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语言模糊与模糊语言郝全梅语言模糊和模糊语言,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二者都有不分明、不清楚的性质,但在公文的语言运用中,作用和效果却完全不同。语言模糊是指语言没有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所表达的中,C含义是舍糊不清、模棱两可,或造成误解、歧义。所谓模糊...  相似文献   

2.
编辑加工中的语言处理技巧吴长安在编辑加工中,有三项基本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专业知识、语言能力、文字基本功。在人们的观念中,语言能力和文字基本功这两种能力经常是合而为一的。一提到语言基本功,常常和挑错别字联系起来。其实,从语言理论的角度看,语言和文字是两...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语言风格与广播电视新闻语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鹿敏语言,不仅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也是陶冶一个人、一个民族身心修养的必要手段。写文章需要运用语言,制作广播电视节目也离不开语言,但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的形成,则不仅仅表现在对语言技巧的追求上,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新闻语言的变化也必然是新闻流变的某种外显和表征。“作为新闻的载体,新闻语言伴随着新闻媒介的产生而出现,并伴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而发展。”最早的新闻语言是报刊的新闻语言,接着是广播、电视的新闻语言,现在已发展到网络的新闻语言。当今,人类已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新闻传播媒介的发展变化日益多元和强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没有哪一种语言能像新闻语言那样深入到千家万户,拥有数量庞大的受众,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重视新闻采访的非语言交流范建山人与外界交换信息,除语言交流外,非语言交流占了很大比重.非语言交流是人们在语言思维基础上,深刻感受事物、认识世界、理解矛盾的重要手段,新闻记者从事采访活动,研究一下这一交流形式很有必要。所谓非语言交流,是指语言交流之外人...  相似文献   

6.
林鸿 《中国广播》2007,(3):32-34
电台播音主持的语言实际上是宣传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现在国外有些在建立孔子学院,以教授语言为主,也是在传授中国文化。提高播音员主持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对弘扬民族文化大有裨益。推广和提升汉语普通话的同时,还要注意贯彻民族政策,保护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7.
电视是一门交流的艺术,电视节目的基本元素是画面、语言、音效等,各元素间协调一致是节目成功的基础。在这些元素中间,语言承载着电视交流的一部分重要的功能,虽然有的电视纪录片可以舍弃语言,甚至舍弃音效,但是,那毕竟是电视节目的特例,在常规的节目中,语言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传播方式,主持人依靠口头语言、人体语言和电视语言把节目思想传递给观众,这些语言的综合运用是电视传播媒介的一大特长,它是全息性的。而人体语言是一种具有一定语义的伴随语言,与有声语言同步发出或夹杂在语流之中,运用恰当对有声语言具有强化、补充、丰富、修正的作用,进而使节目更具个性魅力。   一、准确定位   不同的节目需要主持人有不同的个人形象,只要与节目的追求相吻合,将节目要求同本人秉赋、特长相结合,使两者相得益彰,才会赢得受众的青睐,因而节目主持人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随着…  相似文献   

9.
李水仙 《新闻界》2005,(5):37-38
概论 人类的语言是极为丰富的,和人的复杂性相联系,语言的样态也是丰富多样,没有一定之规的,尤其是,人的创造性也往往体现在语言的创新上,语言的“幽缈难知”恰恰为语言使用者的创造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度.因此,语体研究只是对语言使用情况的一种总结和梳理,应该充分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既不能做到充分精确,也不可最终强制施行,它只是对规律的认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用语言,丰富人们的语言生活.这一认识应是我们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新闻写作实践中,常常写出些新闻非新闻、文学非文学的东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新闻与文学的语言特点把握不当,思想认识上的模糊,不能不说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紊。新闻语言的本质是“信息传播的语言、报道事实的语言、解释问题的语言、快速交流的语言”①,因而特点是准确、通俗、简洁;文学语言的本质是塑造形象的语言、传达感情的语言、审美独创的语言,因而特点是准确、形象、富于感情。诚然,新闻为丰富、扩大自己的表现功能,往往借助文学作品的篇章结构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正如艾丰在《新闻写作方法论》中说:“新闻…  相似文献   

11.
谭小梅 《大观周刊》2011,(27):26-26
1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难点 语言是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形成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文化的真正意义对于本文化群体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但是对于不同文化的群体,则是非常陌生的。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语言群体,于是,当不同语言群体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词汇空缺,即无法在非本族语言的范围内寻找到能够表达其意思的相对应的词汇,而这些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上。  相似文献   

