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汉末动乱时代,曹操在长期军旅生涯中写下了二十余首诗。本文结合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对其中一些代表作进行了分析。诗歌真实地反映了纷乱的社会现实,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士兵的疾苦深表同情和怜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求,迫切要求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诗人将昂扬的奋斗向上的精神与沉郁悲凉的心境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古朴苍凉、沉雄顿挫、慷慨激昂,具有振奋人心的悲壮美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豪杰纷争,群雄并起。就在汉献帝建安年间至魏国建立初期,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学诞生了。这期间,文学第一次从经史等文献中独立出来,上升到了“经国之大业”的地位。建安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不少作家能从汉乐府民歌吸取养料,在作品中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痛苦,表达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诗歌的格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有力,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并一直受到推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颇有影响。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其中,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堪称文坛领袖。曹操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3.
论曹操     
黄志基 《考试周刊》2008,(6):129-131
曹操,是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他统一中原,实行屯田制,对社会的发展,疆土的巩固,诗歌的发展,都做出了一定贡献,曹操形象一直颇受关注,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是写得非常成功的.罗贯中在塑造曹操时,集民间、历史、个人因素于一身,从而将一个光辉典范的艺术形象永远留在了人间.  相似文献   

4.
曹操,是三国时期地主阶级中颇有才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对曹操的评价,历来有毁有誉。五十年代末,史学界对曹操评价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多数同志同意为曹操翻案。近年来,有的同志又对曹操的评价提出了新的看法,本文拟就新近对曹操的评价问题的论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正>【专题任务】运用以意逆志的读诗方法,立体读取曹操、陶渊明两位诗人的人生取向。【预习任务】1.阅读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理解诗句内涵,找出诗中能够体现两位诗人人生状态的诗句。2.阅读曹操《却东门行》、陶渊明《杂诗(其二)》,感知诗人不同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6.
曹操是建安文学代表性的诗人,刘勰对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文心雕龙》中对于曹操文学创作的直接评价只见于《乐府》一章中,另外在《明诗》中对于曹操的诗歌创作只字未提,从中可以看出刘勰对于曹操的文学创作的评价是略带贬抑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与刘勰的生平环境以及其学术思想有关,也与曹操"古直"的创作风格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终分三国,论天下英雄。一个身材矮小、貌不惊人的智者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推进了历史的进程……一、走近曹操千百年来,在历史学家的笔下,曹操一直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形象。但伟大领袖毛泽东在研读历史人物时,曾为曹操正名:“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  相似文献   

8.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推进了建安文学的发展,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上,他的诗歌今存的不多,仅20余首,但这些诗歌如同一面广角镜,反映了东汉末年的全景社会,所表达的社会内涵非常丰富,特别是其中忧国忧民的人文思想,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一)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只有敢于反映社会生活真实的作家,其作品才能留传后世。曹操之所以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创作的写实精神。曹操创作最突出的特点是用诗歌反映了汉末魏初这个历史转变期的时代真实。首先,曹操的诗歌反映了汉末上层统治者的权利之争,终于导致天下大乱和人民惨遭苦难的生活。史载:中平六年(公元189),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何太后听政。此时太后的哥哥何进独揽大权。何进谋诛宦官,召董卓入京,事泄,宦官张让等杀死何进。董卓入京  相似文献   

10.
《洛神赋图》是东晋时期杰出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而创作的著名绘画作品。曹植,字子建,是魏晋时期著名的作家和诗人,生于公元192年,是曹操的小儿子。他自幼很有文学天才,作品乐观开朗,富有理想和抱负,曾被曹操所赏识,准备立为太子,这引起了哥哥曹丕的猜忌。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王位,千方百计对曹植加以迫害。悲惨的遭遇使他更清醒地认识了现实。他的作品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残酷的骨肉相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痛苦。传说曹植和他哥哥曹丕跟随曹操讨伐袁绍时,得到一美女甄氏,兄弟俩都爱上了她。但由曹操作主把甄氏嫁给曹丕了。曹丕做了魏帝以后,把甄氏立为皇后,但不久就被曹丕的宠妃郭氏害死了。到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进京朝谒,曹丕故意  相似文献   

