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体育锻炼对老年人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各家看法不一。伯尼斯泰(Benestad 1965)发现13名70—80岁老年人,经过5—6周间歇训练后,直接测量最大摄氧量没有变化。这可能是由于该受训者开始的适应水平较高(每公斤体重每分钟最大摄氧量为27毫升、1.21毫克分子),或测定方法简单所致。与此相反,伯瑞等人(Barry et al 1966)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我国优秀青少年冰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状况。对24名优秀青少年冰球运动员身体训练期的运动能力进行监控,测定其Yo-Yo间歇恢复测试(YIRT)指标及血乳酸、心率、最大摄氧量等运动能力指标,并探讨运用YIRT监控冰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身体训练后青少年冰球运动员YIRT成绩和最大心率具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YIRT后的血乳酸具有显著性提高(P〈0.05),最大摄氧量无差异(P〉0.05)。表明青少年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能力有所提高,可以推断青少年冰球运动员身体训练供能是以糖酵解系统为主,有氧氧化系统为辅,磷酸原系统参与部分动作的模式。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YIRT与血乳酸具有一定相关性。建议应进行长期、阶段性的连续监控研究。  相似文献   

3.
(5)最大摄氧量跑的速度同摄氧量成正比。因此,长跑中摄氧量越是大的人越是可能跑出快的速度,创造优秀成绩。日本女子长跑选手每公斤体重的最大摄氧量在56.8—72.7毫升/公斤/分(平均62.6毫升公斤/分)范围内(表1)。这个值大约是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体育学院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间歇性低氧刺激,观察刺激前后递增负荷运动心率、通气量、摄氧量及定量负荷时血乳酸的变化,探讨间歇性低氧刺激对人体最大摄氧量及通气阈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分两个阶段,每阶段做两次运动负荷。12名体育系男生在实验室常氧条件下在跑台上采用Bruce方法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间隔3天后进行75%最大摄氧量的定量负荷运动,运动时间为9min,定量负荷后立即进行连续7天,每天1h的12%~10%O2的常压间歇性低氧刺激。低氧刺激完成后第二天再次进行上述两种运动方案。在极限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前后分别测定心率(HR)、递增负荷至力竭时间(t)、最大摄氧量(VO2max%)、血乳酸(Bla)及定量负荷时Bla等指标。结果:(1)低氧刺激后,递增负荷至力竭运动时HRmax增加(P0.01),VEmax上升(P0.01),呼吸商(R)增加(P0.05),t明显延长(P0.05),Bla明显增加(P0.05),定量负荷运动Bla显著降低(P0.05);(2)间歇性低氧刺激后通气阈时,HR、VE、VO2max%、HRmax%均显著性变化(P0.05),其中VE、VO2max%低氧刺激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经过间歇性低氧刺激,受试者在进行递增负荷的力竭性运动时运动时间明显延长,心率在运动后增加,人体通气阈时相对应的心率百分数、最大摄氧量百分比、肺通气量均明显提高,这表明人体有氧耐力和极限负荷运动能力均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5.
③运动能力鉴定,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慢性疲劳。慢性疲劳的运动员运动能鉴定通常表现最大作功能力及最大血乳酸水平降低。Costill曾报告一例过度训练的越野跑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不变而奔跑能力降低,即在一定摄氧量下奔跑速度降低。我们和其他研究者发现,过度疲劳和交感型慢性疲劳时,心率和亚极量负荷时摄氧量增加,而血乳酸浓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19名非训练男性受试者比较运动中血乳酸增加的4项指标与有氧能力和12分耐力跑成绩的关系。四项指标如下: 1.乳酸通气阈(LT):即在递增负荷试验中血乳酸开始增加高于安静水平时的摄氧量。 2.乳酸通气阈1(LT 1):血乳酸超过安静水平1mM/L时的摄氧量。 3.乳酸勇气阈2(LT 2):血乳酸(?)M/L时的摄氧量。 4.乳酸积累时象(OBLA):血乳酸达4mM/L时的摄氧量。以上四项参数和最大摄氧量(VO_(2max))分别是14.5±3.7,22.5±4.3,22.2±4.5,30.2±5.2,36.0±5.1毫升·公斤~(-1)·分~(-1)。12分跑平均距离为2356±160米。试验结果是: 1) 各乳酸参数(LT、LT 1、LT 2、OBLA)彼此高度相关。 2) 所有的乳酸参数与VO_(2max)及耐力跑成绩高度相关。 4 项参数中,LT与VO_(2max)相关程度最高,结论是:LT是表示机体有氧能力和耐力水平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男子曲棍球运动员集训期间心率进行监测,探讨心率监测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特殊优势,分析曲棍球训练或测试过程中最大摄氧量测试、YO-YO测试、间歇跑测试心率的变化,探讨如何使用心率监控图来指导正确的运动训练。最后通过心率监控图观察最大摄氧量测试、YO-YO测试、间歇跑测试的心率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研究是不同的运动方式对摄氧量(Vo_2)、心率、血乳酸和丙酮酸的影响。因此,我们用踏车(TR),功率自行车(up),仰卧式腿测功计(SU)三种运动方式对没有训练过的男性受试者进行了测试。用 TR 测量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数(%V-o_2 max)和 Vo_2/体重比用 up 或 SU 测乳酸水平在2,3和4mmol/1方面有较高的意义。用 TR 测心率比用 SU 测乳酸在2,3和4mmol/1水平同样有较高的意义。血乳酸与%  相似文献   

9.
