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植物病原菌在生态系统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长期氮沉降如何影响植物病原菌群落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在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进行了原位氮添加试验,共设置了4个氮添加梯度。2021年7月,采集了土壤、植物根系和叶片样品。利用16SrRNA和18SrRNA测序技术,探讨氮添加对土壤和植物共生病原菌群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叶片细菌和真菌病原菌多样性,降低了土壤细菌病原菌多样性;氮添加引起根际和根系内生真菌病原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未显著改变土壤、根系和叶片细菌病原菌群落结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NO-3-N、MBN和MBC是影响土壤和植物细菌和真菌病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基于上述,氮添加可能通过改变土壤性质,进而影响土壤和植物病原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温度对厌氧土壤消毒处理消除连作障碍因子的影响,以番茄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对照、10℃、20℃、30℃和40℃处理,置于生化恒温培养箱内,密封处理3周。结果表明,不同温度ASD处理均可使土壤pH显著升高、EC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TOC)、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低温(小于10℃)ASD处理不能完全消除土壤累积的NO-3,高温(40℃)ASD处理中NH+4含量显著升高;不同温度ASD处理中细菌数量显著增加,高温(40℃)ASD处理中真菌、尖孢镰刀菌数量均显著降低。可见,高温(40℃)ASD处理效果最好,不同温度ASD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TOC、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连作百合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连作对龙牙百合和铁炮百合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连作2年、正茬的龙牙百合和铁炮百合根际土壤细菌群落进行16SrDNA基因V3+V4区域测序。结果显示:4个百合根际土壤样品中的有效序列注释为14068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α多样性指数表明,连作提高了龙牙百合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降低了铁炮百合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表明,连作、正茬的龙牙百合和铁炮百合之间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相对较大。细菌在门、属水平的相对丰度气泡图分析表明,龙牙百合和铁炮百合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优势菌门都主要有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伯克霍尔德菌属、玫瑰弯菌属、芽单胞菌属、未命名Chloroflexi_bacterium属分别是正茬、连作2年的龙牙百合和铁炮百合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最优势菌属。连作2年后变形菌门、拟杆菌门菌群丰度的下降以及绿弯菌门菌群丰度的升高可能是铁炮百合更耐连作的原因,连作2年后变形菌门、拟杆菌门菌群丰度的升高以及酸杆菌门、放线菌门菌群丰度的下降可能是龙牙百合不耐连作的原因。研究结果对揭示百合连作障碍形成的原因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白天鹅栖息地与非栖息地在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的异同,并针对天鹅主要栖息地的优势微生物类群进行生态服务功能研究,结果显示:湿地优势微生物与变形菌属、芽孢杆菌属、链霉菌属等有较高相似性,天鹅栖息地微生物多样性高于非栖息地,变形菌属和链霉菌属微生物生态服务功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4种落叶果树土壤根际真核生物结构多样性,对石榴、桃树、银杏、樱桃土壤根际真核生物结构的多样性进行测序、分析。共得到2 368个OTUs,银杏样品的辛普森指数相对较低,香农指数相对较高,显示该样品群落多样性相对较高,银杏样品的ACE指数和Chaol指数都比其他样品高,表明银杏样品群落丰富度相对较高。在属水平上,石榴样品真菌群落有4个真菌优势菌属,主要是毛壳菌属(18.68%)和镰刀菌属(6.77%)。桃树样品真菌群落有5个真菌优势菌属,主要是镰刀菌属(8.87%)和毛壳菌属(7.00%)。樱桃样品真菌群落有6个真菌优势菌属,主要是毛壳菌属(22.66%)、镰刀菌属(15.91%)及被孢霉属(11.16%)。银杏样品真菌群落有7个真菌优势菌属,主要是毛壳菌属(9.08%)和Parastagonospora(5.83%)。4种果树样品的优势类群主要是真菌,不同果树样品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臭鳜鱼是我国传统的发酵鱼制品,臭鳜鱼的品质与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有密切联系.为了研究臭鳜鱼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本实验采用16S rRNA测序分析不同发酵时期的臭鳜鱼体内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通过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预测臭鳜鱼在发酵过程中,逐渐表现出适应原料发酵要求的功能群落,并且这些功能群落在臭鳜鱼发酵条件下大量增殖,占据主导地位,提升了细菌的总体丰度.在门水平上物种相对丰富度Top5的物种分别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和弯曲杆菌门,厚壁菌门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逐渐占主导地位,是发酵中后期(发酵第6-10天)的优势菌种.在属水平上,发酵中后期的嗜冷杆菌属、漫游球菌属和乳杆菌属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可能对发酵鳜鱼风味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结果表明臭鳜鱼不同发酵时期的细菌多样性具有明显差异,同时本研究也为臭鳜鱼标准化发酵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昆明3个不同工艺流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中的硝化细菌的组成和丰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群落中都含有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的氨氧化细菌、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的亚硝化细菌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的亚硝化细菌.它们的丰度范围分别在1.9%~4.2%,2.4%~4.1%和0.3%~0.7%之间,它们是污水处理厂中起主要作用的硝化作用菌群.这些由基因探针标记的氨氧化和亚硝化菌群的丰度在不同污水处理厂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污水处理工艺的不同是造成丰度差异的主要原因,但具体的影响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邯郸构建了二级串联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污水净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较稳定,系统对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在25%~65%、29%-94%、30%-80%之间.在相同的水力负荷下,植物生长状况良好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明显高于植物生长状况差的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子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和稳定性明显好于表层人工湿地系统.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受温度和季节影响较大,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去除率远远高于温度较低的冬季.  相似文献   

9.
