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第28个     
<正>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寡居宫中,她耐不住寂寞养了一个男宠叫嫪毐(làoǎi),为他生了两个孩子,成为当时的笑料。此时秦始皇还小,权力都在赵姬手里,在她的帮助下嫪毐的权力越来越大。在秦始皇22岁的时候,按照规定要收回赵姬和嫪毐的权力,这时候嫪毐慌了,带兵谋反,失败后被车裂。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指出:“历史上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它们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们是生气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进者,是真老虎.”秦始皇是地主阶级取得统治权力后一段时间内的杰出的政治代表,对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两千多年来,不少反动阶级的代言人,总是咒骂秦始皇.这是阶级斗争的反映.秦始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秦始皇生在战国末期.这时,由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两种制度、两个阶级的斗争十分激烈.奴隶主贵族力图复辟,地主阶级努力巩固自己的政权.这是历史的重要时刻.谁能顺乎历史潮流,促进封建生产关系发展,谁就能对历史作出贡献.秦始皇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走上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它们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们是生气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进者,是真老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正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革命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如韩非、秦始皇等,旗帜鲜明地推行法家路线,实行对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峭其法而严其刑”。他们对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斗争;对儒家的反革命活动,实行严厉的专政。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的革命措施,沉重地打击了儒学和儒家反动派,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但是,封建社会是刚刚从奴隶社会产生出来的,它在经济、道德、精神各个方面不  相似文献   

4.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推行并保障新政实施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说秦始皇推行的一系列新政和改革举措是正确的、进步的,而为推行和保障新政实施的“焚书坑儒”举措却是错误的,这在逻辑上就讲不通. “焚书坑儒”不能仅从文化史的视角考察评论,不能说是“文化浩劫”.从社会发展史的视角审视,以行政权力强力控制意识形态领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的政治心态经历了忍耐、宽容和专横的嬗变过程,不同时期的政治心态支配了他的政治行为,对秦朝兴衰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促使这种变化的动因是其强烈的权力欲和征服欲。  相似文献   

6.
儒法冲突与帝王心术——秦公子扶苏悲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长子扶苏的死亡在秦汉易代之际更像是一起社会精神事件.悲剧的发生虽来自蓄意构陷,但在其背后,却折射出秦帝国建立前后儒法思想的融合与冲突,同时也体现了专制社会体制之下.最高权力争夺中的帝王心术.  相似文献   

7.
李白是蒙受“四人帮”严重歪曲和糟蹋的古代诗人之一。他曾被“四人帮”封为“法家”,理由之一是他在诗中塑造了秦始皇的英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他的统一事业”,“通过塑造秦始皇的形象来歌颂法家路线的胜利”。李白为什么要在诗中塑造秦始皇的形象?李白对秦始皇及其事业果真持歌颂的态度吗?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反复实地考察,提出了秦始皇在邯郸出生地段的大概念区位、中概念区位和小概念区位,并对认定秦始皇具体出生地区位的依据进行了论证.还对秦始皇出生地这一含金量很高的历史文化渊源提出了研究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建设项目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上期说到好学深思的太史公司马迁去各地采访,可能会经常翻车,不过好在秦始皇已经搞了车同轨。然而,司马迁不仅没有感念秦始皇的皇恩浩荡,还整出一段关于秦始皇身世的悬案。司马迁明说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可是暗地里却故意让人以为秦始皇并非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是其宪法思想的一部分 ,而非全部。五权宪法思想是关于国家权力如何配置与控制的理论 ,具体包括权能区分论、权能平衡论、五权分立论和五权关系论四个部分 ,其根本目的在于造就一个人民希望的而又不惧怕的万能政府 ,从而为人民谋幸福。《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草”、《中华民国宪法》等虽然都在某种程度上贯彻了五权宪法思想 ,但均对其作出了一定的修改。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了隔阂。五权宪法追求一个善的目的 ,但其缺乏对政府权力的警惕 ,过分强调权力之间的协调合作 ,走向了贤人政治。这是在宪法中国化的过程中值得记取的一个教训。  相似文献   

11.
biángbiang面秦人最喜爱的一种面食,“biáng”字。作为表达声音的字充分体现了秦人的强音特点,这个字由十个文化元素组成.包含了秦人秦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向人们传达出秦人特有的文化信息,并承载着秦人的精神和品格。所以,biáng字就是秦人在秦地借助秦音创造出来的充分反映秦人性格品质的秦字。biángbiang面是遍布秦地独有的地方面食,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biángbiang面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  相似文献   

12.
秦将官吏管理和监督制度以法律形式加以确立,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得到充分验证。学界从简牍出发对秦时官吏犯罪及惩罚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官员法律责任的种类及惩处上,本文从睡虎地秦简出发对秦时官员问责制从问责事由、问责惩处方式及遵循原则、实行问责制后的效果等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秦穆公与秦繆公本是一号。即秦穆公为其本来的谥号。先秦之时,多口口相传,以致将秦穆公误读为秦繆公。后来之人,不加分析,于史书之中杂乱称之。而至战国末期,随着谥法的完善时,将其硬套入后来完整的谥法之中。这样,竟然使秦繆公之称成为秦穆公的代名词,而引起后人困惑。  相似文献   

14.
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 ,他的数学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 :学习阶段 ;业余研究阶段 ;专心研究阶段 .秦九韶是一位学术渊博的学者 ,他的治学精神、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 ,都是值得称赞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5.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所开创的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秦在统一前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不拘一格引进先进人才,彻底改革官制,对增强国力和统一全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所实行的客卿制、郡县制、上计考核制,尤其是商鞅变法后推行的军功爵制对完成秦的统一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分析和探讨苏轼《杂书琴事》中的琴学观点,揭示其中体现的琴学思想对后世文人琴思想形成和古琴音乐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布封说:风格即人。学是一种人格的再现。秦观一生命运蹇劣,仕途坎坷,远眨荒夷,穷困潦倒。敏锐多情的词人,将身世感慨融入词中,移情入景,借景抒情,作品写得感伤凄厉。本在阐释秦观词的特点,兼及探讨了秦观的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19.
过往对于秦比的研究因为材料不足多有局限。过去的观点大多认为秦“比”的本质是“例”,秦“比”包含官府“成例”和司法“判例”,并且基于汉决事“比”推测睡虎地秦简中的廷行事可能也是“比”。岳麓伍中一则令揭示出了秦“比”是秦法律形式的一种。岳麓秦令以及里耶秦简中的部分“比”包含了“比”的立法程序。分析“比”的立法程序可知,“比”并非“例”,其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令,廷行事也与所见的“比”不相同。因为“比”的立法程序与令的立法程序相类,且比直接被当作令。“令”“比”的区别在于“比”形式上以“它有等比”结尾,在使用方法上不同于普通的“令”。  相似文献   

20.
土地、劳动人民、流浪等在秦牧散文中出现的高频率意象,以及其作品所蕴涵的浓厚的反思性,使得评论界历来将他定位在颂歌鼓手类.但深入探究其人作品,这非但不能作为他热情颂唱的证明,反而透析了他内心的迷惘与困惑,折射出其生活在精神夹缝中引发的一种变向、曲折的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