女子手球运动员力竭运动后HRV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地:HRV是近年比较关注的无创性心电检测指标之一,可用于评定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本实验研究力竭运动后女子手球运动员HRV时域和频域各参数的变化,探讨HRV作为运动训练监控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OMEGA-WAVE仪测定19名女子手球运动员安静状态下和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后恢复到正常心率的5分钟心电图,得出其安静状态和运动后的SDNN(R-R间期标准差)、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均方根值)、SDSD相邻间期差值的标准差、TP(总功率)、LF/HF、HFnorm(标化的HF功率)、LFnorm(标化的LF功率)。结果:力竭运动后SDNN、RMSSD、SDSD、TP、HFnorm都明显下降、LFnorm升高(P<0.01),LF/HF明显升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19名队员的平均最大摄氧量和最大心率分别是VO2max39.76±2.34(ml/kg.min),HRmax180±9(b/min)。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血乳酸与运动成绩间的关系,通过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做些论述。 血乳酸指标的意义 一般人用最大摄氧量的50%—60的强度,耐力运动员采用最大摄氧量的百70%—80的强度时,血乳酸指标值就开始上升。乳酸的产生率,慢肌纤维是0.25微升/公斤/秒,快肌纤维是0.5微升/公斤/秒,快肌所占比例较高。有的研究报告指出,人在  相似文献   

11.
田中  崔书强 《体育科研》2013,(5):64-66,71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评价方法,为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方法:以备战伦敦奥运会国家皮划艇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包括8名男子皮艇、7名女子皮艇和6名划艇运动员。利用皮划艇测功仪采用逐级递增负荷至力竭测最大摄氧量、利用4级1 000 m递增强度划船测试乳酸阈(4 mmol/l对应的船速)。结果:伦敦奥运周期我国优秀男子皮艇、女子皮艇和划艇运动员的绝对最大摄氧量分别为(5.25±0.22)l/min、(3.58±0.22)l/min、(4.85±0.13)l/min;相对最大摄氧量分别为(57.28±3.8 1)ml/(kg·min-1)、(50.92±3.78)ml/(kg·min-1)、(54.72±5.3)1ml/(kg·min-1),,经过3个月训练后男子皮艇和划艇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无明显变化,女子皮艇运动员明显提高;男子皮艇、女子皮艇和划艇运动员乳酸阈船速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都明显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11.92%、3.77%和14.37%。结论:我国伦敦周期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高于国际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平均水平,和最大摄氧量比较,乳酸阈表现出更好的训练可塑性,能够更为准确的反映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我院田径队短跑组运动员服用甲壳素(C hitin)前后,机体在激烈运动后血乳酸浓度、血细胞形态、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最大摄氧量的变化。实验表明:通过服用甲壳素短跑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血乳酸浓度有显著的降低;成熟红细胞形态有更圆润、保满的趋势;最大摄氧量有提高;谷胱甘肽有所升高、乳酸脱氢酶、丙二醛有所下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检测体育锻炼对运动时排汗量和汗乳酸的影响。受试者为7名不从事训练者和15名训练者.用滤纸收集前额汗10分钟,测试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室温18摄氏度,功率自行车运动,负荷225瓦)。测试前二日测出最大摄氧量。结果表明:①最大摄氧量和排汗量之间有关系;②训练者的排汗量低于不训练者;③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各项指标及机能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海拔的交替训练对耐力性运动项目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甘孜州体校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队队员共28名,将运动员随机分为两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人.实验组采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方法,在海拔高度变化的条件下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高住高练模式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进行12min跑测试,并记录在规定12min内跑出的距离,然后对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最大摄氧量、血氧饱和度、血乳酸以及血液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进行检测.结果:(1)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运动员RBC数目增加,HGB显著增加,高原训练4周后相比,RBC增加更加明显,但HGB数量低于亚高原训练后;(2)交替到亚高原训练2周后12min跑成绩提高了12.2%,连续高原训练4周后成绩降低了2.6%,P<0.05;(3)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心率变化不明显,但高原训练4周后心率有所增加,运动后即刻血乳酸水平显著降低,且低于连续高原训练4周后血乳酸值,P<0.05.