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尹小红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3):100-103
认为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搜寻行为模式。在梳理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网络环境下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数据予以验证。分析广州地区大学生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的总体特征以及不同性别、级别和生源地等人口统计变量对日常生活信息行为模式的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使用户参与意识觉醒,数字营销传播的重心转移到如何与用户互动,令其参与营销价值的创造.用户参与数字营销活动的心理及行为,对数字营销的理论探索与市场实践意义重大.本研究借鉴激励理论建立分析框架,采用实证方法进行用户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得出用户参与数字营销传播的路径为需要动机→参与行为→满足,分析需要动机因子(赋权意识、自我表达与认同、优惠奖励、社交关系、生活便利、娱乐消遣和兴趣属性)和参与行为因子(一般互动传播类、深度贡献交流类、用户生成广告类、参与强度)及满足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不同人口统计变量的用户在参与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的普及使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但电子教材等的发展并未减缓美国大学教科书价格上涨的速度与幅度.深受昂贵教材之苦的美国大学生因此借助于购买、租借二手教材等方式减缓经济负担.在此背景下,一系列具备二手教材售卖、租借功能的应用和平台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本文以美国初创企业BookU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业务模式,比较其与同类产品的异同,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针对大学生偏好的新闻类型及其与部分人口统计变量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经T检验分析发现,在95%的置信区间内,性别、专业和年级对于大学生部分新闻题材类型的偏好产生显著性影响。文章从选择或然率、使用与满足等理论出发,对研究结果做出合理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数字阅读的普及将助推数字阅读产品转型、创新传播内容和手段、关注终端性能。大学生了解数字阅读平台的方式凸显人际传播、内容优势以及专业化内容的不可替代性。数字教材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深度学习需求,需重新界定和理解数字教材的价值诉求,数字化教学产品盈利模式和渠道或将因此改变。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江苏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梳理、访谈的方式构建影响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的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计算模型中各级指标的权重,根据权重值排序确定目前影响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的主要因素,并从构建电子书资源平台、打造“微学习”环境、加强推广宣传、提升信息素养等方面提出正确引导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结合具体数据从课外阅读时间、课外阅读图书类型、选择图书影响因素、购买书刊费用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海峡两岸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简要论述了网络数字技术对阅读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研究大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参与《信息检索》课程学习与个体特质、组织环境、课堂设计的关系。[方法/过程]通过梳理和总结相关研究成果,预调查和专家调查,形成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测量量表。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提炼关键变量,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究个体特质、组织保障、组织认同、课堂设计等变量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作为前置因素的个体特质、组织认同、组织保障变量相互影响;组织认同和个体特质不仅直接作用于课堂设计,还通过课堂设计对大学生学习行为发挥积极而显著的作用。本文认为采取完善支撑环境、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设计以及加强课外实践等措施可促进大学生学习,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创新扩散理论,构建数字媒体阅读受众采纳行为模型;根据数字媒体阅读受众行为特点,提出影响数字媒体阅读受众采纳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特性、社会特性及创新特性,并重点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变量,从而形成数字媒体阅读受众采纳行为模型的外部影响变量,为进一步实证分析建立基础,并为深入分析数字媒体阅读受众行为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孔超  丁璇 《出版广角》2015,(15):34-36
本文从数字阅读行为嬗变和阅读需求的角度出发,对江苏省大学生数字阅读现状进行调研,归纳总结江苏省大学生数字阅读的特征,通过AHP和熵权法复合赋权的方法分析数字阅读的主需求,并从优化资源结构、维护数字资源知识产权、构建多功能阅读空间、创建优质微学习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图书馆引导和推广大学生数字阅读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结合当前数字信息时代数字囤积的普遍现象,厘清中式文化情境下大学生数字囤积的行为机理,规避数字囤积行为的病态性倾向,推进个人信息管理的发展创新。[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利用Nvivo 12对30份访谈材料和爬取的知乎热帖进行三阶段编码,最终构建大学生数字囤积行为机理模型,对大学生数字囤积行为的表现特征和前因后果展开探索性研究,据此,从个人信息管理角度提出突破数字囤积困境对策与建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数字囤积行为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特征和多重类型;影响因素不仅包括数字信息本身和情感依恋,也包括数字个体、社会影响和技术赋权等方面的因素,且禀赋效应对数字囤积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数字囤积行为中未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男女受访者囤积的数字类型各有侧重。同时指出,大学生数字囤积行为的潜在后果涉及成本、自我损耗、病态及恶性循环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信息管理关键活动,对大学生突破数字囤积困境提供若干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About 20 million students are currently enroll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taking courses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time, require some sort of publisher-provided print and/or digital course materials.’ Historically, these have been provided by traditional publishing companies such as Pearson, Cengage, and McGraw-Hill, but with the increase in technology usage in higher education, more companies have emerged in this space such as OpenStax, a company that provides digital texts in high enrollment college courses for free. Usage of materials in college courses, particularly digital ones, are extremely useful and allow students to engage with their materials in different ways. By understanding how these materials are used in their courses, historically and currently, by both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one can start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m and what is needed now and for the future to ensure students are given the greatest chance to succeed in their courses.  相似文献   

13.
