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死”是一个灰色的字眼,令人忌讳和恐惧。但在文学大师们的笔下,“死”却能传达出丰富的情韵和异常的神采来。他们作品中的“死”或寄寓深意,或凸现性格,或传递哲理,或昭示主题,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审美世界。祥林嫂、夏瑜之死:鲁迅以死亡寄托控诉和警示《祝福》是鲁迅先生一篇著名的悲剧小说,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把祥林嫂的“死”摆在她悲惨一生的开头来叙述,叙写她在新年人们祝福的时候惨死在雪地上,以控诉封建社会吃人的罪恶。鲁迅在描写祥林嫂之死的过程中,首先成功地描写了置祥林嫂于死地的鲁镇这个典型环境。辛亥革命虽已过去多年,但…  相似文献   

2.
执教《祝福》时,有学生指出:祥林嫂的一生饱含辛酸和血泪,可谓是人在窘途,在她执着而又愚昧地追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时,假如"我"能给祥林嫂一个明确的回答,祥林嫂是不是不会死去?在师生的深入讨论中,我们发现无论"我"怎样回答,祥林嫂的命运都是无法逆转的,她是非死不可的,以下就是我们探讨的成果。祥林嫂遭遇了窘途。回想祥林嫂的一生可谓是人在窘途。"立春之日,丈夫亡故;孟春之日,被卖改嫁;暮春  相似文献   

3.
<正>《祝福》是借助祥林嫂死亡的不幸命运,揭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从而展现社会的病态以及在那样的社会中人的病态。文中不仅仅是祥林嫂的死亡,还有她的丈夫与儿子阿毛的死亡。因此,不仅要明白祥林嫂的死因,更要把它与促使其丈夫和儿子死亡的因素进行比较,才能更彻底地感受礼教吃人的力量之巨大、之恐怖,从而赋予文本更大的阅读价值。鲁迅把祥林嫂的命运遭际始终置于鲁镇特有的"祝福"等祭祀背景中来写,祥林嫂是在鲁镇的人们举  相似文献   

4.
鲁迅作品《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权力空间的"牺牲人",现实"家"的空间驱逐了她,让她生不起;超验的死亡空间"地狱"也驱逐了她,让她死不起。空间的命运即是祥林嫂的命运,其悲剧根源在于空间中的权力使然。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柳妈应该说是一个小人物,但正是这个小人物却对主人公祥林嫂的死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柳妈是一个“吃素戒杀”的人,从她的政治、经济地位来说,她与祥林嫂一样,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也是个被压迫受剥削的下层人物;但由于封建伦理观念、迷信观念的毒害,在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中,却又不自觉地扮演着“帮凶”的角色,不自觉地一步步逼着祥林嫂往死路上走。因此柳妈既是一个可怜可悲的人物,更是一个可恶、可恨的人物。柳妈于祝福时到鲁四叔家,她也是前来帮工的,她的到来原本对于祥林嫂就是一种威胁和伤害。往日的祝…  相似文献   

6.
郑志雄 《考试周刊》2008,(48):180-181
一、祥林嫂的出身问题鲁迅在小说《祝福》中成功地塑造祥林嫂这一勤劳、质朴的农村妇女形象。祥林嫂在小说中出场的最小年龄是她初到鲁镇之时,"大约二十六七",她丈夫"比她小十岁",是当年春天死去的,死时应该是十六七岁,而这时,  相似文献   

7.
对于鲁迅小说《祝福》中的悲剧人物祥林嫂,人们都特别强调说,她是由代表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压迫死的。此说并不十分恰当。祥林嫂是一个多重悲剧的人物。她生活在封建宗法思想统治之下,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四权”的迫害,但更主要的、对其命运起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一文,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揭露,从而揭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在社会将祥林嫂一步步推向死亡之境的过程中,祥林嫂有无反抗?如果有的话,她到底反抗什么呢?丈夫死了以后,祥林嫂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  相似文献   

