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校技术转移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措施.我国大力扶持相关高校创新项目,然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探讨在个体层面上,推动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影响因素;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研究高校的激励政策,提出不同的激励机制,以对科研人员的内在动机产生不同的激励影响,为高校采取的激励措施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的激励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将科学知识顺利转化为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制造中去显得更为迫切.高校在一个国家中承担着培养人才、知识生产和技术创造三项任务,在技术开发与转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结合我国高校技术开发与转移的现状,分析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构建对高校技术开发与转移活动产生更大激励作用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教育日益发展,但其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对现存问题的揭示和反思有助于帮助管理者解决高校大量科技创新人才的低效运转和高比率流失的困境。文章尝试从竞争与团队文化建设、管理与自主权力下放以及激励手段选择等多方面入手,以现代管理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为依据,深入探讨现阶段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激励中的若干问题和误区。  相似文献   

4.
如何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学界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以高校技术转移研究的中外比较为主线,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基于1980—2020年国内和域外2975篇文献系统梳理高校技术转移理论研究进程与国际比较,剖析技术转移全过程中教师主导的成果披露、高校主导的转化交易、政府主导的权益激励的热点议题。结果表明:过去40年高校技术转移研究呈现出美国、欧洲、中国三强局面,议题设置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外比较分析发现美欧学者是在市场经济规则下开展科学性与普适性的议题研究,侧重使用市场机制解决微观主体的经济决策优化问题;中国的研究则聚焦宏观公共政策和本土化实践,主要借助非市场化的激励型政策工具;同时,面向高校技术转移全过程的微观主体行为策略研究正在成为新的热点。我国关于高校技术转移的研究对比美国和欧洲虽然起步稍晚,但是已经具备赶上甚至超越的优势。未来,开展高校技术转移研究需要兼顾客观规律性与中国特殊国情,应基于“问题—目标—手段”的分析框架,聚集教师、高校、政府三个研究维度开展全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校技术转移:从营销视角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市场营销的视角考察我国高校的技术转移。探究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市场营销属性,讨论高校技术转移的战略营销要素的内容,给出了在高校技术转移中应用市场营销学概念和原理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涵义。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和国内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怎样保护高校知识产权,也是我国高校科研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流失所制定的对策,探讨高校管理的人才激励角度进行阐述,旨为进一步完善高校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对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的贯彻执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结合公共治理理论,阐述技术转移治理的概念,并以比利时鲁汶大学联盟为例,对高校的技术转移内外部治理结构进行探讨。在总结其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激励机制、协同互作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治理语境下的高校技术转移发展路径,为推进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治理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阳  刘文飞  丁堃 《科研管理》2022,43(7):189-199
基于我国高校已转移的发明专利,筛选出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17500条数据,这些发明专利作为高校技术转移活动中专利技术的载体,是分析高校专利技术转移产出的直接数据来源。以知识转移理论为基础,从转移方、接收方、技术知识特性及技术转移路径四个层面对绩效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弥补了现有指标中收益指标过多,评价指标不易获取且分散,实证操作困难等不足。同时应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238所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位于第一梯队,哈尔滨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位于第二梯队,重庆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位于第三梯队,属于同一梯队的高校,虽综合得分相近,但其绩效表现形式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探讨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补助政策实施情况,安徽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政策实施总体呈现出技术转移总量提升,综合效率较高特征.企业和高校院所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持续提升,产学研合作更加紧密;企业技术转移主体地位逐渐凸显.同时,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激励政策尚待完善;高校院所对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较弱,激励措施不足;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热情、接纳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从技术供给方、技术接纳方、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平台三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而科学转化为技术无疑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在对技术转移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的方式和不足。本文也结合国外高校的技术转移方式,对我国高校的技术转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长期困扰着科技与创新领域,新修订的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国版“拜杜法案”)下放收益处置权,以激励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大学对此如何响应关系到政策的激励效果。通过政策文献计量与访谈调研的质性方法,基于113份中国研究型大学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办法,分析了大学针对中国版“拜杜法案”的政策响应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大学出台的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在内部利益主体分配方案上呈现异质性特征,相比于以“985“、“211”工程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中国的地方性大学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回应更“积极”,科技成果转化意愿更高。进一步,基于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理论及大学自组织性理论,尝试提出了中国大学响应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表现的解释框架,一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及组织体系给予的“压力性”回应,二是基于大学的使命定位、自身特征产生的内生性动力,两者合力导致了大学的政策响应特征。激励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的内在自主性,并关注地方性大学在技术扩散与应用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蒋开东  詹国彬 《科研管理》2020,41(4):123-130
