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9 毫秒
1.
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企业能够通过跨界创新实现与用户的价值共创,然而目前尚未有关于企业跨界创新和用户价值共创关系的研究。本文基于价值共创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引入用户驱动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冗余资源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基于352份调查数据,运用层级回归、Bootstrap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本文实证检验了企业跨界创新对价值共创的影响,以及用户驱动创新的中介效应和冗余资源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跨界创新能够显著正向影响用户价值共创,用户驱动创新在企业跨界创新和用户价值共创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冗余资源正向调节企业跨界创新对用户驱动创新的影响。本研究不仅从理论上证实了企业跨界创新对用户价值共创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而且对现实中企业管理也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应用数字技术改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成为非数字原生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实现价值获取与创造的关键。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中国家电制造业企业海尔为研究对象,通过追踪其数字化转型及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揭示非数字原生企业构建新型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基于数字平台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技术平台以及战略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案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正是建立在上述组织基础、技术基础和战略基础之上。第二,管理变革是非数字原生企业建立数字化组织以及形成基于数字平台创新生态系统管理基础的重要途径,案例企业通过管理变革建立无边界组织以及数字化转型的组织基础。第三,技术平台是企业获取以及整合数字化资源、赋能生态伙伴的重要工具,能促进企业形成创新生态系统。案例企业正是通过技术平台汇聚数字化资源,以及向合作伙伴提供创新资源与支持性流程。第四,生态品牌战略为数字化情境下企业与生态伙伴确定价值共创方向提供指引,是非数字原生企业通过基于数字平台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基础。案例企业依据其生态品牌战略建设生态品牌和生态场景,并改善其与生态伙伴合作关系,进而提...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系统内部行为机制分析,从创新环境健康、组织网络健康、创新能力健康三个维度构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性评价体系,借助VHSD-EM组合评价和DEMATEL-ISM递阶结构解释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的研究样本进行动态评价并深入探讨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性得分偏低,区域间健康性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中西部地区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低于东部地区;(2)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重点体现在数字型企业的创新网络布局,间接影响因素聚焦于区域的数字创新环境建设,而数字产业的研发投入是其根源影响因素;(3)递阶结构解释模型的传递路线图表明该系统健康发展存在因果要素间的关联影响效应,是核心原因因素通过基层间接因素的支持作用于结果因素推动了系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并进行有效战略管理,对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缺乏对我国产业情境和数字化情境的充分关注。基于综合优势理论,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探索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综合优势形成机理。研究发现:系统经历数字化创新“蓄能期—赋能期—扩能期”演化;基于我国制度、技术、市场情境的特色驱动机制,系统沿着“主导优势选择—核心能力培育—综合优势形成”的战略路径循环发展;伴随主导优势“数字资源—数字平台—数字生态系统”动态选择,系统依次培育了分布式创新、重组创新和跨界融合创新的核心能力,并促进综合优势同步形成与持续演化。研究旨在推动本土战略管理理论创新,丰富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竞争战略研究,并为新兴产业创新战略及政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重塑了创新主体之间的价值共创方式,拓展了现有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引发关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思考。本文提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两种表现形式:创新导向的数字生态系统(又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以及数字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又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Ⅱ型”)。创新导向型的数字生态系统旨在促进数字创新的产生、应用与扩散,这一围绕数字主体而形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延续了数字生态系统收敛性、可扩展性、自生长性和模块性的基本特征。数字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是数字化进程与创新主体间价值共创行为深度融合的结果,实现了创新生态系统内主体、结构、制度、功能和演进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与Ⅱ型彼此渗透、相互促进,改进了创新主体之间的价值共创方式,推动了创新能力与创新效能的全面提升。最后,建议未来研究从案例分析、形成机制分析、发展战略分析、政策研究和监测研究等方面来健全和完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引入用户驱动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冗余资源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基于352份调查数据,运用层级回归、Bootstrap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企业跨界创新对价值共创的影响,以及用户驱动创新的中介效应和冗余资源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跨界创新能够显著正向影响用户价值共创,用户驱动创新在企业跨界创新和用户价值共创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冗余资源正向调节企业跨界创新对用户驱动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能力难以支撑产业升级转型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跨界创新系统的参与者及其角色定位,探讨了参与者中存在的社会网络、知识网络、价值网络之间互动产生协同机理:通过信息建立认知并构建跨界创新的社会网络,通过社会网络的信任构建知识网络,借助社会网络促进知识交流和创造,最终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最后,通过跨界创新平台进行了案例实证.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为非盈利组织—社会机构的跨界创新提供了新的洞悉;在实践方面,为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升级转型,企业进行跨界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郑帅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21,42(1):33-46
制造企业生态化创新战略转型中,枢纽企业为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如何伴随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而做出技术、商业决策?依据“情境-结构-机制”的研究框架对海尔集团进行纵向案例研究,从模块化视角探索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演化机制与路径特征。研究表明:(1)情境主导了技术创新的可实现性,技术标准、用户需求和政策支持3个情境因素驱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交互演进。(2)发现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的3个重要特征,即创新架构模块化、交互界面开放性、网络治理嵌入性。海尔模块化生态圈战略转型历经的开拓布网期、扩展织网期和颠覆融网期3个发展阶段,以 “产品、生产模块化-组织模块化-超模块化”的架构创新驱动了海尔集团创新生态系统 “以内部研发为中心的创新体系-以产业链协同为中心的创新体系-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3)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实现机制突出表现在杠杆、协同和互利机制上,通过揭示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实现机制的作用逻辑,提出杠杆机制呈现出重用“模块资源-平台资源-场景资源”的演化路径,协同机制使枢纽企业在系统中的角色沿着 “分解者-平台领导者-创新集成商”演化,互利机制呈现出“企业主导-开放市场机制”的演化路径。研究结论丰富和发展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传统制造企业的创新生态系统战略转型提供方案设计启示。  相似文献   

9.
