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人们对教学艺术的认识,大约始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初期,真可谓“古老孕育”;但“教学艺术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至今还得从零起步,因而它又长期“难产”。究其原因,从客观看,教学艺术论理应属于教育学在应用领域内的一门边缘学科,是教育学与艺术论等学科结合的产物;从主观看,由于人们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长期以来主要偏重教学的“科学性”(即“技术科学性”)研究,而对其“艺术性”则重视不够。因而决定了“教学艺术论”的必然长期“难产”。但“难产”并不意味着注定“天亡”,一旦具备主、客观的条件,其诞生又成了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逻辑起点作为一门学科的胚芽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人们了解这门学科演绎过程最初始的范畴,关系到这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现代大学教学论是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还是作为一门学科及其是否存在逻辑起点问题是值得探讨的。由于大学教学论现在还处于一个研究领域阶段,故还不足以成熟为一门学科;但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学理上的规范去建构它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这门学科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当前,教学艺术论必须解决如何使之泛化的问题,它是应用性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是教学艺术论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学艺术掌握策略的研究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任何一门具有特殊对象的应用科学,要作为一门科学存在,就必须发展这样的研究策略。”教学艺术分层是掌握策略研究的一部分,它是从理论自身为教学艺术掌握的易化寻找途径。 一、教学艺术分层界说 在教学艺术理论的发展中,人们早就认识到教学艺术的形成在水平上因时因人而异,但这些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形成系统的分层思想。《教学论新编》(吴也显主编)写道:“广义的教学艺术有三层含意;即教学技能(技巧)、教学技艺和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4.
《教学艺术论》评介●庞学光读完饱蘸着李如密副教授十多年心血的新著《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9月版),深感这既是一部为教学艺术学科系统立论的力作,又是一部品格独特、视角新颖、新见迭现、能够给予不同层次的读者以教益与启发的佳作。作者的开拓创...  相似文献   

5.
从一次“网上的讨论”谈起“对外汉语教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最近我们从华东师大汉语网络教学研究中心的“汉语网络教学论坛”的网上又一次“读”到了对这一问题的四种不同声音 ,大致概括如下 :其一 ,“否定说”。“(对外汉语教学 )不能算 ,它没有自己独自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其二 ,圈外承认说。“独立不独立没关系 ,关键是人家承认不承认你是一门学科。”其三 ,圈内承认说。“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人可都说是一门独立学科的。”其四 ,显示实力说。“(现在 )先别说是不是独立学科 ,还是用学术研究成果来说话。”…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写作课是高等学校的一门老学科,也是蓬勃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在二、三十年代叫“作文法”,四十年代叫“大一国文”,五十年代叫“文选与习作”,六十年代以后通称“写作”。过去,这门课一般在文科(主要是语言文学专业)开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写作基础知识,常用文体知识,范文选讲,作文训练。教学的方式是:或以知识为体系,或以范文为体系,或以训练为体系。现在,这门课不只是文、史、政、经等专业都在开设,就是理、工、农、医等专业也都相继在开设。教学的内容也不仅仅是过去的  相似文献   

7.
读完李如密副教授的学术专著《教学艺术论》,深感这是一部为新兴的教学艺术学科进行系统立论的佳作,并且作者执着追求、开拓创新的精神使这本书具有鲜明的特色。相信它的出版,无论对提高教学质量,还是深化教学艺术论的研究,都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文通过大量文献的考察,肯定了前人在教学艺术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指出了这方面研究存在的三个不足:缺乏教学艺术形成、学习艺术、学科教学艺术的研究。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增强教学艺术理论的实践性,本文提出建立“新教学艺术论”体系。新教学艺术论将从纵与横、教与学、一般与学科三个大的方面。对教学艺术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透视,它将坚持历史与现实、内因与外因、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的原则。新的理论体系将由基础论、形成论、表现论、学习艺术论和学科艺术论五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9.
“比较文学”在我国尚属一门新兴学科。目前,不少研究机构正着手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相继开设了这门功课。为向广大有志于“比较文学”研究的同志介绍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国外研究近况及供教学参考,我院中文系讲师陈秋峰、杨国华翻译了日本大塚幸男著的《比较文学原理》(一九七七年版)一书在内部刊行。该书是一九七九年日本  相似文献   

