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应全面地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评价反馈等方面要凸显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要把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鼓励、诊断和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2.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科学的评价学生就是要全面地立体地评价学生,不能只看学习成绩。为此,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尽量不用终结性评价,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通过科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相似文献   

3.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对学生科学的评价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学生评价,就是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学生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发展和变化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评价在学校各种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评价包括学业成绩的评定(认知的发展)、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评价(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化的,包括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多元化的评价功能等。只有构筑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生评价偏差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评价是教师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整个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评价受着诸如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学生观念、学生评价标准、心理状况、评价技术以及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的信息收集等多方面因索的影响,这些因素无不影响着学生评价正面作用的发挥。正因于此,在学生评价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偏差,影响着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所谓学生评价偏差就是指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有意或无意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损害,违背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宗旨,对学生作出的种种不客观、不公平、不科学的评价,它在学生评价中有多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下的英语评价应全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诸方而全而地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评价反馈等方而要显现出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要脱离以往教学中学生评价的定位和定式,改变对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片面的做法,应把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能。这既是学生评价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衡量学生评价改革成败与好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的教育决策。《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  相似文献   

8.
发展性评价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发展性评价对改进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改变以成绩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一方面要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还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业评价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意义。新课程提倡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力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倡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新课程所需要的学业评价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新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尽可能地让学生获得多次评价的机会,重在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构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环节之一。2001年6月,教育部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列入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学生心理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体系,探求科学地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建立一种适合新课程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评价必须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修养、信息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原来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里,我校以建构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为突破口,就评价的理念和目的,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评价结果的处理等一些基本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学生评价的研究任务成为众人所关注的焦点,它关系到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是否健康发展的问题。就现状而言,或许是出于对外显的教育目标——升学的过分关注,学生评价慢慢演化为考试的附庸。自2000年基础教育课改起,对于学生的评价越来越关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何在新课程中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鉴于此,以下在对学生评价问题作了探析之后,通过梳理和借鉴国外学生评价理念与实践,以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的设计与对策。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教育评价观应该突出显示教育评价的发展功能、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4.
改革体育学科评价,关注体验过程、发展个性是学科评价发展的新趋势。建立“过程性档案袋”,真实地记录下学生体育成长过程,让每一位学生时时建立自信,人人有向上的追求,天天有奋斗的目标,常常有成功的喜悦,从自我体验中主动、全面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评价主体,随时了解、调整、改进自己的发展状态,促进全面发  相似文献   

15.
作品评价旨在确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观.计算机作品评价是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典范.通过对评价绩效的反思,认为计算机作品评价更多地渗透了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各种潜能和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关爱他人,较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面上的发展。我校的评价方式收到了以下效果:一是有利于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达到有利于学生能力和自身素质提高的目的;二是分项考核和等级的评定使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都能明确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的各项成绩如何,哪些需要努力;三是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都参与评价,透明度高,能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情况;四是减轻了教师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芮良君 《江苏教育》2006,(3A):30-31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重大举措,它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设置、内容标准安排和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重大变革。新课程对教学的评价提出“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相结合”。这些评价方式能够更客观、更实际、更公正、更完整地评价一个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但是。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核心任务之一。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合理、高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有助于他们获得最充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课堂评价对于学生的培养和促进远比阶段性评价有效得多。  相似文献   

19.
多元教学评价,强调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其实质是全面地评价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可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形式来对教学进行客观的评价,体现评价方式多元化,从而增进教学生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多元智力评价与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探讨了多元智力理论呼唤的新型教育评价即要在真实的场景中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评价学生的动态发展过程,要多元化地评价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要尊重并评价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然后阐述了多元智力评价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四点启示即我们的教育评价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应该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应该确保评价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尊重并评价学生发展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