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为专业发展而敞现和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部分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以专业社会学作为理论依据,其中较为直接的依据是从职业中区分出专业的若干标准,由此确立教师的工作作为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结构。另一部分相关研究则开始立足于教育学科,认为教师专业社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虽有许多交叉,但前者难以替代后者;应该区分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的“教师专业化”和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升的“教师专业发展”,并从历史角度梳理从前者转向后者、并在后者中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发展趋势。本文赞同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不过,若要有新突破,可能还需从教育学视角,超…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必然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角色转变的具体内容包括: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从“教书匠”转向研究型、创造型和反思型教师;从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等。实现这些角色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而言,实现从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具有基础性、先在性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它成为当前教师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热门话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单一型教师的内涵、特征及形成原因。接着探讨了综合型教师的内涵、特征及产生背景,继而指出了从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的迫切性,最后提出了从单一型教师走向综合型教师的可行途径,为综合型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提供了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知识观的转型看教师专业发展的角色之嬗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师成为“反思实践者”、“教育专家”或“研究者”的新型角色,日渐渗透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日常活动中。如何认识并逐步实现这种角色之嬗变,既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关键,亦是落实教育改革理念的重要保证。本文从知识的视野出发,认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角色的变化有其深刻的知识论基础,即教师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被动“消费者”与“传递者”的角色;教师作为实践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同样是教育知识的“生产者”与“创造者”。这在本质上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这种角色转换,首先需要中小学教师与教育理论研究者双方在知识观上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4.
庚强斌 《山东教育》2004,(34):10-11
“以教学为中心”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条原则、规律和策略,要提供给人们的是在一定理论框架指导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当前已进入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新时代。今天所强调的“以教学为中心”,正处于从对知识的关注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从局限于书本世界转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教师的内心世界;从拉齐扯平式的“全面发展”转向弘扬优势、  相似文献   

5.
杨骞 《早期教育》2006,(10):I0003-I0003
在教师开展研究的价值取向上,需要强调以下几点:(1)教师的研究要以“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际工作,优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经验”为直接目的;以“转变教育观念,强化理性意识,端正研究态度,提升研究能力”为间接目的;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终极目的,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也不能为了名利而“研究”。(2)问题始终是研究的起点。研究从自己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开始,这是教师研究的一个基本准则。(3)教师的研究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而是基于学校、在实践中的研究,也就是说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因此,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研究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6.
解读“教师专业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师职业道德”到“教师专业伦理”的转向,是基于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伦理与道德的分野,并针对传统师德的弊端而提出的。教师专业伦理在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保障学生的教育权益、维护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方面具有内在的价值。而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与作为服务对象的学生之间所具有的独特关系,又决定了教师专业伦理与其他专业伦理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发展至少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依据这些趋势可对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进行简单的判断:(1)从教师职业专业化到教师个体专业化。前者通过“强化分界、提高学历要求、建立自我管理团体”实现:后者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2)从工会主义转向专业主义。“工会主义”是通过专业组织谋求社会对教师专业地位的认可从而获得专业支持的价值取向:“专业主义”是通过订立科学严格的专业标准.提高“人职”门槛.提升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需要从“适应”转向“引领”,从“学术水平”转向“教育水平”。为此,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应系统评估教育资源;在“研究”的状态下培养、服务、引领;完善课程体系,体现教师成长的特点;适度发展本科层次的“教育”学士。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教师,教师的专业性需要在其专业实践活动中考察.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教学改革发展的历程,为教师专业性考察提供了分析视角.纵观近四十年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依次经历了从获得知识、发展学力到提升素养的“基因”演变.教学改革表现出了人回归教学核心的基本特征,并伴随知识的“功能扩大”与“意义挖掘”,教学从传统“三中心”逐步走向“深度”.教师在教学改革进程中,经历了从“教书人”到“教学者”,再到回归“教育者”的角色变化.基于近四十年教学改革基本特征及教师专业人角色的审视,文章尝试从“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精神与品格”“教育教学价值观”反思构建了新时代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0.
发展方式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不同的发展方式导向不同的发展实践。在"发展主义"范式下,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思维的"形而上学"、主体的虚幻性以及愿景的无限性等问题。而在"他者关怀"视域下,作为"他者"的教师具有异质性、交往性特征,是追求超越的自觉体。"他者关怀"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自由的专业发展关系和多样化的专业发展路向,注重教师的责任与伦理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从"客位发展"转向"主位发展",从"精英发展"转向"草根发展",从"均衡发展"转向"差异发展",从"标准评估"转向"责任邀约"。  相似文献   

11.