12.
电视媒介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向受众传递信息,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和复合语言构成了电视语言系统。对于电视新闻来说,画面语言是它的基础语言。电视新闻就是靠具有形象特征的画面和声音同步进行信息传递、叙述事实的。一条优秀的电视新闻是声音和画面(包括字幕)完美统一的结晶。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好的新闻体裁由于没有充分运用电视画面语言的独特优势,而未能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合理运用版面语言,是版面编辑的基本功。版面语言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显性语言和隐性语言。从版面编辑实践看,合理运用版面显性语言,已引起报界同仁的高度重视,在此不必多议。但对版面隐性语言的运用,尚未引起编辑的足够重视。因此,对版面隐性语言的运用技巧进行探索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何谓版面隐性语言?它具有哪些特点?版面隐性语言是相对版面显性语言而言的。我们常常把报纸版面比作人的面孔。人要表情达意,除可用口说话外,还可“眉目传情”,用面部表情“说话”。可以这样说,口述的语言是显性语言,表情“说话”就…  相似文献   

14.
王巍 《出版广角》2023,(6):57-61
语言产业是以语言文字作为生产的原料和内容,或是以语言文字作为加工处理的对象,生产各种语言产品或提供各种语言服务的产业。语言出版既是出版产业的一个分支,也是语言产业的一个分支,是出版产业和语言产业的交叉领域。语言传播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产业,语言出版是语言传播的重要形式,语言出版物是语言传播的重要媒介。基于语言产业视角,对语言出版以及语言出版与语言传播的关系进行探讨,能够加深各界对语言出版的认识,促进语言出版的发展。文章提出语言出版当前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新任务、中文国际传播的新期待、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国家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的新蓝图四个方面的发展新趋势,为语言出版的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的语言有数千种,不同文化种族的人思维习惯也不尽相同。萨丕尔的《语言论》在第一章《什么是语言》中,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假说:语言决定思维。但是总会有人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不用语言来思想。萨丕尔将这种现象的产生归为两个原因:其一是没有能够区分印象和思维。我们不需要语言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印象。而当我们把一个印象和另一个印象在意识上发生关系,便需要语言的辅助了。印
  象之间关系的产生,就是思维的过程;其二是将语言与听觉符号错误等同。语言可以用运动符号或视觉符号一个对一个地代替,仅因为一个人不觉得有听觉符号存在就否定了语言的存在,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赵光  李宏宽 《新闻传播》2006,(10):47-47
艾丰先生在讲到新闻语言时,在提出了“新闻语言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的问题时给了肯定回答,即:新闻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它应该具备“真诚”的素质。 新闻语言为什么要“真” 大家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是新闻存在的价值,这两点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特点,这不是某个人的规定,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为了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这里讲到的“新鲜”,主要是由新闻的内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杨卓光 《新闻窗》2006,(1):54-54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新闻报道中的人物语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和思想境界,是最具感情色彩的东西。新闻作品的语言运用好了,读者就喜欢看,反之,则不会吸引人。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具有独特语言特色的地区进行新闻采访报道时,如果能汲取一些独特的语言对话,并将之准确地反映和把握,无疑会让其新闻作品添色生香。因此,在新闻写作中提高驾驭语言的本领,是写好新闻的一个关键。笔者在长期的新闻采编实践中,经过推敲归纳后发现,准确把握新闻报道中的语言运用,会大大增强新闻作品的魅力,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检索用语言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张琪玉 《图书馆杂志》2001,20(3):5-7,22
作者阐述了如下观点:情报检索用语言发展的大趋势是情报检索语言与自然语言从两者的初级结合到完全融合的过程,在网络信息检索中,采用自然语言是必然趋势,但不能唯一地使用自然语言,自然语言取代人工语言的预言是否会实现还有待历史证实,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中人工语言与自然语言并用是现阶段较合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用摄影语言讲述新闻,通俗地讲,就是以视觉语言来描绘发生的新闻事件。那么,视觉语言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呢?视觉语言是区别于文字语言而存在的,简单地说,用画面再现现实生活的语言,就是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20.
李琴 《军事记者》2005,(12):26-27
画家以线条和色彩描绘客体,音乐家靠音符与节奏表达创作意图,记则用新闻语言进行报道。什么是新闻语言?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直到今天也没有统一说法。马向伍、蓝鸿教授在《新闻语言分析》中定义;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即为新闻语言。简言之,新闻语言是表述新闻事实的手段,是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