最大摄氧量和氧饱和度显著提高,P<0.01,与高原训练4周后相比,高原—亚高原训练后最大摄氧量和氧饱和度升高更加明显.结论:(1)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运动员专项有氧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而连续高原训练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反而降低,可能是长时间低氧环境下运动突破了机体对低氧的耐受极限所致.(2)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能够给予机体一定的缺氧刺激,又能避免高原训练中的不利因素,能够保证有一定的训练强度,从而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运动能力.建议: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平原地区的运动员到高原进行训练时很难在缺氧环境下保持一定的运动强度,可以让运动员先在高原居住一段时间,等到机体出现高原习服时,对低氧有一定的耐受后再进行小负荷训练,然后再到亚高原进行大负荷训练,从而提高高原训练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研究穿着不同压力下肢紧身服对跑步过程中摄氧量以及运动后血乳酸恢复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北京体育大学12名健康男性长跑爱好者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进行3次递增负荷最大摄氧量测试,在测试期间随机穿戴不同压力的下肢紧身服和普通运动长裤进行测试。最大摄氧量测试采用METAMAX 3B心肺功能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根据Bruce测试方案每3 min递增负荷,直至受试者运动至力竭。分别在安静时、运动后1 min、4 min、7 min和10 min 5个时刻测量血乳酸指标。采用Simi Aktisys 3D实验设备进行肌肉震动测试。采用一般线性模型的重复测量统计学方法比较3种情况下各项指标的差异。研究结果:运动过程中,高压力下肢紧身服在第二负荷上的耗氧量显著减小(P=0.047),但在其他负荷的耗氧量以及最大摄氧量没有出现显著性的差异。不同压力下肢紧身服对乳酸最大值以及乳酸消除速率没有产生显著性的影响。不同压力下肢紧身服均能够显著减小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的肌肉震动(P=0.017、P=0.012、P=0.028),并且压力较大的下肢紧身服对肌肉的固定效果更好。研究结论:不同压力下肢紧身服对一次性高强度跑步运动过程中的最大摄氧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但有可能在一定运动强度范围内减少运动过程中氧气的消耗。下肢紧身服对一次性高强度跑步运动后乳酸恢复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下肢紧身服能够降低肌肉的额外震动,并且压力越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据速度滑冰运动项目的特点,选取心率、最大摄氧量、血尿素、血红蛋白、血乳酸、血清肌酸激酶、血睾酮/皮质醇等生理生化指标来评定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机能,为科学评价、监控速度滑冰运动员体能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皮划艇队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周期中,狠抓有氧能力训练,冬训前后两次最大摄氧量测试发现摄氧量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有氧能力有了长足进步.女子皮艇组提高幅度约12%,男子划艇组相对摄氧量达到67.7ml/kg·min,运动后乳酸清除能力也有了一定提高.说明整个冬训期间结合项目特点,围绕“无氧阈”强度安排训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是一次成功的冬训.  相似文献   

18.
很多项目的运动员都要求有氧耐力和从事高强度训练能力的结合,或者两者间歇出现,诸如公路自行车竞赛和田赛运动,或在跑、游泳、赛艇和皮划艇这些项目比赛的最后阶段.尽管生理学强调,从事大约2—5分钟的中距离项目运动最好用最大摄氧量来表示,而长距离项目用乳酸阈和通气阈来代表更适合.所有这些测定方法都需要尖端的实验室装备及其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比较了以次最大运动强度练习以及在血乳酸达到4毫克分子浓度时(即无氧阈)最大摄氧量和骨骼肌酶的活性关系。12名受试者分别在功率车与活动跑台上进行了次最大运动强度练习,试验时每分钟递增一次强度(功率或斜率),在每次递增强度的后一分钟里,测定耗氧量与血乳酸浓度。并在两种试验仪上(功率车与活动跑台)均测定了最大摄氧量。活动跑台与功率车试验时,分别在腓肠肌与股外肌提取肌组织样本,分析柠檬酸合成酶(CS),磷酸果糖激酶(PF 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件。活动跑台与功率车试验比较,最大摄氧量以及达到无氧网时最大摄氧量利用率前者较后者分别大10%与16%,其达到无氧阈时的最大摄氧量利用率活动跑台与功率牢试验分别是85%与69%,两肌肉酶的活件没有差异,然而LDH/CS的比率股外肌较腓肌更大。结果表明,在功率车与活动跑台上练习,其最大摄氧量之间的差异是与乳酸积累时练习强度的差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试游泳运动员在服用Rg34周后,有氧能力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来观察Rg3对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g3能明显提高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水平;提高最大摄氧量测试后1min呼吸商水平;提高最大摄氧量测试后最高乳酸水平及乳酸消除率。证实了Rg3具有提高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