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外交官,在其十余年的外交生涯中,坚持"伸自主之权、保公众之益"的外交原则,不仅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保护华侨权益、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且给后人留下极其宝贵的外交经验,这些对我国外交史研究和推动当前外交工作有着较好的史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与西方列强条约关系的建立和深化,清政府的外交模式逐渐发生转变.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仍以羁縻理念和思路应对新的中外关系,但无法如同古昔一样运用这一传统的驭外之道.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其对外观念亦随之转化,传统与近代混合交织在一起.经过甲午、庚子,它进一步舍弃了羁縻之道,确立了条约外交意识.中国外交出现了新的趋向,传统的驭夷走向了近代的外交.  相似文献   

3.
所谓外交辞令,就是适合于外交场合的语言。外交时有特定的时空、人物、情感、实力等情况,根据特殊情况,在外交上恰当地运用口辞技巧,或刚或柔,不卑不亢,能达到预期的外交效果。《殽之战》中,弦高、皇武子、孟明的言辞,就反映了那个时代在政  相似文献   

4.
从"行人之官"看赋之源起暨外交文化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人以赋乃古诗之流。赋与诗结缘,首在赋诗言志。而赋诗应对为行人之职,亦为外交礼仪形式。由“行人之官”赋诗到汉代斌家骋辞的中介是战国纵横家说辞。汉及其后诸赋家尚辞与礼仪重构,彰显物贡、德化与仪典,均渊源于先秦。  相似文献   

5.
顾维钧作为民国著名的职业外交家和国际政治家,其一生参与了诸多中国及国际重要外交谈判,而现实主义则是其成功之要道,且因应了现代国际政治运作的取向.谈判作为外交最基本的方法,极彰显地展示了顾氏现实主义之外交思想.正是之故,本文以其为切口,作一探讨,以为当代外交家可资参照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和平外交实践成果丰硕。在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扭转了长期以来中国外交的被动状况,真正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所面对的历史课题还远远没有完成,仍然是中国和平发展、矗立于世界之林的致胜法宝。  相似文献   

7.
1860年太平天国一打上海之役是一次严重的战略失误,其根源在于整体外交观念的落后。首先,太平天国领导人,无论洪仁开还是李秀成,都根本不能辨别与他们打交道的洋人是否具有代表外国进行邦交谈判的资格;其次,由于他们没有近代外交知识,因而根本无法从国家主权概念出发界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文章重点考察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整体外交观念及对其第一次进攻上海军事行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面对驱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和赢得国际社会理解与认同的要求,新中国提出了主动塑造外交新形象的思想,设计了新的外交形象的基本内涵,规定了塑造者的基本素质,确立了塑造的基本原则,对外交形象作了全新的塑造,使新中国获得了并不完全与国力相称的良好的外交形象。  相似文献   

9.
普京上台一年多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俄罗斯人感受到了切身而实在的变化。国内政局日趋稳定,经济止跌回升。但更让俄罗斯人感到骄傲的是普京时代的俄罗斯外交。 平衡──双翼齐飞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外交是对叶利钦时代,特别是叶利钦后期俄罗斯外交的继承与调整。叶利钦执政初期曾饱尝对西方“一边倒”外交之苦,痛定思痛后,推行注重东西方平衡的“双头鹰外交”。但这种“双头鹰外交”的平衡性很不稳定,明显缺乏主动性、可预测性和连贯性。而普京的“双翼外交”却非常稳定、务实和灵活,并且十分注重进攻性、平衡性和长远性,…  相似文献   

10.
丁曰宏 《学语文》2000,(3):17-17
导入:人们常说弱国无外交。这绝对是真理。但特殊情况下也有例外。春秋时的郑国在兵临城下的紧急形势下,利用矛盾,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这就是《烛之武退秦师》。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中共在政治、经济、军事、化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已多有论述,但外交工作却很少有人涉猎,历史的考察该时期外交工作的方针政策、外事活动,有助于深入了解共产党人革命成功的原因之所在,外交工作的经验,对新中国外交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忽必烈官制之探析徐黎丽忽必烈是蒙古史研究的主题之一。近几十年来,除出版了周良霄的《忽必烈汗》及美国作者罗莎比的《忽必烈汗》两部专著之外,还发表了二十多篇研究忽必烈哲学思想、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宗教、外交、军事、民族关系及历史地位的论文。归纳起来,对...  相似文献   

13.
善于记写使者辞令 ,是《左传》语言上的一个重要特色 ,特别是一些小国使者应对、劝说大国的言辞 ,更是充满了机警和智慧。究其原因 ,在于春秋时期兼并战争频繁 ,攻伐争夺激烈 ,一些势力弱小的国家在大国的夹击之下往往生存维艰 ,朝不保夕 ,但他们决不是坐以待毙 ,束手就擒 ,而是积极开展外交斗争 ,派遣使者在外交场合凭借言辞来折服强国。这些使者伶牙俐齿 ,说理透辟 ,语惊四座 ,言妙天下 ,挽狂澜于既倒 ,解国家于倒悬 ,充分表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感情和卓越的外交才能。《烛之武退秦师》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此事发生在公元前 630年。事…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事业之进步可分为三时期:一为藏书时期,即收罗与庋藏;二为看书时期;三为用书时期,即书为人所用,而非人为书所役,此时期实为图书馆之新纪元。治外交者,不可不用外交书籍;从事政治者,不可不用政治书籍;作工者,不可不用做工之书籍;做农者,不可不用做农之书籍。世上有两种人生活极无意义:一为读书而不做事,一为做事而不读书。此两种人之生活各有所偏,均属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唐时期确立和完善了以鸿胪、主客为外交主管机构,以其余关涉机构密切配合的中央外交管理体制,以地方行政系统、军事边防系统及边境镇抚系统三位一体的地方外交管理体制,这一从中央到地方的外交管理体制,经历了汉代的确立阶段,魏晋南北朝的调整阶段,到唐代而完善成熟,其主要标志是外交决策与执行之分离,外交政令与事务之分离,外交主管机构与关涉机构之协调,地方外交管理体系之日益完善,集权与分权之适度合理等。这一外交管理体制具有模糊性与多元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周边外交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周边外交是创造有利于国家发展、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基础。中央研判形势,反思周边工作,专门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明确了今后5年至10年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以及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中央加强顶层设计,运筹外交全局,强调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2013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加大了周边外交力度,突显"周边是首要"的中国外交思路及其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经济外交的定义做了探讨,指出当前开展经济外交的重要性。阐述了50年代至今4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外交实践,说明经济与外交二者之问良性互动的关系。还从我国经济外交实践中看经济外交的艺术所在,以探讨实现现阶段外交目标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外交家,在其十余年的外交生涯中,通过对中西政治体制的深入考察,提出了“交邻”的开放理论,论证了“交邻之有大益”的历史必然性。这种开放思想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前瞻性的,对今天构筑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亦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晚清外交人才群体在中国近代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多重历史意义,其地理分布和区域风气影响是研究这一人才群体的重要方面。近代广东乃晚清外交人才之渊薮,湖南、安徽两省人数不多却充分证明了晚清两大幕府对中国近代外交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南京政府成立后国民党一直以维护中日关系的稳定为重要外交策略方针。即使在“济案”爆发之初,蒋介石仍然希望通过阵前交涉解决军事冲突。由于日本有意扩大事态,南京政府转而求助西方,选派王宠惠、伍朝枢、胡汉民等前往欧美争取国际联盟和英美法列强的支持,南京政府的外交格局由此发生重大变化,即外交策略重心由日本转向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