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红 《文教资料》2014,(9):95-96
根据儿童早期的依恋性质可以预测其以后行为发展的“性向假设”.本文将依恋理论划分为早期依恋理论和成人依恋理论,并对这两类依恋理论进行回顾和评析,最后就依恋理论中的争议问题做阐述.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成人依恋状况历来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和学界研究的焦点。借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对武汉市五所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探究当前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现状,而后从个体视域和家庭视域对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焦虑维度和回避维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恐惧型(31%)、迷恋型(25.9%)、安全型(21.8%)、冷漠型(21.3%)。就个体视域而言,性别、专业、年级对于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焦虑维度和回避维度都不显著。就家庭视域而言,家庭来源、父母文化程度在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回避维度上有显著影响;而在焦虑维度上则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究其产生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56名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恋爱现状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种依恋类型中惧怕型的比例最高,安全型的最低;安全型和专注型的大学生恋爱比例高于惧怕型和冷漠型的大学生;在依恋回避上性别差异显著,在依恋焦虑上年级差异显著;有无恋爱经历在个体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维度上差异显著。个体的成人依恋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其恋爱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抑郁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81名大学生进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测验。结果:1.大学生群体的依恋类型分布为安全型依恋类型占14.9%,惧怕型占41.3%,专注型和冷淡型分别为21.4%和22.4%。2.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在抑郁状况方面的差异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安全型的抑郁状况显著低于其他三种类型,而其他类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3.抑郁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抑郁与成人依恋类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国外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翻译后分两次对国内799名大学生施测,删除不合适的项目后检验其信效度,结果表明:修订的 AAS 分为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依恋回避维度包括7个项目、依恋焦虑维度包括6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项目因子载荷在0.42~0.75之间,两个因素共可解释总体变异的45.23%;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数均较为理想;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的会聚效度、区分效度、效标效度、α系数、组合信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修订的 AAS 能真实和稳定地测量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可以作为评估工具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人际信任与孤感独的关系,其中孤独感的探讨主要以特质性孤独为参照。被试来自于本校的在校大学生共200名,调查数据利用SPSS13.0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在成人依恋、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三个变量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而成人依恋的依恋焦虑维度与人际信任有统计学上明显的负相关。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也有明显的负相关。这些结果告诉我们在理解孤独感的产生时,既要考虑成人依恋的不同维度,也要考虑人际信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国外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翻译后分两次对国内799名大学生施测,删除不合适的项目后检验其信效度,结果表明:修订的AAS分为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依恋回避维度包括7个项目、依恋焦虑维度包括6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项目因子载荷在0.42~0.75之间,两个因素共可解释总体变异的45.23%;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数均较为理想;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的会聚效度、区分效度、效标效度、α系数、组合信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修订的AAS能真实和稳定地测量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可以作为评估工具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8.
依恋形成于婴幼儿时期,持续人的整个一生.早期的依恋会通过内部工作模型影响到成年后的依恋模式,进而影响成人的婚恋行为.本文介绍了成人依恋和婚恋的联系以及依恋影响婚恋行为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成人依恋类型影响社交焦虑障碍发生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成人依恋类型与社交焦虑障碍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为建立SAD的成人依恋心理表征模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成人依恋先占类型对社交焦虑障碍发生的影响作用是正常组的4.48倍,而拒绝类型对社交焦虑障碍发生的影响作用是正常组的4.76倍,恐惧类型对社交焦虑障碍发生的影响作用是正常组的66.67倍。成人依恋类型是SAD发病的核心因素,就像一个桥梁,其他因子是围绕着成人依恋不同的类型表现而起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亲密关系量表、安全感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安全感和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和生活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安全感存在显著负相关,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探讨当代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考察当代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现状与生活满意度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探寻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成人依恋理论在我国的本土化适应性,补充生活满意度以往研究的疏忽,也为后续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依恋等级量表(AAS)、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关系调查问卷(RQ)在成人依恋测量中的适用性.方法:利用AAS、ECR、RQ量表对150名大专护理专业学生的依恋类型进行测量,并与以往研究结果进行了对照比较.结果:AAS、ECR、RQ三个量表信效度高,其测量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AAS量表亲近、依赖分量表与RQ量表所测安全型、倾注型相关显著,AAS焦虑量表与RQ量表所测轻视型、害怕型相关显著;AAS量表亲近、依赖分量表与ECR依恋回避分量表相关显著,AAS焦虑量表与ECR依恋焦虑分量表相关显著;AAS四类型分法与RQ量表四类型分法一致;ECR量表与RQ量表的方差分析显示,RQ量表所测依恋四类型在ECR量表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两个分量表上差异显著.三个常用依恋量表具有各自的使用特点与内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成人依恋的社会人格角度,介绍当前的成人依恋与情感调节主要研究,探讨了不同依恋类型者在面对压力事件、亲密关系、情绪记忆中的情感体验、调节等方面的差异,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大学生爱情态度的关系,检验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自我效能感量表》、《爱情态度量表》对福建省某高校337名在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成人依恋对大学生爱情态度具有部分预测作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成人依恋的依恋焦虑维度与大学生爱情态度的浪漫爱维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依恋研究主要有三种研究方法:陌生情景法、成人依恋访谈法和问卷法,上述研究方法有着不同的测量学基础——类型和维度。依恋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是类型和维度的整合,同时应关注测量对象的特定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成人依恋类型自我报告量表及孤独感量表对四川、重庆2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分布为安全型占69.7%,回避型占19.1%,矛盾型占11.2%;除男女大学生在矛盾依恋上有显著差异外,大学生依恋类型均无年级和城乡差异.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以安全型为主,依恋类型与孤独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大学生网络强迫性网购、成人依恋、抑郁三者的关系,并检验成人依恋在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采用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66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与依恋回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网络强迫性购物与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可以通过依恋回避对抑郁产生间接影响;(3)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与依恋焦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依恋焦虑、网络强迫性购物与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4)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可以通过依恋焦虑对抑郁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可以直接预测抑郁,且依恋焦虑、依恋回避部分中介于大学生网络强迫购物与抑郁.  相似文献   

18.
季梦雨 《科教导刊》2024,(4):135-138
目的:探究大学生成人依恋、心理弹性与自我分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对随机抽取的4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依恋回避与心理弹性、自我分化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依恋焦虑与心理弹性、自我分化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与自我分化呈现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不仅能直接预测自我分化,还能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自我分化。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心理弹性和自我分化两两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心理弹性在成人依恋和自我分化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依恋形成于婴幼儿时期,持续人的整个一生。早期的依恋会通过内部工作模型影响到成年后的依恋模式,进而影响成人的婚恋行为。本文介绍了成人依恋和婚恋的联系以及依恋影响婚恋行为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成人依恋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恋形成于婴幼儿时期,持续人的整个一生,是人类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早期的依恋形式会通过内部工作模型影响到成年后的依恋模式,影响亲密关系的形成,人际社会功能的表达及人格功能。成人依恋已逐步成为一个跨越心理学各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