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小学校作为儿童的认同团体和知识信息的汇集地,是儿童实现自我发展的主要文化环境。随着中小学校越来越成为儿童感受网络生存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对于消除儿童网络伤害、维护儿童的网络生存权便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小学校必然成为儿童网络保护尤其是文化保护的核心主体,接受网络时代的严峻挑战。一、案例分析——中小学教育应当如何承担儿童网络保护责任案例1:学校是否对学生浏览色情网站的行为负责?美国一个确诊为多动症的11岁男孩因为在学校被发现访问了色情网站而被学校开除,男孩的父母将孩子所在的私立学校诉上法庭。该男孩在校…  相似文献   

2.
网络消费已经成为儿童群体中常见的消费模式,网络文化具有形塑儿童网络消费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网络对儿童的反向驯化上。一是儿童在网络空间积极寻找群体认同,网络消费使儿童滋生集体非理性心理,扩大了儿童网络消费的同伴效应;二是高额的社会转移成本增加了儿童网络消费的黏性,迫使儿童产生路径依赖,儿童网络消费的晕轮效应显著。总之,网络文化影响儿童的网络消费行为,并在反向驯化的过程中进行社会建构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正处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上网儿童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我国对儿童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相当薄弱,这和我国互联网快速的现状不相适应。本文主要研究儿童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并根据我国对儿童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现状,结合相关地区和国家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1)网络行业自律;(2)网络分级制度;(3)专门针对儿童网络隐私的官方网站;(4)过滤软件;(5)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4.
美国儿童网络保护政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网络保护问题是目前各国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目前美国儿童网络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发展的背景及其主要措施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 ,提出一个基本的政策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1前言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网络已经深刻改变了儿童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网上学习已成为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网络中,儿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释放被压抑的心灵.因此,对儿童来说,网络世界是精彩的和值得迷恋的.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促进儿童成长与发展的同时,也为儿童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挑战与社会问题,如网络依赖、主体性迷失、网络道德失范、网络犯罪等.如何看待儿童网络学习?怎样培养儿童的网上学习能力?这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和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网络技术及其构成的文化图景已成为当今时代儿童学习生活的文化环境与时代背景,儿童的网络化生存是当代儿童直面的事实。本文从儿童学习视角,探讨网络时代儿童学习方式变革所引起的儿童对网络素养需求的必要性与现实性,并对重点发展儿童哪些核心素养能力进行建构性分析,以期对促进网络时代的儿童发展,提高学校网络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具有重要启发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木 《教师博览》2013,(7):44-44
<正>儿童网络安全是世界各国又重视又棘手的问题。许多国家不断尝试立法,以防止儿童通过网络涉猎不健康内容。而德国则另辟蹊径,设立"儿童网络项目",保证儿童健康上网。据记者了解,"儿童网络项目"是由德国联邦文化与媒体专署和德国联邦家庭事务、老  相似文献   

8.
<正>儿童的健康生存与发展是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应该得到绝对的尊重和悉心的保护! 当网络迅猛而至并构成儿童又一个重要的生存与成长空间时,儿童的网络生存便具有了和现实生存同样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儿童不仅享有接触网络、生活在网络中的权利,更应享有免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伤害、  相似文献   

9.
据新加坡教育部网站2013年5月20日报道,从5月21日起,新加坡科学馆开办名为数字英雄(iZ HERO)的网络健康展览,以一种有趣、互动的方式指导儿童安全地使用互联网,并成为负责任的数字公民。数字媒体已经成为21世纪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与以往相比,虽然现在的儿童更适应数字世界,但他们也更容易受到网络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日本,儿童精神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密切联系,适应日本的文化和教育传统.鼓励儿童形成坚韧、努力、协调及自律等精神品质.成为符合日本社会需要的人。日本儿童的精神教育主要强调培养四方面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它也日益成为当代儿童社会化中一个新的重要环境和途径.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基础.通过网络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分析,旨在探索家庭网络教育深层次的思考,以此加速儿童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中小学师生已成为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但网络行为主要依托商业网站提供的交流沟通、娱乐为主,校园网只是一个通讯平台.研究者以陕西省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针对师生使用网络交流沟通工具状况、校园网为师生建立主页空间的可行性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建议应把师生网络交流纳入校园网建设体系之中,并提出了具体实施的模式和途径,以实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学校安全教育一直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儿童的生命安全教育仍面临诸多问题.要走出安全教育的误区,正确理解和把握安全教育的含义和核心,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中小学校落实安全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安全教育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化是基于其天性和需要并通过同伴交往所形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儿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儿童文化定义了儿童艺术,儿童艺术反哺着儿童文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儿童文化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沉默的自由主权、缺失的游戏精神、消逝的诗性逻辑以及破碎的感觉和反应.儿童文化缺失的最直接原因是成人文化的专断控制,最深层原因则是对儿童以及儿童艺术的误解.重构儿童文化需要重新认识艺术中的儿童,确保儿童文化不受侵蚀;需要提升教师艺术素养与能力,净化儿童文化环境、丰富儿童文化资源;需要艺术教育回归生活,立足儿童文化的生长基地.  相似文献   

15.
交往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需要,也是儿童身心发展与社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当前网络交往已融入儿童的社会生活,成为儿童日常生活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儿童网络交往的类型、特征及意义阐释,揭示网络交往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与价值,分析网络交往存在的潜在危险以及儿童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目前校外教育开展中儿童文化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成人对儿童行为的干涉、对儿童权利的忽视、对儿童人格的不尊重,以及不良社会风气的污染.儿童文化应是自由而无拘无束、纯真而无邪质朴、乐观而信心十足、自主而积极主动的文化.儿童文化视野下枝外教育的价值追求应该为了儿童的自由与超越、和谐与发展,策略为关注儿童的需要,关注儿童自身的文化本...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互联网与当代人文教育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认为:网络如果得到科学的控制与开发,作为一种人文教育手段可以是精彩的;反之,就可能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障碍.由网络产生的"问题孩子"是当代教育问题的表象.网络游戏必须渗透主流文化,网络上的"性"展示是社会对青少年教育的不负责任.但是,无论如何,青少年的人格成长主要应该在现实的人际交流中完成,网络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儿童网络伤害可以分为"他者伤害"与"自我伤害"两种。形式多样的儿童网络伤害吁求我们建立合理的儿童网络安全保护体系。与美国相比较,我国作为一个信息化和法制化后发国家,应该在儿童网络安全的"他者保护"——法律保护方面加强研究,使相关立法更加专门化和专业化,执法上也需更加严格;在儿童网络安全的"自我保护"——儿童网络安全教育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中小学教育的扩展,随着网络对中小学学生影响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如何正确引导中小学生健康上网并从网络不断地汲取知识,成为中小学校管理者及教师普遍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今时代儿童的重要生活方式,儿童网络生活现状如何?对儿童发展有什么价值?本文以六名儿童的网络生活为例,描述了儿童网络生活的样态,展现了儿童网络生活多样化的目的与动机,通过对儿童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内在关系扫描,进一步透视儿童网络生活的内在价值。最后,以杜威的技术理论为依据,提出寻求具有内在意义的探究,是提升儿童网络生活质量与价值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