有别于传统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数字创新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有着核心位置,而现有研究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探讨尚处于初级阶段,急需探究其概念内涵、核心特征和运行机制。为进一步拓展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边界,采用文献调研法和理论演绎法,从“数字创新”和“创新生态系统”两个概念解析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与构成要素,借鉴创新生态系统研究范式,从企业微观、产业中观和国家宏观3个层面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结合数字生态系统和创新生态系统两大理论体系,提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六要素包括生产者、消费者、赋能者、运营者、研究者和生态环境,并揭示其具有模块性、适应性、多样性、生长性和共生性五大核心特征。运用概念模型法建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分析其运行机制发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定演化主要依托于异质性创新资源整合机制、数字化创新能力提升机制、数字价值实现机制和数字协同治理机制4个方面的有序运行来实现。为保障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应丰富系统内的创新主体类型,并建立面向企业、产业和国家三层次的价值共生协同体系。  相似文献   

10.
网络位置、跨界搜索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正德  魏唯  顾晓青 《科学学研究》2020,38(7):1304-1316
为破解开放式网络环境下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困境,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组织搜索理论,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网络位置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通过对313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分析发现:网络位置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跨界搜索在网络位置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吸收能力不仅在跨界搜索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而且正向调节了跨界搜索在网络位置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拓展了网络位置影响效果研究,进一步澄清了网络位置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的过程机制和边界条件,对制造企业利用跨界搜索突破资源局限,快速推进服务创新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聚焦于互补者所具备的不同互补性关系对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的影响机制,基于赋能理论视角,选取以JD集团为核心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及互补者K1和K2作为案例,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探索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与互补者之间的互动演化以及赋能过程,并通过互补者类型区分揭示赋能过程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核心企业的生态价值主张伴随数字平台的升级迭代不断清晰化和明确化,其动态演化性影响互补者数字创新结果;基于数字创新基础差异性的迁移型和原生型两类互补者表现出不同的互补关系演进路径,前者拥有一定的数字产品开发能力,与核心企业的关系是从双向唯一互补性关系逐步演变为唯一互补和超模互补共存的关系,而后者与核心企业则是从单边依赖的单向唯一互补性关系逐渐演化成双向唯一互补性关系、再到唯一互补和超模互补共存的关系;互补性关系具有动态演进性和差异性,影响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赋能过程,逐渐从核心企业单边输出式赋能转向生态多边共创式赋能。因此,核心企业基于数字平台搭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要重视不同演进阶段赋能机制的特点以有效激发互补者创新,各类企业要拥抱数字创新以获...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以传统制造企业为核心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并弥补以往主要从意义建构单一认知层面探讨问题的不足,选取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意义建构与资源编排相结合的视角,探索核心企业意义建构、资源编排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意义建构及其跨层次传递是推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先决条件,意义建构的形成和转变是核心企业为匹配适应环境中技术与需求变化的结果;(2)核心企业始于领导层面的跨层次意义建构及其引发的资源编排行为,以及二者的交互和协同演进是推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核心机制;(3)意义建构通过资源编排获得反馈,不断对自身认知进行迭代,最终实现从生态基础搭建到生态共享,进而发展到创新生态可持续发展。从而得到启示:核心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关键驱动因素是管理者认知,同时管理者要充分重视引导高管团队、企业及企业间形成统一认知的意义给赋行为,并充分重视资源编排行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15,(6):46-50
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构建、治理和创新的三阶段理论模型。核心企业通过平台开放和资源整合机制构建其商业生态系统,通过商业生态系统层级社会责任机制实施治理及不断解构重构价值网络进行创新;并以泸州老窖为例进行阐述和实证,指出当前白酒企业转型应该进行商业生态系统层面的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4.
