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社会的变革与文化的变革等方面对文化传统及传统的变革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并兼及现代文化思想理论建设问题的思考。认为文化传统的变革及对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健康态度”,就是要站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土壤上,广泛地吸收全部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作为自己文化传统的补充。从而促进“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得以健康地发展,并大步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对西方文化学习交流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过程的一隅。在对待中西文化上,和而不同(倡导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异而求和(寻求发展文化的共通性)、和衷共济(探求异质文化的共存之道)、和合共生(探求异质文化的共荣之道)无疑是一种正确的、共赢的态度。对待中西异质文化的态度,一要学习先进,二要立足国情,三要综合创新。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启示是:善于辨别,重视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异;立足国情,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放眼世界,正确分析对待异质文化;提高素质,注重对国民人文素养的培养。总之,以理性精神对待异质文化,不仅意味着治学的诚实和严谨,还意味着独立自主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翻译界目前存在的有关汉语的纯洁性正在面临挑战的观点,通过对从异化和归化,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以及历史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语言要随时代进步而发展,汉语也要从别国文化中吸收精华来增强自己的表现力与亲和力。在保持其自身特点的同时,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敢于吸收其他文化中汉语所缺乏的东西,以此来丰富自身,提高自己的表现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4.
写人作文,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讲授这一类型的作文时,着重从刻画人物性格的两个角度出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从人物对待“事”的态度这个角度写人从这一角度入手,首先要明确对“事”的态度包括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对困难的态度。其次,把对待“事”的态度划分为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两种。如对待学习的态度,有勤奋与懒惰之分,勤奋者,分秒必争,惜时如金;懒惰者,散漫自由,度日如年。对待工作的态度,有认真负责与敷衍塞责之异,认真负责者,一丝不苟,公而忘私;敷衍塞责者,马马虎虎,私而忘公。对…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文化观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及其走向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促进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冯友兰的文化观具有拥护历史唯物主义的倾向,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在新中国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问题上以及在中国新文化建设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等问题上,与毛泽东有相通或相近之处。  相似文献   

6.
日语外来语     
外来语是指日语中的借用语,是除了汉语的借用语之外,从西方各语言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被称为西洋语。而且很多时候都是用片假名来表示。因此也被称为片假名语。因此,日语中外来语很多,学习的时候经常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但是要想深刻理解日本人的想法必须学习外来语。其实在吸收外来文化上并不只是日本,汉语中也有外来语,这与日本对外来文化的接受有什么不同?从哪里传来的?带着这些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就日本外来语的起源、发展、作用、影响、以及中日的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做一下调查。本文首先介绍日本外来语的起源背景和发展现状。从哪些国家传来的最多?阐述给日本带来的影响,其次对日本外来语的积极方面,消极方面进行考查。最后从对待外来文化方面中日两国态度的不同进行考察。通过本文,对日本人对外来文化的接受态度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及对于外来文化和日本人的想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任何一个时代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如今,互联网、多媒体已经发展成熟,"多元化"成为最大的文化特色。中国人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何去何从,中国人应持有怎样的文化观念,是关乎中国文化发展的重大课题。孙中山的传统文化观和西方文化观都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对中国传统文化,他能革故鼎新,破立共存;对西方文化,他能实事求是,兼收众长。孙中山一直理性地对待中外文化,积极探索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契丹民族入主中原后,其帝王后妃写有一批富有民族风格的诗歌。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传统文化相互冲撞融合的艺术体现,反映了中原文化对契丹民族发生的深远影响。这一特殊的文学奇观,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各种外来文化的交流,既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又能够坚持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先进性、独立性,都有着诸多值得认真探讨和清醒反思的深远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五千年的文化沉积已经使中国有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体系。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我们是受用不尽的。但是,现在有些人却盲目地抛弃民族文化,单纯地去追逐外来文化。我国政府对待文化提出了八字方针——古为今用,西为中用。重点和难点就落在了"用"上。怎样去理解这个用字,对中国当前的广告设计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前是闭关自守,现在是彻底开放。这两个极端都是不能走的,没有学习就没有发展,没有特色就没有自我。"就我们中国而言,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不能得到继承和发展,那就是我们的失败。这种失败,不仅仅是我们一代人的问题,而是这一代人可能成为‘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败类。"对待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因素,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这种融入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推动了世界各国在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各国的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与碰撞。这种融合与碰撞使各国文化都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对待各种外来文化,我们在试探与摸索中一贯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兼容并包的态度。这种科学的态度,使得我国各个领域的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的带领下,体育、文艺、教育等等都发生了大踏步的飞跃。那么,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在多元文化发展的影响下,如何进行技工学校的舞蹈教学教学,从而使其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已成为技工学校舞蹈教育的重点。本文从多元文化视野出发,来阐述对技工学校舞蹈教学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在多元文化交融下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护和推动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多样性文化交汇融通过程中,青年学生要达到文化的自觉,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积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借鉴外来文化.承担起先进文化传承与创造的历史使命。高校也应通过建设优秀的大学文化为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内外环境大体相同的两大改革结果却大相径庭——中国的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日本的明治维新却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进入近代的国家。其中的一个内在原因是两者接受外来文化的心理不同。近代以前,中国文化以向外辐射为主导致近代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表现出漠然、不屑甚或戒备、抵触。而日本处于文化低势能地带、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文化总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摄取欲。  相似文献   