李广  盖阔 《教育研究》2023,(10):54-65
教师工作强度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场域特征要素之一,客观体现并塑造教师的专业精神。适度的工作强度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对教师专业职责的基本要求。过高的工作强度则会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乃至对教师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基于31个省市48 874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总体水平偏高,各内容维度存在差异,随职业发展阶段呈“倒U”型变化趋势。面临的挑战表现为:工作结构“教学与非教学”专业性倒置,教学性工作投入相对较低;工作内容隐性投入高,绩效考核存在主观盲区;工作要求与资源供给不匹配,中青年教师普遍身心透支;工作价值工具性倾向明显,亚健康症状被常态化忽视;工作边界被无限扩张,教师专业角色日益泛化。以专业标准规约工作强度,以学校文化解困工作强度,以自我调节纾解工作强度,以舆论引导调控工作强度,是有效进行教师工作强度调适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校本研修是一种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组织和专业引领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可持续性发展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活动,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相比,校本研修的研究味更强,教师的研究者地位也更突出,强调教师将科研与日常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向研究者转变。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是社会和时代的必然趋势,而牧师角色转变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本文从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向信息平台的“搭建者”;由“居高临下者”转向“平等的首席”;由过程的“实践者”转向结果的“反思者”;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向“研究型学者”;由课程资源的“依赖者”转向“开发者”;由台上“演员”角色转向后台“导演”六个方面进行阐述,目的是唤起广大科学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谈教师角色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从“传道者”转向教会学习知识的引导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创业”问题的参与人,这是教师角色转换的必然要求;教师角色转换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师德是教师竞争的核心,师智是教师竞争的基础,师能是教师竞争的关键。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努力不断地把书教好。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曾指出:“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师范教育司原司长马立同志也谈到:“教师教育专业实际上包括了两个专业,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即教师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其中,学科专业强调的是任教学科的专业素养,教育专业指的是教育学科的专业素养,是教师教育中师范性的表现,也是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一些人认为只要有知识,就能当好教师以及在师范大学数学院(系)中有些人总桎梏于师范性与学术性熟重熟轻的争论。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美国教师增值评价先后经历了酝酿期、发展期和回归期3个发展阶段,呈现出曲折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围绕增值评价模型的科学性、有效性、公平性和透明性等议题展开了多维度的研究,为教师增值评价的政策转向和实践改进提供了思路:一是强调增值评价、课程观察与学生调查三者的整合,开展教师综合评价;二是从标准测试结果拓展至表现性评价结果,丰富学生成长的表征方式;三是从绩效问责转向专业发展,强调评价结果运用的专业取向。在探索本土化教师增值评价的过程中,增值评价的价值取向、指标体系、技术方法和结果运用应当成为重点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历史发展的脉络,介绍并总结了日本学者对“教师像”的研究,以及在日本,“教师像”的发展阶段及特点。日本“教师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作为奉献者的教师形象;作为劳动者的教师形象;作为专业者的教师形象。这三个阶段也正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同方面的突出反映。希望通过这种分析,对我们正确认识教师以及教师专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教师专业标准”受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关注,纷纷研制并实施教师专业标准,以期保证教师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标准研制背后反映的政策着眼点不外乎是“管理导向”和“发展导向”。前者强调教师的专业资格要求和评价,希望通过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后者强调专业标准的制定为教师专业成长带来契机,促进教师整个专业生涯的发展。康纳狄格州制定教师专业标准的目的从政策上较好地整合了“发展”与“管理”两个维度,在实践中分别通过“教师教育与指导计划”和“档案袋评价”来实施。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2010,(4):11-11
区教育学院作为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继续教育的专业支持中心,其工作目标源于区域内学校、教师、学生等服务对象需求的变革,所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普陀区教育学院的职能定位已从原先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转向“教学研究中心、课程发展中心和教学资源中心”,即从对人、事的管理转向对知识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一度被认为是最无专业性的语文教学,其实隐含着高度的专业要求。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研究没有根植于语文教学内容。语文课的观课评教变成了似乎人人能做、人人能说的事情,缺少起码的专业准入要求。一个教物理的校长。可以对语文教师“教什么”的专业工作评头论足,而且具有专业的“权威性”;而一个教语文的校长,只配评论物理教师的“板书”和“教态”,对他们的“教什么”却是丈二和尚一个。即使是语文教师乃至“专家”。观课评教往往也是即兴发挥、思路混杂,像个业余的门外汉。这种状况,严重地败坏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形象。也消磨了语文教师的专业意识。语文教育是社会公共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