高校协同创新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载体,也是推动我国自主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本文立足于共生理论,旨在建构一个新的高校协同创新分析框架,通过考察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及共生环境的结构关系,分析共生理论模型嵌入高校协同创新的实践模式,进而厘清“单利共生-差异互利共生-均衡互利共生”的实践演化逻辑。在此基础上,从建构协同创新共生化良序系统、重塑共生化协同创新组织形态、搭建区域互利共生文化平台等维度出发提出了优化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的路径选择,以期构建和完善高校协同创新共生一体化治理体系,全面提升高校协同创新的能力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康华  吴祖光 《科研管理》2020,41(5):172-181
本文采用2006-2015年7739家上市公司的Pool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内部晋升激励体系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OLS回归的结果显示:VP级高管晋升激励与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支持公平理论;非VP级高管晋升激励与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支持锦标理论;普通员工晋升激励与研发投入不相关。这一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不同主体的晋升激励的经济后果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徐宁  徐向艺 《科研管理》2013,34(9):46-53
基于创新经济学的组织控制理论推动了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从"价值分配"到"价值创造"的演进。本文从促进技术创新这个重要维度对高管激励效应进行重新界定与测度,并运用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对薪酬激励、股权激励以及控制权激励等主要激励契约之间的交互关系及其对技术创新的整合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股权激励在薪酬激励与控制权激励的双重调节作用下,对高科技公司的技术创新具有促进效应,即三者的整合,而非单一机制对技术创新产生作用;具体而言,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存在互补关系,与控制权激励之间存在互替关系。因此,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应在高科技公司内部建立以强化股权激励、稳定薪酬激励、弱化控制权激励为特征的高管激励整合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机制设计理论出发,分析了高校科研管理的特点,提出运用激励相容原理进行科研管理制度的建立。以浙江大学为例,对高校管理这一庞大系统工程进行了剖析,强调在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中要以人为本,在构建良好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时,要从办学理念、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研成果和管理专业化等方面来考虑,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内生性视角下高管层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海帆 《软科学》2009,23(12):22-29
利用2001~2007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从内生性的视角研究了高管层内的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验证了锦标赛理论与行为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薪酬差距存在内生性。在控制这种内生性后,薪酬差距对业绩的影响呈现倒U型,即薪酬差距在扩大的过程中会导致业绩先提升后下降。这是因为当薪酬差距较小时,这种差距水平给薪酬接受者带来的不公平感较小,因此金钱激励的正面作用超过了不公平感的负面影响,此时加大薪酬差距有利于业绩的提升,锦标赛理论起主导作用;但当薪酬差距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不公平感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大,逐渐抵消了金钱激励的正面作用,此时薪酬差距对业绩的总影响表现为消极影响,行为理论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专利评价体系是对专利进行分级管理、推进专利转化、提升高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熵权理论,从专利技术性、法律性和申请人主体三个维度筛选评价指标,选取了适用于中国高校专利状况的15项专利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提出熵权法权重计算模型,并对17所高校在2011、2015、2019年提交的专利申请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分析了专利质量指标权重演化,并基于时间轴和院校间横向得分对比,得出高校整体专利质量的提升及目标高校专利呈现分化等结论。构建的评价体系可为高校专利分级管理、知识产权运营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大学科技活动的特点,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科技活动评价指标体系。为有效反应时间、空间等因素与大学科技活动的演变关系,引入激励控制线构建了双激励控制线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将离散信息的动态评价问题转化为连续信息的动态评价,实现对科技活动在时间上的离散和动态集结,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我国不同区域的10所代表性研究型大学在2002—2009年的科技活动进行了动态实证评价,通过激励控制线引入决策者的经验知识,各研究型大学在各时间点上的"激励"与"惩罚"面积及演变特征,结合评价结果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做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9.
熵理论下的大学国际化动力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照耗散结构所要求的条件,证明中国大学国际化动力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而利用熵变理论对中国大学国际化动力机制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技术、制度、管理以及知识创新,中国大学国际化子系统可以从相应的环境中增加内能流流动,从而为该系统引入更多的负熵流,以提高中国大学国际化的主动力以及从动力,实现中国大学国际化动力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TRIZ理论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最具前途的技术创新理论,指引着高等学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学校的发展方向。因此,本文论述了TRIZ理论培训融入本科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对新建地方本科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