辣椒青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河南扶沟、江苏南京和淮阴等地的辣椒、番茄和黄瓜植物根围土壤中分离到100个细菌菌株.采用抑菌圈-定殖力双重测定法,筛选出5株终定植密度大于104cfu/g根、抑菌能力较强的细菌菌株;并对5个生物防治菌进行了生理生化测定.结果表明,5个生物防治菌分别属芽孢杆菌属、沙雷氏菌属、假单孢菌属和肠杆菌属.  相似文献   

10.
《湘南学院学报》2017,(2):35-40
目的:对衡阳市区公共场所的秋季空气微生物(细菌和真菌)进行采样和分析,了解衡阳市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分布.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分别在2014年10月10日、20日、30日,分上、中、下午三个时段对交通枢纽区、公园绿地区和文教区三个功能区,按照GBT18204.3-2013,对细菌和真菌进行采集和培养.结果:衡阳市10月份空气细菌菌落数为3116 CFU/m3、真菌菌落数为1984 CFU/m3、真菌菌落数为1984 CFU/m3、微生物总数为5101 CFU/m3、微生物总数为5101 CFU/m3.交通枢纽的空气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公园绿地和文教区.10月中旬的空气微生物含量高于上、下旬.同一天的空气微生物含量,下午高于上、中午.结论:衡阳市10月份的空气微生物污染为微污染,且在不同功能区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研究化学肥料和有机肥处理条件下,茶园酸性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以及氮素转化相关功能酶基因丰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创新要点:研究肥料、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对茶园酸性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以及氮素转化相关功能酶基因丰度的影响。研究方法:应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分析茶园酸性土壤中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研究茶园酸性土壤细菌、古菌、硝化作用功能酶基因(细菌和古菌amoA基因)和细菌反硝化作用功能酶基因(narG、nirK、nirS和nosZ基因)丰度的时间变化规律。重要结论:茶园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受到肥料的影响,并随着取样时间有显著的变化。细菌、古菌和古菌的amoA基因的丰度在7月份最小,而细菌的amoA基因和反硝化作用功能酶基因(除nirK基因)的丰度在9月份最小。有机肥处理增加了细菌、古菌和氮素转化相关功能酶基因的丰度,但化学肥料的施用对菌群及功能酶基因丰度的影响较小。土壤温度显著影响了土壤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土壤含水量与细菌反硝化作用功能酶基因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细菌、古菌及功能酶基因丰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评价毒死蜱施用后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对降解功能菌株进行分析。创新要点: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揭示了毒死蜱施用后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并对试验土壤中的降解菌群进行分子鉴定。研究方法:将农田土壤用终质量分数5 mg/kg和20 mg/kg毒死蜱处理,同时以不施用毒死蜱为对照,定期采集土样进行毒死蜱残留测定并提取土壤DNA。将提取的土壤总DNA作为PCR反应模板,细菌群落结构分析采用对大多数细菌16S rRNA基因V3区具有特异性的引物GC-341F和517R,真菌群落结构分析采用ITS区特异引物对GC-ITS1f和ITS2f。DGGE图谱经Quantity One软件进行数字化分析,各泳道中的条带经标准化处理之后,条带的相对光密度构成一个矩阵,用Matlab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用Dice法计算相似性指数CS,用MEGA 4.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聚类分析。之后,采用LB、察氏和高氏三种培养基结合的纯培养分离方法,从毒死蜱处理土样中分离具有降解功能的菌株。分别提取纯培养物的染色体DNA,利用ERIC-PCR对分离到的降解菌进行基因组指纹图谱分析,将典型肠杆菌基因间的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指纹图谱类型的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细菌和放线菌)或ITS区(真菌)扩增并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基因库,并进行BLAST比对,初步确定降解菌株的分子地位。重要结论:本实验条件下,毒死蜱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5 mg/kg和20 mg/kg毒死蜱浓度下的降解方程分别为y=5.252e-0.09x和y=19.41e-0.08x。DGGE指纹图谱显示,毒死蜱施用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对照相比发生很大改变,且毒死蜱处理样品真菌群落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见图2b);主成分分析显示,毒死蜱处理样品与对照明显分在2个不同的区域,充分表明毒死蜱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迅速且持久(见图3b)。毒死蜱处理样品细菌群落结构只在试验前30天与对照相比明显不同,60天时已经恢复对照水平(见图2a),同时主成分分析图上,毒死蜱处理样品与对照也越来越靠近,最后聚在一起(见图3a),说明毒死蜱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短暂。最后,获得了9个典型的ERIC型毒死蜱降解菌株。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的传统方法,包括平板培养法、电镜方法和染色法等,对取自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的9个盐碱地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地区石油污染的盐碱土中有丰富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资源,通过进一步的生理生化实验分析,大部分微生物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该实验研究丰富了耐盐微生物资源,并为进一步分离耐盐解烃微生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人工湿地脱氮进程,选用菖蒲(Acorus calamus)、香蒲(Typha orientalis)、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三种湿地植物,于常温域15~25℃下测定其根际土壤含水率、氨氮、硝氮、硝化作用强度,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考察植物根际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的丰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期间香蒲根际土壤的硝化作用强度最高,平均为2.03 mg/(h·kg),其次为黄菖蒲1.74 mg/(h·kg)和菖蒲1.65 mg/(h·kg).FISH技术表明湿地植物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数量级为10~(10))高于古菌(数量级为10~9),AOB为氨氧化过程的优势菌群.3种湿地植物根际AOB的数量从高到低(以湿土计)依次为:香蒲(1.88×10~(10)g~(-1))、黄菖蒲(1.23×10~(10)g~(-1))、菖蒲(5.07×10~9g~(-1));AOA的数量从高到低(以湿土计)依次为:黄菖蒲(4.00×10~9g~(-1))、菖蒲(3.52×10~9g~(-1))、香蒲(3.48×10~9g~(-1)).