10.
教学艺术理论与实践体系新构———《教学艺术论》评介李保强山东教育出版社最近推出了李如密先生孜孜求索十载而撰写成功的力作《教学艺术论》。这部书的面世,无论对优化教学艺术理论,抑或对深化教学艺术实践,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该书的最大成功和突出贡献在于,它为...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高师院校中文系(科)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其重要性正在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几年中,在这门学科的理论研究与教材建设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本身却探讨不够,成果不多.从当前高师院校中文系(科)学生学习教学法的态度和效益及毕业生的施教能力来考察,现在是该把“语文教学法”的教学改革提到日程上来的时候了.学生普遍反映:  相似文献   

12.
自从人类文明史上应运而生了“学校”这种教育机构之后,也就产生了学校的教学活动。但把“教学艺术”真正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形成一门相对独立、较为系统的学科,则是从二十世纪初才露端倪的。时至今日,“教学艺术论”依然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唯因其“年轻”,才更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并展示着广阔的前景。在这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既需要老一辈教育专家潜心研究、著书立说,更需要大批青年新秀  相似文献   

13.
教学艺术论发展的水平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晴雨表”。在教学秩序恢复初的低水平状态中,人们不会产生教学艺术意识,教学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和教学实践的跨越性提高为教学艺术论的初步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教学艺术论进入教学论体系是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要求与必然。素质教育将会使教学论实现科学—艺术一体两面的统一,教学艺术前景灿烂。大面积教学艺术实践是教学论发展的主要养分。教学论和教学艺术论较高程度的实践化会大大增强它们的科学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计算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是国家级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优秀基地,承担了“面向21世纪化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等国家级教改项目,当前开展的对“计算化学”新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是新世纪继化学系列课程改革之后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计算化学”是我校化工类专业化学系列课优化整合后,新的教学计划中增设的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化学学科、数学学科、计算机学科、化工类相关学科)的新课程。对其教学体系的研究是“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系列化的教学手段研究与建设”的子项目之一。项目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建构教材学是教材历史、理论和实践的当下诉求。考释建构教材学的基础,现代教材研究发轫于清末新学教材分科编译滥觞之际,历经萌生—勃发期(1877—1919)、多元—活跃期(1920—1948)、规整—跌宕期(1949—1978)和复苏—繁荣期(1979年至今)的积淀,支撑教材学独立的资源平台、学科要素、运行机制日趋完善。推展建构教材学的逻辑,教材学是教育学的支撑学科,其学科特性源自教材的复杂多变性与话语博弈性;教材学研究教材现象与规律,可按基础性、应用性、学科性、交叉性、比较性划分学科谱系;教材学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指导教材编创、教材教学、教材评价是其核心功能。筹划教材学发展的方略,未来尤需推动教材理论的问题域转换,建构教材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开掘教材立论的学科化进路,增强教材编研的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16.
教学艺术论作为一门新兴的相对独立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正在引起教育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于这门学科的基本认识,人们见仁见智,这给教学艺术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开拓和研究带来困难。本人不揣谫陋,略陈管见,以求正于大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教育家是从教学艺术论角度来研究教学论的,即把教学看作是一门艺术,这也是由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所决定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仁”,重人伦,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人的作用,侧重于以人文精神来研究教学。考察古希腊教学思想的渊源,可发现古代西方的圣哲们,也是从教学艺术论角度来研究教学。然而,以后教学论研究却走上了一条否定的  相似文献   

18.
张武升博士所著《教学艺术论》,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在该书中对教学艺术领域进行了深入开拓,通过系统阐述和严谨论证,使教学艺术论在科学基础上扎实地建立起来。可以肯定地说,这是近年来国内教学艺术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通观全书,可以发现许多显著特色: 其一、初步建构起一个完整合  相似文献   

19.
周炼  陈锋 《中学教研》2023,(1):16-21
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以来,“任务群”这一新词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文章基于对任务群的已有研究,以属于单元教学的后建构课为例,从学科逻辑、应用逻辑和生活逻辑这3个层面进行教学设计,从建构单元体系到体验知识迁移再到感悟学科价值,以任务驱动创设了后建构课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20.
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系的必修课“中学生物学教学法”,现更名为“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名称的更改是与内容相适应的。为此,我们研究了“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课教学过程的新体系。 一、从培养教学能力出发,建立教学内容的新体系。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学科教学论的一个分支,其特点是立足生物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引进”普通教学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传意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人际关系学、教育统计学、逻辑学、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学科的理论,加以综合,以发展生物学的教与学的理论和方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系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也是全面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综合提高课程,具有发展快、实践性强、技艺性高等特点。该体系大致包括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