工程,为现已定型的两代低素质农村劳动力寻求就业出路;组建“绿色军队”,把解决就业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劳动力的市场管理,全面实施劳动力的市场准入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作搜寻理论的逐步发展和在劳动力就业市场应用中的不断完善,为分析和研究如何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提供了新思维、新角度和新方法。在借鉴和应用工作搜寻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从分析摩擦性失业和工作搜索渠道的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入手,提出加强就业市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鼓励大学生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完善就业保障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根据毕节地区人力资本累积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大、转移就业缓慢的事实,认为劳动力市场技术门槛是制约农民转移就业的根源.提出在开发扶贫实践中实施扶贫贷款倾斜优先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实行两年农业职业义务教育的制度创新,健全和完善劳务输出机构及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民工技术培训.走扶贫先扶技术的道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4.
昆明市晋宁县是典型的西部农业县,其城乡一体化农村劳动力就业到人力资本、就业服务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对此提出建议:1.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条件;2.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统筹城乡就业,建立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构建公平的环境;4.统筹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增强农村劳动力抵御社会风险及市场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泉州地区城镇劳动力资源状况、就业状况和失业状况的分析,探索目前城镇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等思路和建议,以期缓解目前出现的就业压力和就业矛盾,保障社会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家庭服务业日益兴起,作为发展较快的新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家庭服务业的经营主体分散灵活,在不同地区发展差别较大。当前我国家庭服务业发展面临着市场规范化程度低、从业人员素质低、法规保障不完善等问题。应从改变就业理念入手。深入市场化改革,推动服务行业规范制度化,从而全面促进家庭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本质原因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并发挥有效作用,不平等就业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要障碍。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应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围绕供给、需求、匹配三个关键环节,着重解决如下问题:大学毕业生应当树立为祖国的富强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确立正确的劳动观和择业观,政府应当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继续扩大用工需求,推进以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为核心任务的高等教育改甍,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备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18.
土地发展权的国际实践对于中国构建科学的土地发展权制度具有重要的经验借鉴价值。论文对英国土地发展权国有化制度、美国土地发展权的征购和移转制度、法国法定上限密度限制制度,以及台湾地区的容积移转制度等国际主流模式,作了系统而深入的比较分析。这四种模式既在立法依据、设置背景和法律性质上具有相似性,又在权益归属、适用范围和实现方式等方面各具特色。中国应充分借鉴这些经验做法,以立法形式确立土地发展权,明确土地发展权的归属,构建土地发展权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9.
刘易斯转折点是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的重要环节。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人口类型的转变是伴随着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两个标识性变化。由于中国二元经济转化和人口类型转变的特殊性,其刘易斯转折点呈现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即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特别是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滞后于人口类型的转变。户籍制度、城市的二元体制、转移的劳动力素质不高、第三方和雇员组织发展滞后是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因此,改革户籍制度、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就业、以及加速培育第三方和雇员组织是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题中之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日本劳务派遣市场发展迅猛,劳务派遣用工不断增加。在劳务派遣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虚假业务外包”、“一日型雇工大量增加”等问题,对日本的就业稳定乃至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反映出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中国在发展劳务派遣市场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吸取他国教训。警惕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