9.
张伟丽 《考试周刊》2009,(1):194-195
《祝福》中的祥林嫂,作为一个寡妇承担了太多苦难,多是来自于周围的压力,寡妇禁忌这一恶俗是导致祥林嫂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禁忌的主要影响在心理而非生理,祥林嫂在鲁镇的由生到死就真实地反映这一事实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佟欣 《现代语文》2007,(2):94-94
看过《祝福》的人一定都记得祥林嫂吧。她命运多舛,死了男人再改嫁,改嫁后男人又病故,留下个儿子还被狼叼走。她喋喋不休地向人们诉说自己的不幸,人们在咀嚼了她的故事后,她却像被嚼得没有滋味的甘蔗渣一样被人们吐掉,还要受人唾弃,就是死了也还要被鲁四老爷之流骂为“谬种”。鲁迅在作品中从多方面对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进行描绘,有三纲五常对她的约束,有周围人们的冷漠,也有其自身的性格因素。这里我们抛开那些大的方面,仅从鲁迅在作品中所描写的几个小小的细节——祥林嫂的工钱,祥林嫂的身价和替身(门槛)的价钱来看祥林嫂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1.
《祝福》时,我先以这样一段寻话开头:"大年三十的晚上,漫天飞雪,炮竹声声。一位白发散乱的老妇人,拄着拐杖,在艰难地行进着。她在。心里一遍遍寻问:这世上到底有没有魂灵?她是准?她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这一段形象性导活,使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命运产生了极大的关注。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我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四幅画面,即"以死抗争"、"深山寻子"、"祭祖遭斥"、"寂然死去"。学生既理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发展的全过程,又锻炼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学生感知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我提出了4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  相似文献   

12.
《祝福》中祥林嫂的命运悲剧显示出封建礼教对下层妇女的压迫,也表现出祥林嫂卑微的平等追求。祥林嫂追求的破灭显示出命运的残酷和环境的残忍,也显示出精神麻痹对于下层人民的支柱作用,以及人类意识深处"死本能"的主宰作用与"生本能"的顽强抗争。  相似文献   

13.
《祝福》里的祥林嫂被整个社会遗弃之后,便在人们"祝福"的爆竹声中突然死掉了!她死时没有什么遗嘱要留给什么人,因为那个社会已经没有让她牵挂和牵挂她的人了,但是遗愿我想还是应该有的。"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  相似文献   

14.
怎样看祥林嫂的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在祝福之夜悲惨死去。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死?我想,在她短暂而悲惨的一生中充满了不幸,但她在不幸中却表现了普通农村妇女没有的抗争精神,出逃、抗婚、最后以生命为代价对万恶的封建思想作最大的抗争。这乃是其不幸一生中之大幸。她的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祝福》中,柳妈是影响祥林嫂命运最大、最深的女人。她和祥林嫂的关系,是强势对弱势,即伤害与被伤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彭英 《教学随笔》2013,(20):121
鲁迅在小说《祝福》中把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作为重点,通过对祥林嫂悲剧人生中几个重要转折时期眼神变化的描写,用了类似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突出了祥林嫂温顺的性格特征和善良的本性,生活的不幸对祥林嫂精神的打击,以及祥林嫂对不幸命运的挣扎,形象地揭示了祥林嫂在"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等传统桎梏的束缚下,逐渐被逼到绝境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17.
白雪 《学语文》2004,(11):1-4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巧妙地把祥林嫂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集中在“祝福”这个特定环境里;并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眼睛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的悲惨 命运及其社会根源。细读《祝福》,不难发现,小说冠以“祝福”这个标题,  相似文献   

18.
祥林嫂之死,是《祝福》情节发展的表层线索。祥林嫂是怎么死的?鲁四老爷家中的短工说“是穷死的”。仅仅是因为穷吗?《祝福》分明又是个人命案子,祥林嫂死了,谁是凶手?这是小说的深层线索。围绕这一深层线索,我们可以解读到《祝福》多元的思想意蕴。一、反封建礼教:思想革命的理性认识《祝福》的思想意蕴,首先应将其与中国的思想革命结合起来考察。这主要体现在鲁迅对中国社会的理性认识。小说中祥林嫂赖以生活的家庭,是鲁四老爷的家。鲁四老爷是一个大骂“新党”、“讲理学的老监生”。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他“皱了皱眉”,分明是“讨厌她是…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面对近万字的《祝福》,阅读过后初步能对祥林嫂的悲剧有直观的压抑之感,若想引导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进一步浸润《祝福》的悲剧感,需要寻找到祥林嫂“死亡”的三重奏:祥林嫂的悲剧之悲不仅仅是她最终在鲁镇新年的祝福声中走向了死亡的结局,还有封建礼教和人心凉薄对她生的希望的蚕食,更有甚于被忽略、被遗忘的终极悲哀。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引导学生分析《祝福》中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时,设计了以下几组思考题。第一组,祥林嫂是不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女人?她花钱是不是很阔气?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第二组,祥林嫂识字吗?她的姓名是什么?她的身价如何?她为什么要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