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随着心理科学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的转向,心理科学的使命也在其消极功能(研究消极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的基础上增加了积极的功能(让所有人生活更加充实,富有意义;发现并培养具有天赋的人)。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有更积极的功能定位: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更积极的教育目标:致力于提升学生获得幸福的能力;更积极的课程内容:幸福感、乐观与希望、情商。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应围绕以下方面开展: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工作模式从危机干预模式为主转向预防发展模式为主;重点工作对象从少数心理有困惑的学生转向绝大多数正常学生;主要工作重点包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整合校内外各种心育资源。  相似文献   

3.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符合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能够突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指导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目前,高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教学内容上供求关系失衡、教学师资上能力结构失调、教学方法上师生互动失效以及教学评价上效果反馈失真等内在制约因素.为此,教学内容要从消极问题化解转向积极品质养成,教学师资要从"一专多能"转向"多专多能",教学方法要从"纸上谈兵"转向"致知力行",教学评价要从"一锤定音"转向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改变了以往心理学关注消极心理品质的特点,将关注点转向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情绪,提倡用欣赏、开放的眼光看待个体发展。文章在阐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探讨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不断创新模式及思路,选取更适合学生心理的课程内容及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分析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的使用情况,是为了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重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重构的课程内容包括五大主题(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成长、积极应对)及十三个相关概念.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所授班级的学生需求、专业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预防或减少心理疾病转变为积极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发现学生的个人优势,让学生以积极心态主动应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挫折,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开展高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综述以往有关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职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学改革,立足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探索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构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构建层次分明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体系和内容体系;全方位、多层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期对未来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董蓓 《高教论坛》2015,(2):117-119
目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实践性和时效性,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入手,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建立、课程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融入专业技能教育及日常生活等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建立以积极教育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心理学界研究的一个新取向,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阐述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积极心理学启发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应挖掘高职生的积极特质、建立积极认知,培养学生积极情绪体验能力、改变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关注正面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构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主要以传统的病理性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这种教育极大地阻碍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要求。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2.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将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融入课程教学,可促进高职学生人格完善。本研究采用卡特尔16PF量表对本校上大学生健康人格心理学的学生进行研究,并且在课程结束后对这些同学进行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健康人格心理学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着眼于"积极心理学"来探讨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问题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尝试。积极心理学以其积极的理论体系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它提倡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问题导向转向健康关注,注重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强调积极的情绪体验,为女大学生构建了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4.
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通过文献检索、开放式问卷调查、项目预测、正式施测等步骤,编制了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由乐观开朗、积极乐学、意志品质、幸福体验、情绪状态和目标明确六个维度构成。经过对1 260名高职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教育"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指导下,以符合学生"职业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原则,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统揽素质教育,通过"思想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和"身心素质教育"的分类,对学生活动进行课程化建设,实现课程项目的超市化,探索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机制创新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应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科学的就业观;融入"三观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成才观;融入就业教育,使学生及早树立就业竞争意识;融入诚信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养成诚信行为;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建立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17.
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消极心理学为基础,主要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把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作为工作重点,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中积极的潜能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重点关注人的积极品质,是一种积极乐观、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它为高校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许多高职院校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感棘手,感到课难上,事难管。高职生因文化基础、基础素质较薄弱,导致厌学情绪大、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学习成就感弱、心理承受力脆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易发心理与精神疾病的高危群体。因此,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值得全社会关注,对其教育、预防与干预工作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从优抚医院调查中,在探索患者心理与精神疾病成因中,更进一步证实,高职院校如果针对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时采取科学教育、有力预防和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心理与精神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明显,高职生存在不少心理问题。积极探索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其产生的时代诟病,针对高职学生的专科层次和社会需求的实际,对学生进行可控感培养,增强学生自信,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持续开展,论述了对高职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回顾,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调查法,探讨了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选择,冀图对当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