孙聪  魏江 《科学学研究》2019,37(7):1316-1325
企业内部形成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组织演化出现的新形态,通过对海尔集团创新生态系统运作进行扎根分析,发现海尔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呈现出内外生态跨层嵌套的特殊结构,系统内创新参与者之间涌现出平台模块耦合、多边网络协同等四个协同机制。本案例主要对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做出贡献:(1)构建了企业层面的创新生态系统结构,系统内部成员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外部生态活动,形成生态嵌套结构,打破了已有研究从宏观层面出发将企业视为封闭的同质化节点的局限;(2)探索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创新参与者的关系及结构,提出系统内参与者可通过权威关系和网络效应相组合实现系统治理,是对现有研究只强调核心组织进行持续性主体干预和资源投入来实现系统协同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框架,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对山东省青岛市42个创新生态系统以及426家参与者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参与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过程中,创新生态系统参与者大都缺乏扩大技术合作项目、积极参与创新生态系统合作以及共性技术研发投入的意愿,创新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内在机制尚未形成;对于创新生态系统参与者来说,影响其价值共创行为主要因素包括:创新生态系统服务和技术突破的满意程度、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取向、创新生态系统资源共享制度、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信任程度以及环境驱动因素等。  相似文献   

16.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以技术标准为纽带,基于配套技术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共存共生创新体系,具有技术创新模块化、系统成员多样化,成员企业合作共赢、争取网络效应推进事实标准的典型特征,为防止创新生态系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成员敲竹杠、搭便车、退出威胁、隐瞒与虚假发布信息等机会主义行为,通过大量案例论证了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机制包括系统成员共享决策权的决策机制,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用户基础规模与市场地位、政府支持力度的谈判协调机制,包括专利许可定价、补贴定价、源代码开放的平台定价机制以及基于网络声誉与专用性资产投资锁定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7.
知识要素之间耦合形成的知识网络结构和跨界搜索是突破性创新形成的前端因素,知识网络结构特征和跨界搜索程度的不同,对突破性创新影响也不同。研究者利用美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专利数据,构建了243家组织的知识网络,并考察了知识网络中心势、结构洞以及跨界搜索对相关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网络中心势、结构洞与组织突破性创新绩效呈正相关的关系;知识网络中心势、结构洞与跨界搜索呈正相关的关系。同时研究也验证了跨界搜索会正向影响突破性创新,并呈现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张运生  陈祖琼 《科学学研究》2020,38(7):1317-1324
以技术标准为纽带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有助于促进系统内协作R&D,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供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新路径。研究从“产品市场-技术市场”双维联合分析视角,探讨了中国信息产业上市公司营造技术标准化创新生态系统推动企业销售增长的深层次机理。研究发现:营造技术标准化创新生态系统与企业核心技术开发及产品营销行为具有显著的耦合效应。高科技企业营造技术标准化创新生态系统,有助于完善技术依存体系,激发同一技术范式的直接网络效应,推动本企业核心技术向产品转化;技术标准化创新生态系统还通过协调互补配套产品技术关系,激发间接网络效应,有助于强化企业的产品营销效果,推动企业销售增长。  相似文献   

19.
构建数字战略导向、组织文化和资源禀赋三个核心组织驱动因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创新平台数字化/创新业务数字化)影响的概念模型,并以国内109家符合条件的制造企业为样本开展实证检验,以探究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所需的组织条件。结果表明:(1)数字战略导向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平台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都有直接正向影响;(2)组织文化仅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平台数字化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而对业务数字化无直接影响,它通过数字战略导向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创新业务数字化;(3)资源禀赋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平台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均无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数字战略导向和组织文化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自组织、自适应性系统,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关于数字化转型下系统演进的机制引发了学界的思考。本文在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生态系统重塑的基础上,着重从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两个层面对数字化转型下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的驱动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具体而言,数字技术通过降低创新活动不确定性,激发了高频创新;增强系统的融合和生成,提升了系统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知识累积与扩散速度;强化系统的沟通与协调,深化了系统治理协调机制等方面驱动创新生态系统持续演进。而数据资源通过完善系统价值共创模式,激发了创新活力;推动创新加速迭代,保持了高效创新等方面驱动系统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