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暴秦的统治,项羽刘邦为了争夺天下又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貌似强大的项羽集团最终惨败给刘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感慨。综合分析,项羽的失败、刘邦的胜利是由许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但双方性格方面的不同特点,是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究竟在哪里?中文系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不同的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残酷的封建剥削迫使秦末农民大起义。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秦王朝为巩固地主阶级专政,一方面镇压奴隶主复辟势力,另一方面残酷剥  相似文献   

3.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以布衣出身,在秦末揭竿而起,投身于农民起义的大潮中,历经风险,建立起西汉王朝,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其本人善于纳谏、敢于纳谏,纳谏的特征亮点纷呈,作用显著。纳谏也成为刘邦用人、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治国手段。  相似文献   

4.
背景链接 这里节选的故事背景是秦末天下纷乱,群雄争霸。最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了争夺天下的决战,长达四年,史称“楚汉相争”。韩信本来是项羽的部下,却得不到重用,后来经丞相萧何力荐,被刘邦封为大将。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中国;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为秦代.在秦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中,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公元前202年即皇帝位(为汉高祖),重新统一中国,建立汉代.汉又  相似文献   

6.
匡美娥 《考试周刊》2013,(68):15-15
秦末农民战争的杰出领袖——刘邦与项羽,都有称帝的雄心壮志,但由于性格不同,最后以刘邦"威加海内"、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收场。本文重点对比分析刘、项两人不同的性格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邦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参加者。史学界的一些同志曾据此给他戴上“农民起义领袖”的桂冠。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有其探讨的必要,故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刘邦在推翻泰王朝统治中起了作用,但不能因此就说他是“农民起义领袖”。要作出比较科学的评价,首先需要弄清刘邦是抱什么目的,在什么情况下卷入起义洪流中来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大败秦军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战争的时间、交战双方、性质和结果——刘邦建汉.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显示了农民革命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9.
师:楚汉战争时,刘邦和项羽都实行了分封制,这两种分封是否相同呢?请大家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生:我认为两者性质相异。主要依据是二者代表不同的利益;项羽的分封代表了封建割据势力的利益,逆历史潮流而动;而刘邦的分封则反映了封建统一势力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生:对,两者在分封方面有很大差异,项羽盲目自大,缺乏统一天下的思想,而刘邦坚持统一思想。项羽是自觉地推行分封,而刘邦则是出于形势的被迫和策略的考虑。生:我不同意,项羽的分封是为了在称霸的形式上建立统一政权而采取的一种妥协退让的措施,与刘邦在目的、策…  相似文献   

10.
项羽是我国秦汉之际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在公元前209年跟随叔父项梁,在今江苏省南部起兵,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的号召,参加了轰轰烈烈的秦末农民大起义。陈胜牺牲后,项梁成为当时农民起义军的实际领袖。这个期间,项羽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公元前208年,项梁战死。宋义继任起义军统帅。起义军前往河北援救赵国的途中,宋义心怀一己之私,观望不前。项羽当机立断,矫命诛掉宋义,率军渡过黄河。公元前207年,巨鹿一战,秦军被彻底打败,被迫投降。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军进入关中。这时,刘邦已经在几个月前攻入关中,暴露出与项羽分庭抗礼、争夺天下的野心。进入关中的项羽,在军事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他被刘邦的表面恭顺所迷惑,放弃了消灭刘邦军事势力的打算。他自己也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形,在主持分封十八个诸侯王之后,撤兵东归。从此,项羽和刘邦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刘邦能在楚汉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实有赖于刘邦阵营内部两个强大的实力集团却封侯者集团和诸侯王集团。封侯集团由丰沛故人集团与归依集团构成。其中,丰沛集团对刘邦集团势力起着凝聚作用,是其实力核心,而归依集团是刘邦势力的谋略层,与丰沛集团归合,结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团结的作战和谋略核心,它是刘邦立于不败之地的智力基础和西汉初期政权的支撑力量。诸侯王集团的形成是刘邦在敌强我弱形势下迫不得已而采取的权宜之计,是双纯粹的利益目的结成的联盟,刘邦在起初对他们是重在利用,兼有防备,直至项羽破亡,双方反目,诸侯王遭到屠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秦王朝,存在仅15年就被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起来反抗暴秦,秦王朝最后被项羽、刘邦所推翻。  相似文献   