11.
曹植作为建安文坛的晚辈和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文学创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都与曹操及"建安七子"有较大的不同,相应地,其创作风格也有较大的不同。作为文学大家,其创作风格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而且它呈现为一系列的对立和冲突,这主要包括:中和与慷慨、载道与抒情、端实与空灵、雅整与俗化、壮阔与柔婉等。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术界对建安四子,即陈琳、阮、刘桢、徐干归附曹操的时间,还存在着分歧。我们根据史料记载并结合建安四子的文学创作予以综合考证,得出结果如下:陈琳归曹是在建安十年,阮归曹是在建安二年,刘桢归曹是在初平三年,徐干归曹是在建安十年。  相似文献   

13.
建安之杰曹植,诗、赋、表成就斐然,论亦极有影响。他的论体文在其创作中占重要地位,充分反映了建安时期政治学术风气之变化,且内容多与政治紧密相关,风格则反映了其时通脱任性、辞采华美的文风。  相似文献   

14.
"三曹"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与七子互相辉映,彪炳文坛。曹氏父子创作了大量乐府诗,并且注重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这反映了长期以来在经学束缚下文人思想的大解放。曹氏父子的身份地位和皇室生活的经历对他们文学思想之形成有重要作用。父子三人均爱好乐府诗,并且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歌。曹操反对虚而不实的"浮华"风气,在创作过程中尚通脱、尚实、务尽。  相似文献   

15.
乱世呼唤英雄,建安时期是战乱的年代,形成了英雄崇拜的高潮。建安文人虽然普遍有着强烈的英雄情结,但是真正具备英雄气质并作出英雄行为的,除了曹操再无他人。建安文人处在时代和个人命运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有着悲凉慷慨的心理体验,曹操心境的悲凉还基于他对战争的人道主义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东汉末年,曹操利用袁绍的失误,抢先奉迎汉献帝于许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曹操正确运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为官渡之战的胜利和统一北中国创造了一些良好的政治、外交条件。与此同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负面影响也日渐增长,限制了曹操集团的发展,曹操也逐渐放弃了这一策略。“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人谋”的重要表现与结果,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曹操的个人素质与曹操集团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7.
曹植的《神农赞》《黄帝赞》等一系列作品将炎、黄二帝的形象分为圣人君王、神灵仙人、英雄领袖、典故人物四种。这些作品赞颂了炎、黄二帝厚生爱民的丰功伟绩,反映了曹植作为贵族阶层的炎黄观,暗合了他厚德爱民的思想,也寄托了他政通人和的愿望。同时,曹植创作的《黄帝赞》,为后世赞体确定了范式。曹植对炎、黄二帝的崇拜和赞美,反映出魏晋时期士人们的炎黄观和民族共同体观念,为炎黄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曹操的游仙诗虽然只有几首,但就游仙诗的创作领域来看,却是承前启后的。它上承秦汉乐府民歌和赋借虚幻世界以抒心志的创作传统,首次从文人的角度描绘虚幻世界的奇幻、瑰丽,抒发了自己暮年壮志未酬却壮心不已的痛苦忧虑,反映出诗人晚年的思想矛盾;向下则开启了曹丕、曹植、嵇康、阮籍、郭璞等人借游仙以述思的一代诗风。其创作手法对后世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无疑也有着积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安文人的傲才视物是时代造就的共同特征,建安散文风格的通脱任气,自然引发不同作家散文风格的差异。大体说来,建安的社会动荡与文人们的直面人生有一致性,文人在崇尚实用中使散文贴近社会政治和自我心性,相应表现出自然质朴的风貌。同时,文学传统的惯性对建安文人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文人好典雅的趣味与之融合,又使建安散文有了华美厚重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目前流行的曹丕《典论·论文》写于黄初初年、太子时期、建安十六年前后三说。作者倾向于太子时期说 ,然据文献推断《典论·论文》写于建安二十四年《与吴质书》之后。此时正值曹植、曹丕两派斗争激烈之时。结合《论文》写作时代之情势与其具体内容考察 ,曹丕创作《论文》不仅有其文学之目的 ,而且还有其政治、立言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