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发展,凸显了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不仅是成熟公民社会建立的要求,也是构建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由于在长期封建文化的浸染下,中国公民受到“臣民”思想的惯性影响,也决定了在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公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体公民素质的发展水平。学校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大学生接受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渠道。探索高校《基础》课公民意识教育的路径,对促进全体公民意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公民教育的内容,以应对中国社会转型阶段的公民文化建设任务。在高校德育中渗透公民教育,是对德育课内容的拓展和有益补充,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实效的提高。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现实选择。尤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具有广大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3.
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中具有非常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实施情感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情感教育的新教学方法,以有效增强《基础》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意义,探讨在《基础》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梳理微课的内涵与相关概念,借以全国第三届微课程大赛一等奖作品——《小数基础》系列微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的基础,论述微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并为以后的微课制作提供借鉴和改进之用。  相似文献   

6.
坚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的辨证统一.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育人,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优先观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科学研究支撑教育力度,确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术研究与教育任务适度分离原则,以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微课"自其提出之日起就在世界教育界得到一致好评和广泛推广,高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微课教学也在不断探索中。本文通过对"微课"概念的研究,分析了高校目前本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通过对专业教师微课制作培训、建立微课教学资源库、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三种路径为高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微课教学提供了相关意见,期望可以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曾茂菊  王筱涵 《文教资料》2014,(21):159-161
本文以"湖南医药学院"为例,从教学目的、实践教学设计、成效评估三个维度探讨了《基础》课在教学方面的三大特色,即紧扣人文教育,把《基础》课教学目的与医学模式的转型结合起来;凸显实践环节,把《基础》课的教学设计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普及结合起来;创新培养模式,把《基础》课的成效评估与医学生培养的科学性结合起来。这"三大特色"由点及面,为医学院校《基础》课如何与医学人才的培养更好地结合提供思考,这是本文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教育与"基础"课中"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目标是完全契合的.通过"基础"课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是目前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形成对法律的信仰,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的主要途径.以公民意识为主线,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不同专题;以公民教育为核心,采用并改进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帮助学生建立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义务责任意识及程序意识.  相似文献   

10.
肖俊玲 《文教资料》2010,(20):209-212
《历史与社会》是2001年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新设立的一门综合文科课程,以实施公民教育为目标,以培养现代合格公民所应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以整合历史学、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与技能为内容。文章作者通过全面分析《历史与社会》课设立的宗旨和背景,结合调研,阐述了此课程在我国当前实施的现状及困惑,并指出了"课程就是教师本身",旨在强调通过师资建设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11.
当前,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十分必要。在《基础》课教学中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和培养现代公民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主要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悄琦 《文教资料》2013,(19):160-161
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思政教育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大学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增强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重要渠道。本文从《基础》课的特点和相关内容着眼,对如何做到在本课程的课程改革中以就业为导向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整个公民意识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符合我国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客观要求,这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实效性也有重要的意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学模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出发,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对象、目标特点,分析影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得出以建立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解决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越来越引起高职院校的关注和重视,并逐步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本课程的特殊资源优势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6.
<正>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现代科学和现代经济巨大发展变化的需要,适应青少年心理、思想发展的需要,上级部门要我校于1987—1988学年度,在初一年级开设《公民》课实验教学。 《公民》课的任务是为培养“四有”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 为了搞好《公民》课的实验教学工作,我们制订了《公民》课教学计划,对《公民》课进行了总体设计,配套改革。在教学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当前“基础”课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要想切实提高“基础”课的教育效果,必须针对当前“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的主渠道。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考核方法单一,建立多样化考核机制,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良好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形成,从而增强课程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承担着宣传"中国梦"的重要职责。本文分析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意义,探讨了从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治信仰教育等方面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阐释"中国梦",提出并实践了运用专题讨论、小组课堂展示等方法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今年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寻找适合我院学生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使之成为学生喜欢上、乐于上的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