13.
远古时期的中国神话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欲望.这类神话以人类中心主义和征服自然为特征,从中体现出的非生态思想,或从文化根源上影响了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为此,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把学生的良好情感态度的培养放在一系列教学活动的首位。这就必须要求我们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的活动中。如何在设计教学方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关注我们小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这是我们每小学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也是必须要努力研究的课题。本文作者从自身教育教学的角度谈及的相关话题对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急剧动荡的跨文化交流局面中,比较文学学者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态度:狂热,憎恶和亲善.这三种态度中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本文试图分析如果处于平等地位,文化的整合是否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两种异质文化,儒佛在道德伦理、人生虚实和因果报应等方面存在着冲突,在长期的论争中,双方不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佛教在吸收了中国儒家的伦理思想后,逐渐成为中国化的佛教。儒学通过对佛教思想的吸纳,构建了儒学的本体论,为儒家"亲亲"、"仁民"、"爱物"、"等差"的伦理政治找到了形而上的根据。两者的成功结合,启示我们一方面不同文化思潮之间冲突与融合,可以促进人类文化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有利于本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内外环境大体相同的两大改革结果却大相径庭——中国的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日本的明治维新却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进入近代的国家。其中的一个内在原因是两者接受外来文化的心理不同。近代以前,中国文化以向外辐射为主导致近代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表现出漠然、不屑甚或戒备、抵触。而日本处于文化低势能地带、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文化总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摄取欲。  相似文献   

18.
色彩审美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反映形式,它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具有其时代的差异性.中国传统的五色体系从其产生到发展成熟经历了漫长的时代变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并一直延续到今日.而当代设计所处的语境是一个高度融合的时代,信息与技术的交流跨越了国界,文化的碰撞势必会引发对待传统文化的探讨.中国作为东亚文化的核心,理应以宽容、开放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但同时更需要保持本国家、本民族的审美特点,即保持一种"差异性",保持高度的民族自信心.研究、继承与发展传统色彩观,形成适合时代需要的色彩设计语言即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引领社会思潮,具有自觉的问题意识,解决时代中心课题;走群众路线,确立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解释范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护文化的价值质点,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的主要经验,合目的性与规律性,对于新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人类社会中独特的社会历史和精神文化现象,同时,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内容繁杂的宗教文化。宗教与宗教文化将长期存在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们要科学地对待宗教和宗教文化,积极引导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要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主义大繁荣大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宗教观和无神论教育,积极研究和发掘宗教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减少、抑制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