该试验结论为人工湿地脱氮的植物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认识发酵茶酒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发酵品质,将夏秋茶与酿酒原料进行混合固体发酵,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茶酒酒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构成进行解析,对成品酒基本理化组成、茶多酚含量及香气物质进行分析,并对发酵茶酒的抗氧化功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发酵茶酒酒醅共检测出细菌2个属,真菌10个属,其中乳杆菌属、Cutaneotrichosporon、复膜胞酵母属和Geotrichum为绝对优势菌属。发酵茶酒的pH、酒精度、总酸和总酯等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并检测出特有的茶多酚物质,其含量高达14.8±1.31mg·kg-1。发酵茶酒的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30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6.93%,主要为醇类、酯类、醛酮类和有机酸等,具有茶酒独特的风味。相比于对照组,发酵茶酒具有更显著的ABTS、DPPH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其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9.76±0.06)%、(57.01±0.49)%、(48.20±2.35)%。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发酵茶酒酒醅的微生物菌群组成,并为茶酒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杭州西溪湿地首期保护工程后浮游生物的生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调查了西溪湿地(Ⅰ~Ⅳ站)浮游植物和轮虫群落的属(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并将水质理化参数与生物群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4个采样站共发现8门56个属藻类,年平均密度为1.110×108cell/L,优势属为小球藻属(Chlorella)和隐藻属(Cryptomonas).记录轮虫30种,平均生物量1.202 mg/L,优势属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和晶囊轮虫(As-planchna).湿地藻类密度对数与水体中的CODMn指数和电导率之间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湿地疏通工程后间隔一年,春季水质的CODMn指数和电导率显著下降,水体中藻类密度和轮虫生物量显著减少.并且影响藻类多样性指数的水体电导率因子不复存在,影响轮虫多样性指数的主要环境因子也由水体电导率取代了高锰酸盐指数.藻类密度较低的Ⅱ站和Ⅲ站,能保持浮游生物内部群落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玻璃珠法从高温堆肥样品中进行了微生物总DNA的提取,以细菌16S rRNA基因 V3区通用引物进行了PCR扩增,随后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其微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玻璃珠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得高质量的堆肥微生物总DNA,所得的DNA分子片段在15kb以上,使用细菌16S rRNA 基因通用引物(27F和1492R)对总DNA进行PCR扩增,获得了近全长的16S rDNA序列(约1.5kb);DGGE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提取到的DNA种类较为丰富,多样性较好,能够进一步应用于群落结构分析.因此,玻璃珠法提取的DNA可以用于堆肥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寻找高产琼胶酶的微生物新资源,促进琼胶低聚糖的研究与开发,本研究自多个土壤样品中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借助于卢戈氏碘液染色法进行琼胶酶生产菌的筛选,通过DNS-还原糖测定比较不同微生物的产酶特性,克隆、分析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子鉴定。最后得到1株胞外琼胶酶活性较高的土壤细菌,鉴定至Paenibacillus属,命名为MY03菌株;分子鉴定表明Paenibacillus sp. MY03是产琼胶酶细菌家族中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19.
峨眉山珙桐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峨眉山珙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珙桐林珙桐根际和非根际两种土壤样品,分别进行微生物的分离、测数,并根据菌株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等,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珙桐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共得到细菌菌株85株,分属于9个属;放线菌菌株28株,分属于2个属;真菌菌株13株,分属于5个属.同一地区珙桐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珙桐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20.
应用高效微生物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复合细菌降解水中污染物,对其修复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微生物4 d后出现修复效果,20 d修复效果达到最佳状态,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1.-a)都大幅下降;微生物最佳投加量150 mg/L,投加周期4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