The current generation of millennial university students is more accustomed to searching reference information online than visiting the physical library facility,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generations of student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role of the physical library facilities as a mere collection point of reading and reference materials is being threaten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free and high-speed online search engines. University libraries have always been an integral part in higher education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they are not exempted from this threat. Based on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framework, we analysed empirically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library design features that help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found that lighting environment, acoustic environment as well as location of the library building were the main determinants impacting on the use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by students in a major university in China. We conclude the paper with our suggestions in modifying library design to accommodate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and more importantly in recon?uring the spatial and functional rol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is age of digital information from a mere provider of reference materials to a physical space of learning commons on campus.  相似文献   

14.
研究大学生健康信息跨屏行为有助于探索大学生健康信息跨屏行为产生原因,帮助大学生有效地搜索健康信息、了解跨屏现象,为刻画用户跨屏图景提供理论依据。论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38名大学生健康信息跨屏行为的访谈内容进行编码与分析。研究发现个人特征、信息特性、设备特点以及情境因素会对大学生健康信息跨屏行为产生影响,并以此建构大学生健康信息跨屏行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以乌鲁木齐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l6.0软件比较分析了不同人I=/统计特征的大学生在旅游消费行为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Higher education textbooks sales account for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overall book market. This study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extant literature by examining students’ purchase of original textbooks in a developing market, Vietnam. Notably, it seeks to investigate why students do not purchase original textbooks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 in purchase behavior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of student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some key obstacles to students’ purchase behavior include high prices, insufficient availability, low perceived value, and the emergence of pirated textbooks. Another notable finding is that senior students who are female tend to purchase more textbooks. In light of these findings, marketing strategies are suggested for publishers, bookstores and universities who aim to promote the sales and consumption of original textbook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用户数字成瘾或设备过度使用等社会问题,数字脱瘾作为处理这些社会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开始受到关注。探究高校在读学生群体数字脱瘾的影响因素具有现实参考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获取高校在读学生群体的数字设备使用情况、数字脱瘾的原因、途径和效果评价等数据,对数字脱瘾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讨论。[结果/结论]研究总结高校在读学生群体对于数字设备的依赖原因,发现个体因素、情境因素和效果评价等影响因素,并揭示其对数字脱瘾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北京市大学生抽样调查数据,发现大学生对传统媒介和数字媒介公信力的评价无显著差异,但在具体评价维度上,大学生认为数字媒介信息量更大、反映群众意见更加充分、揭露坏人坏事更加有力;在新闻类型方面,大学生更倾向于相信传统媒介上的经济、文教和科技新闻;对于政治、社会、娱乐新闻等,则更倾向于相信数字媒介上的报道。同时,从受众角度分析媒介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发现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媒介公信力评价没有显著影响,但媒介使用情况对传统媒介公信力评价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对不同媒介公信力的评价与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态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影响因素框架形成需求动机维度的22个标签,结合用户特征维度的8个标签形成大学生社交网络行为标签体系。采用社会调查方法获取标签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需求动机维度的4个分类特征因子。基于所提取的特征因子进行快速聚类,得到娱乐型、社交型、信息型和全面型4个差异化群体用户分类,并结合用户特征维度的8个标签对各类用户画像的典型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第二道数字鸿沟的表现和成因。[研究设计/方法]建构了互联网使用能力和互联网学习指数两个测度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收集和分析数据。[结论/发现]社会结构因素(如城乡户籍等)对当代大学生第二道数字鸿沟的影响有所减弱,内在心理情感因素(如网络自我效能等)、知识与学习能力更为关键。高校图书馆应在弥合第二道数字鸿沟中发挥重要作用。[创新/价值]研究建构了新的数字鸿沟测度指标,突出了将互联网应用于学习的动机和能力,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