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创新发展是实现后发赶超的主要途径。当后发国家为了实现赶超把创新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时,应着重考虑4个方面,即把握赶超的战略机遇、对创新进行组织、动员资本进行创新投入和推进社会整体进步以支持创新发展。近代以来的后发赶超历史无不证明,这4个方面是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2.
社会责任创新又称企业的社会创新,是指企业以创新的方式向社会供给社会责任行为。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已经从忽视社会责任、战略性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战略逐渐向社会责任创新转变,社会责任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来源。从领域创新、资源和工具创新、传播方式创新、评价方式创新等4个维度构建了社会责任创新的认知框架,以帮助企业在"创新、创业"的政策背景下,既能获得经济利润,又能助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建立我国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战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立生态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战略是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对策和措施,也是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切入点之一。本文阐述了建立我国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战略体系的重要意义、理论基础和基本依据,提出了构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基本框架体系,包括3条基本原则、9项内容和15个具体行动措施。为保障生态友好型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的实现,从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支持、社会监督和技术管理5个方面提出了实施我国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战略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做出了全面部署。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要求融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勘查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全过程,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矿产地质工作与多目标地质工作,统筹传统资源与非常规资源,统筹陆地与海洋,统筹国内与国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5.
张毅红 《科教文汇》2011,(5):182-183
高校图书馆读者"占座"问题普遍存在,对图书馆规范管理和资源利用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造成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有社会发展的矛盾,也有素质教育中存在的漏洞。为避免座位资源的浪费,营造文明和谐的阅读环境,需要对读者的素质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有高水平的图书管理者。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高校发展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遗传资源是重要的战略生物资源,关系到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在生物产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国际上对野生生物种质资源高度关注,尤其是对野生植物的收集保存。我国在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设施的建设和储量上已取得比较好的进展。文章建议我国未来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要更加重视顶层设计与整体布局;扩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加强资源评价力度;完善和出台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法规;促进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管理、执法的合作与联动;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确保现有体系的良性运转;加大对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相关的基础研究攻关和技术标准研制;制定公民对生物种质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其中,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机遇,主要包括:逐步重视人才开发,为人力资源开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思路;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为人力资源开发开辟了途径。我国人力资源所面临的挑战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结构不合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不合理。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增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效,需要坚持培育和管理相结合,坚持城市和农村相结合,坚持体制与机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论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双健康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从世界生态系统退化和中国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等角度,阐述了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球所面临的生态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问题的风险逐渐加大,并提出了解决生态问题、环境危机、以及控制其风险加剧等问题的途径,即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双健康模型",它是以生物地球物理与化学过程为主的"地球健康"系统和以生命地球物理与化学过程为主的"人类健康"系统的有机结合."地球健康"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健康"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生物资源的开发必须服从地球健康与人类健康的要求,生态建设是维护地球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必要手段.探求生态资产开发市场化途径,即实现"地球健康"与"人类健康"双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体制,对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建立融自然资本与社会资本为一体的"新资本论"理论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及世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The present poor conditions in many rural areas in Nigeria require the development efforts of both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overned. The study has considered the need for making information available as part of the necessary ingredients for Nigerian rural development efforts. The author has highlighted various area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through development activities designed to ensure better rural communities in the country. Areas treated include development of available rural huma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good roads; exploiting the gains of fertile agricultural lands; provision of high yielding agricultural inputs; formation of rural co-operative societies; and provision of social amenities,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centres.  相似文献   

10.
坚持科技创新 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人类开启可持续发展新文明时代以来,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国家基本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表率。20年发展历程表明,可持续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科技创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我国科技创新在以下4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可持续发展:(1)在保障人口健康、食物安全和优化人居环境等方面,满足人类发展的合理需求、提高人类的福祉水平;(2)在海洋和空天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等方面,消除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障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3)在提升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绿色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等竞争能力方面,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巩固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4)在形成先进的环境伦理和发展观、构建国家科技-文化-体制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提升战略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探索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等方面,助推社会进步与文化建设进程、增强发展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宋海艳  郑建明 《情报科学》2007,25(12):1773-1777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信息化程度的测度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社会的转变,信息及信息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信息资源在信息社会中的特殊定位进而阐述信息资源测度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美国奥巴马政府"新政"看政策议题中的科技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与社会风险成为近年来被持续关注与研究的问题.科学技术既被看做为社会的风险源,又被当做应对风险的手段.对科技风险与社会发展的伴生关系、科学技术在"风险社会"中的作用等问题的认识正在被纳入政策议题,突显于政府科技政策战略的制定思路中.本文以奥巴马政府"新政"为案例,通过分析<2009年美国振兴与再投资法案>,奥巴马科技与创新计划及其在国家科学院的讲话等文献,研究奥巴马政府如何调整科技政策以应对经济和社会风险,进而分析政策议题中科技与风险之间关系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生态安全,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财富之源。在规划"十二五"发展之际,有必要把国土资源领域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而使国土资源在参与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发挥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与创新始终是加快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创新驱动战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在此需求背景之下,学者研究技术创新与管理问题的学术文章越来越多。通过回顾2005-2011年发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认定的26种重要期刊的1328篇有关技术创新与管理方向的学术论文,分析其研究发展现状以及不同学者及研究团队对我国技术创新与管理问题研究的贡献,进而对文章所涉及到的理论视角、研究层面及其研究主题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5.
广西百色市经济发展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县 《资源科学》2007,29(6):199-205
经济发展模式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粗放使用能源和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只能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西部一批新兴的资源型城市迅速兴起,探讨其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百色市经济发展模式,指出百色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投资和矿产资源(主要是铝土矿),属于传统的"线型经济发展模式";提出百色市经济增长对有限矿产资源的过分依赖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将日益尖锐,并以循环经济耦合链的设计为切入点,从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角度对百色市经济发展模式作了设计,提出建立不同区域层次的横向一体化、链接不同产业环节的纵向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模式、集群式循环经济产业区模式、工农旅游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许军林 《软科学》2001,15(4):45-47
本文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综合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问题,在论述青年人才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基础上,讨论了青年人才对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创新的最佳年龄区、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以及政府所属科研机构青年人才的潜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孙才志  马奇飞  赵良仕 《资源科学》2018,40(5):993-1005
通过对考虑社会发展指数的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研究,可以真实地掌握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实际变动情况。本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对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呈现出在波动中缓慢下降的特点;现阶段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发展水平仍比较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地区差异显著,且水资源绿色效率的高低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社会发展指数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高低具有重大影响;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技术进步变化指数表现为上升态势,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在研究期内均呈现缓慢下降的特点;总体而言,科技进步对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少数地区受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构建广东省S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水平作出综合评价,提出促进S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水平的路径。该研究对指导我国中心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创新发展是中国经济实现快速赶超的基础。当创新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推进时,包括4个重要方面,即发展战略导向、创新发展组织、创新资本投入和创新发展整体性推进。中国创新发展在以上4个方面均表现出国家主导的特征:在战略选择上,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先后制定了以扩大出口为导向的大国战略和以自主创新为导向的强国战略;创新组织上,中国发展起了国家战略导向的垂直整合组织方式,以及以高新区为主的环境支撑型创新组织方式;创新资本投入上,形成了中央财政投资项目制、地方政府以投融资平台进行投资的方式,以及各种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模式;在国家创新的整体推进上,中国已由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升级为新型城市化与发展创新性经济互相促进的阶段。以上4个方面形成了中国创新发展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从1992年开始,中国实施了以“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总协调战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取得了伟大的进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以“可持续能力建设”为中心,主要在政府调控、生存安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6方面进行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为中国可持续能力增长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