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寓于语言之中,依靠语言来复制、传播,何自然称之为“语言模因”。同一语言模园在跨文化语境和同一文化具体语境中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因语境不同话语含义可能截然不同,产生出不同的模因表现型。如果交际双方忽略了这一点,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那么就容易导致交际中断或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语用失误就随之产生了。本文将以招呼语为例,从语言模因的角度探讨一下在跨文化语境和同一文化具体语境中因模因表现型不同引起的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2.
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模因论揭示了语言的规律,为研究交际和文化的互动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模因分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该文主要从模因论视角探讨模因基因型和表现型话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从模因论的角度研究汉语中的外来词,可以发现外来词是通过模仿和复制的语言模因.外来词中传播能力强的模因在汉语中保留了下来,而不符合汉民族语言习惯的外来词模因得不到复制和传播而从汉语中逐渐消失.文章从模因论入手,分析了汉语外来词模因的形式以及成因,从新的角度为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根据模因理论,结合广告语言的模因筛选标准,选取一些成功的广告语作为典范,从修辞与文化等方面探究了广告语言怎样适应这些机制以求生存与发展,及模因在广告语言中的复制与传播,为人们创作广告语言提供一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对文化的载体——语言,也有着强大的解释力,其主张的"模仿和复制"为汉语外来语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模因论的相关理论,对外来语素的产生过程和产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希望以此来补充外来语素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谢丹  于应机 《现代语文》2010,(6):109-112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并且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翻译有很强的阐释力。从模因论视角出发,翻译就是把包含核心模因和附属模因的模因复合体经载体转换从原作向译作传递的过程,其目标在于尽可能保证模因复合体的保真度。异化可实现核心模因与附属模因的双重传递,但鉴于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在无法同时兼顾核心模因和附属模因时,需根据模因传递最大化原则使用归化策略,以传递核心模因。  相似文献   

7.
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央视春晚小品、相声,发现语言模因的基因型变异和表现型变异是语言幽默产生的模因论基础.模因变异的言语幽默生成机制主要体现在语音、语义、语法三个层面.语言模因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语言幽默的生成机制,成为研究言语幽默的一个新途径,同时能够促进模因论在语言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作为解释人类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探讨语言进化问题提供了新视角。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探讨X来了,Y还会远吗这一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过程,复制与传播方式及其作为强势模因的内在原因分析,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解读语言进化与发展的机制,有助于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和传播语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模因理论强调文化和生物进化相似,将文化看成是可以进化的一个系统。模因是文化传播或模仿的单位。一个简单的模因,往往包含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文章用文化模因观分析和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模因如何经过复制和模仿消除语言类文化空缺,通过模仿和创新缓和交际类文化空缺以及整合语篇文化空缺。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提出的一种新理论,它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研究语言、交际和文化之间的演变提供了新视角。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用来称呼讲话者和受话者的词语,同时体现出参与双方的社会地位,是我们社交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由于受各种媒体或外国强势文化等的影响,我们汉语的称呼语出现了复制、模仿或变异等模因现象。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特色鲜明的社会方言,模因论是理解文化发展,阐释语言及其相关语言现象的新理论,模因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单位,具有通过信息交际和交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解读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武晶晶 《考试周刊》2015,(26):72-73
语言模因论是语用学领域的一个新热点,其复制传播的特点为语言文化的发展尤其是语言教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为了系统展现语言模因论在国内英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发展,本文对模因论的发展、模因论与语言教学的关系进行梳理,整理国内将语言模因论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研究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文章试图从模因论的角度探索语码转换对文化传播和语言发展产生的影响。校园中的语码转换的实例可以归为三类:汉英语码转换、普通话-方言语码转换、网络语码转换。在分析这些实例的基础上。又提出语码转换也是一种模因;语码转换中存在着文化模因、语言模因和信息模因。研究语码转换中的模因现象会增加人们对词语语法功能转变的认识。并引起人们对语码转换对文化传播和语言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模因论作为一种解读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为研究语言及文化传承变化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文章试图从模因论角度揭示“xx体”这一网络语言传播现象成为强势模因的原由以及语言复制、传播和意义演变的过程,以揭示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网络流行语的秘密:模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交际的工具,闯入了人们的语言交际世界,丰富了人们的语言,同时也引起了各方面专家的强烈兴趣。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当前网络流行语中的模因现象,提出"网络流行语的秘密是模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语言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也提供了英语教学研究的新视点。本文探讨了模因的复制、传播方式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和帮助,并对模因论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应用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与研究,得出了模因的表现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口语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话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语言学界从模因论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而许多网络流行语都是原创于网络论坛。论坛语言是一种交际语言,但是目前学界仍未有对网络论坛语言的模因机制进行过研究。本研究从语言模因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论坛流行语的复制与传播现象,并通过实例来印证语言模因对网络论坛语言表达的作用,从而丰富人们的网络及生活语言。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行语在传播的过程中,语言模因幽默作为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在特定的文化中孕育产生。与生俱来具有文化基因。语言模因幽默机制的产生包括三个方面:语言模因的引用和移植、语言模因的改编和语言模因的原创。由于模因幽默机制中具有文化符号,因此对翻译过程中的幽默交流与欣赏产生了干扰。本文探讨网络流行语模因幽默机制产生的翻译干扰及翻译过程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模因论(memetics)为研究语言及文化的发展变化规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与传播的新理论.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流行语模因“X客”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从社会功用、心理功用、文化功用、语言类推机制及“X客”词语的语用特征和价值等方面探讨流行语模因“X客”复制和传播的原因,可以为分析流行语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何俊 《考试周刊》2008,(2):157-158
模因指文化基因,它因模仿传播而生存.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以流行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语言模因的修辞效应作了具体分析和探索,旨在提供语言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