13.
刘邦进入关中以后,就“承秦之制”,重建了一整套赋役制度。虽然租税比起秦末来有一些减轻,有利于生产的恢复,但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一样,刘邦所推行的赋役制度,主要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广大贫苦农民却没有得到多大好处;反之,而商贾所承受的赋税负担又转嫁到农民身上,使农民遭受了残酷的剥削。这就是刘邦赋役制度的阶级实质。  相似文献   

14.
刘邦布衣集团经历秦末变迁与动荡后,以帝王将相身份掌控天下,占有并重新分配社会资源,拥有令人望尘莫及的权力和声望。出身卑微的布衣们通过艰苦奋斗成为高贵的帝王将相,攀龙附凤的皇亲国戚与功臣子侯和异姓王子侯同样获得莫大荣耀。从社会流动角度探讨刘邦布衣集团成员由布衣而将相的途径,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秦代的泗水郡是楚国旧贵族及普通民众与秦朝统治者矛盾最尖锐的地区。秦末,陈胜首先在此举起反秦的义旗,当地人刘邦等起兵相应,楚贵族项梁在江东起兵后也转战于此。他拥立的楚怀王心也以彭城为都,泗水郡成为原六国贵族民众反秦斗争的中心。及刘邦、项羽先后引军入关灭秦,刘邦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楚汉战争,泗水郡又成为其主要战场,著名的灵壁之战与垓下之战都在这里进行。垓下之战决定了项羽的败亡和刘邦的胜利,导致西汉王朝的建立。由此可见,秦汉之际,泗水郡的军事政治形势与秦朝灭亡、汉朝兴起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陈胜、吴广、项羽、刘邦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武装斗争,它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促使西汉政权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要求,促进了社会生产的  相似文献   

17.
秦末时期刘邦曾先后两次受命西征,项羽则受命北上救赵。关于刘邦西征和项羽北上救赵的行军路线,《史记》《汉书》记载简单分散,且颇有歧异。以往学术界或对此问题关注不够,或仅作了较为宏观而粗略的勾勒。通过仔细排比、辨析史料,对刘、项二人的行军路线作出更为细致的复原与分析,认为刘邦曾先后两次受命西征,项羽北上救赵在抵达安阳之前.其行军路线与刘邦两次西征的行军路线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刘邦经过几年征战,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他的身边有一个丞相,名叫王陵。说起王陵,还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呢。王陵是刘邦的同乡,原先王陵在沛县是个富户,论乡亲辈,刘邦还称正陵为兄呢!刘邦在家乡揭竿而起的时候,王陵也聚集乡党,带领数千人起事,并占领了河南重镇南阳。因为刘邦势力强大,再加上老乡之谊,王陵便率军归属刘邦。  相似文献   

19.
课本第 78页 :“刘邦是沛县人 ,秦时任乡间亭长 ,负责收税、征丁等事。有一次 ,他押送刑徒到骊山 ,……。”按秦末基层政权机构 ,有乡、亭之别 ,二者均直属于县。乡的官吏主要包括三老、啬夫、游徼。其中三老掌教化 ;啬夫主调解纠纷 ,收赋税 ,征徭役 ;游徼管巡察盗贼。亭是与乡同级的治安机构 ,其职能侧重于缉拿盗贼 ,并不承担收税征丁一类事务 ,很有点类似后代分设于地方的警亭或派出所。说刘邦“时任乡间亭长 ,负责收税、征丁等事” ,与秦末实际情况不符。“亭长”之职权$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九冶二中@徐敏…  相似文献   

20.
刘邦与项羽是秦末农民战争的领袖,二人都有称帝的雄心,但由于出身、性格、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影响,最后“刘胜项败”。笔者重点从“性格因素”入手,分析出二人的不同性格,及其对他们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