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婷1977年3月发表《致橡树》,四年后又有《神女峰》面世。《致橡树》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表现了对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惜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念的呼唤,而《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2.
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曾说过:“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她教会我们如何做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含必修与选修)的课文中有不少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氓》《孔雀东南飞》《声声慢》《〈边城〉节选》《(雷雨)节选》《雨霖铃》《长恨歌》《一剪梅》《娜塔莎》《当你老了》《神女峰》等。  相似文献   

3.
神女峰历来被视为女子不嫁二男、贞节的象征,在当代诗歌舒婷的《神女峰》中,却劝导世人要面对现实,尊重人性,不能盲目追求所谓忠贞的爱情道德观,狠狠砸碎了桎梏妇女几千年的精神枷锁,本文将从古诗词中找寻几千年来诗人们企图追寻正确的爱情价值观,健康的人性的足迹,分析舒婷《神女峰》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4.
张伟 《教学随笔》2014,(22):182-183
本文对《一棵开花的树》做了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同时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5.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让佛为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且不说白娘子与许仙这段曲折的人世孽恋,且不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奇幻的爱恋,且不说朱莉叶与罗密欧的悲歌爱情。  相似文献   

6.
在舒婷的诗歌中,《致橡树》影响最大,却不是她最好的作品。若论情诗而言,我个人认为,《神女峰》和更早的《往事二三》最具艺术价值。《神女峰》写于1981年,最早发表于1982年4月的《星星诗刊》,属于典型的“朦胧诗”风格。当时,《致橡树》刮起旋风,尤其在大学校园,一开诗歌朗诵会,  相似文献   

7.
作为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留下了许多古代社会青年男女爱情的印证。《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诗经》中的爱情主要集中在《国风》里,小雅里也有些,以《郑诗》、《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这些诗主要是民歌,主人公基本上是对爱情强烈追求的青年男女。这些诗篇毫不掩饰地歌唱了人们心中的爱情及渴望。从《诗经》中看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古人的爱情观,未尝不是一件趣事。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时期的诗坛中,舒婷是一位有着显著地位的诗人.她以特有的女性气质与风格凸显自身的性别意识.其诗歌传达的自由、平等、独立的爱情观念更是为万千女性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以其诗作《致橡树》、《双桅船》、《神女峰》为例,探讨舒婷诗歌传递给新时期女性的爱情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台湾作家席慕蓉的诗歌《一棵开花的树》为基点,对其意境和渗透其中的情感进行阐述,并引发哲思天地有大美而无言,我们应平等地对待世间所有生命,感恩于自然的恩赐,用眼睛和心去发现美.  相似文献   

10.
谈《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论述《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一是关于爱情婚姻观念的异同;二是对爱情婚姻心理描写方法的异同;三是《诗经》与《楚辞》描写爱情婚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异同。  相似文献   

11.
徐枕亚在《玉梨魂》的写作中多次点出对宝黛爱情的赞赏及叹息,何梦霞与白梨影的爱情与宝黛爱情也颇有相似之处。将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徐枕亚对宝黛爱情的理解并不是全面的,一方面徐枕亚吸取了宝黛二人的人物形象特点以及二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但是在更重要的命题也就是小说整体情感的抒发上,徐枕亚对《红楼梦》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的"悲凉"上,并未思考这种悲凉的深层原因,也未能将它成功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出来。观照《玉梨魂》对《红楼梦》的借鉴关系,我们可以对《玉梨魂》的价值有更加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孤独者》与《伤逝》相隔四天完成,鲁迅不公开发表的原因与《野草》直接相关。《野草》记录着鲁迅“难于直说”的爱情心理历程,含蓄委婉,有意掩饰爱情色彩以免引起对手的攻击。而《孤独者》、《伤逝》在彻底反封建主义思想中又蕴含着作者自己的情感世界。鲁迅为了保护《野草》的神秘,保护自己的爱情,于是把《孤独者》、《伤逝》锁进抽屉,不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13.
谢超韫 《文教资料》2011,(24):12-14
本文用比较的态度,阐述了《浣纱记》与《桃花扇》爱情模式的相关性、延续性,以及两者爱情模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以其对爱情描写的深刻性、广泛性、悲剧性成为中国小说史上描写爱情的顶峰。文章从与《牡丹亭》、《西厢记》等作品的比较中,阐发了《红楼梦》所表现的全新的爱情观,揭示了《红楼梦》将爱情置于封建社会全方位背景下加以描写的独到之处,剖析了《红楼梦》所表现的理想爱情的悲剧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萌苗 《现代语文》2009,(12):17-19
古代文学史上有很多书写爱情的篇章,其中春秋时期《诗经》中的《氓》与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都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与捍卫。本文主要从作者对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女主人公爱情变故的原因及她们对爱情作出的抗挣三个方面探讨比较两者人物形象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并行于世,它们取材相同,都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二者在主题上又有明显的不同。白居易更侧重于对爱情悲剧上的描写,在关于爱情的方面描写较多,表达"爱情"主题;陈鸿兼及史官和文人双重身份,表达的是一种"政治爱情交织"的双主题。两部作品的主题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交织。这种差异和交织的原因在于陈鸿、白居易二人身份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也与写作目的和文体本身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7.
爱情与死亡是文学作品的两大永恒主题,而爱情更是长盛不衰的话题。因为无论是甜蜜还是忧伤,爱情都会被人当作美来欣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描绘了诸多关于爱情的故事,从《关雎》到《桃天》,从《蒹葭》到《静女》,不仅写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择偶标准,也描绘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丽新娘,更有令人向往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海誓山盟……  相似文献   

18.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在爱情描写方面都蕴含和表现了时代精神和作者的进步思想。由于历史的不断发展和封建社会的不断走向没落,三部作品的主人公在对爱情的追求上一个比一个更为深刻、彻底,而结果却一个比一个更为凄惨。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人类爱情是一个在情理对立和斗争中不断发展进步的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19.
思灵 《小读者》2011,(3):54-54
夫妻树 非洲利戈岛上有一种“夫妻树”。这种树两棵两棵的连在一起。树高约10尺。一年到头开花。开红花的是雌树,开紫花的是雄树。假如把其中一棵砍去或拔走,另一棵就会死去。  相似文献   

20.
《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爱情诗歌,表达的是男子对女子追求的决心和对女子的眷恋之情。本文试通过研究《诗经》中《关雎》和《蒹葭》之间的互文性,希望能更加了解这两首诗的主题、表现手法及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