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3 毫秒
1.
高校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契机和挑战。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重要地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要求;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构成及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契机和挑战.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重要地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要求;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构成及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受教主体与施教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谓主体因素是指施教对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受教对象——大学生,他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人的因素。在施教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在受教对象中学生是主体,两者统称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中的主体因素。在实际的专科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双方都由于自身的局限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在转向本科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积极从这两个方面的主体因素入手,探寻一条顺利转向本科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的负效应及其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的负效应及其抑制军事经济学院黄海波一、思想政治教育负效应的含义及其特征在教育学理论中,效应是指受教客体(以下简称客体)因受到施教主体(以下简称主体)作用而发生的对主体的直接作用。正效应即满足了主体需要或实现了主体目的效应。负效应即与主体需...  相似文献   

5.
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受教者主体地位的缺失使人文关怀失去了施教的根基,受教者自我需要的缺失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去了人文关怀的回应机制,受教者亲临接触缺失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去了人文关怀的场景支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体现,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功能的必然,是大学教育更加开放与多元的要求.为此,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要注意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把人文关怀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学生群体特点的不断丰富和变化,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改革创新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方、施教方的主体特征,从制度、目标、方法和环境四种模式阐述模式创新的几条路径,即契约管理模式、全面素质模式、咨询发展模式和社会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具体实施者。探寻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规律,能够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根本遵循。高校辅导员应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教育的关系、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施教与受教的关系、实然与应然的关系,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施加影响到产生效果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于上世纪初兴起,并受到理论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是一种全面、真实、平等、双向互动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赋予受教者以主体地位,其表现为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理解和共同提  相似文献   

9.
以“红色助手”制度为载体创新高校学生党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红色助手”制度界定了受教主体和施教主体的职责,构建了外部规范机制和内部自生机制,是高校依托班级建设创新学生党建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即要素关系(横向)规律和运行阶段(纵向)规律。要素关系规律包括教育者的施教系统规律、受教育者的受教系统规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系统规律;运行阶段规律包括内化阶段规律和外化阶段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