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的 6篇课例读后对我触动很大 .就这节课本身而言 ,平淡、朴实 ,没有多少难点 ,但要讲得精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 6位老师却能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 ,设计出 6篇各有侧重 ,又能完成教学计划的好教案 .6篇课例整体上体现了“因材施教”、“教需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 .但其中有几个共性的问题 ,即对学生的思维是“牵”还是“引”值得探讨 .下面谈点个人看法 ,供大家参考 .“牵”和“引”在汉语里意思相差无几 ,放在教学上却有本质的区别 :“牵”的主体是教师 ,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 ;“引”的主体是学生 …  相似文献   

2.
笔者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一次优秀课评选活动。课后,笔者在同部分听课老师进行交流时,不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教师教得不错,可惜学生配合得不好。”言下之意是课上得不好是因为学生不会“配合”,并非教师教得不好。这就奇怪了,新课标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其量不过是平等中的首席罢了,怎么会冒出学生配合老师的问题呢?是不是这句话的  相似文献   

3.
丰素平 《广西教育》2011,(22):37-3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确定位置”一类的教学内容,往往老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省力呢?下面结合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一课,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四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常能听到对一些老师的赞扬:“某某老师的课讲得真好!”“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这不仅让人想起很多年前听到的一个故事:某学校有两位语文老师,一位口才很好,且非常幽默,一堂课讲下来,常常是笑声不断,学生听得非常过瘾;另一位虽也是语文老师,但口才就差了不少,讲不了多少精彩的东西,学生也就不怎么爱听,索性就干脆少讲。但奇怪的是,第一位老师所教的学生就是没有第二位老师所教的学生学得好,一时间曾被传为怪事。这是课程改革前的故事,现在想来当然就不觉得奇怪了。第一位老师“讲”,是在“讲授”,就是把自己所知道、所理解、所感…  相似文献   

5.
一般的初中数学教师教两个平行班的课,算是正常的工作量,而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的杜惠青老师却教四血个初三毕业班的几何课,有时教六个班的课,还兼任班丰仟。她教的学生从“尖子生”到“强化生”、“提高生”都有,分为若干层次。她一周最多时要上24节课,这还不包括自习课、辅导课。她的教学成绩在天津市红桥区名列前茅。杜老师这么大的工作量,那她什么时间批改作业、什么时间备课呢?  相似文献   

6.
跟谁配合     
吴友智 《教书育人》2001,(17):28-29
最近,笔者应邀担任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评委。在评议时,有人慨叹:“某老师教得不错,就是学生配合不好。”乍一听,说得似乎很客观。倒是有一次听了特级都教师于永正的课,才知道课堂上只有学生跟老师紧密配合,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这一观点有失偏颇。课前谈话,有一名学生表态:“我们一定跟于老师配合好。”可于老师却立即更正“不,是我跟你们配合。”顿时,课堂内,掌声雷动。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课堂上究竟是谁跟对方配合,这句话作了明确有力的回答。长期以来,学生在课堂上扮演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课堂则成了演出“教案剧”…  相似文献   

7.
简单教数学     
看了李霏老师的《验证勾股定理(1课时)》课例(三)后,我的眼前一亮,这是一节广东省正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生本教育模式课.作为顺德的同行,我很了解镇属初级中学学生的水平是比较差的,但“验证勾股定理”这一传统的教学难点竟然可以被教得这么简单,学生却可以学得如此精彩!这,不就是我们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课堂吗?经过对这节课的反复研究,我发现,本节课之所以能做到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8.
《新读写》2020,(4):F0003-F0003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2020年3月起,上海的中小学校本着“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的理念,开启了网课模式:老师变身主播,在线授课、答疑;学生的日程也被网课安排得满满当当。来看看同学生们的“云课堂”体验吧。  相似文献   

9.
耿青 《教育文汇》2003,(12):33-33
小学三年级有篇课文《雨》,两位水平相近的老师教出的效果却大不相同。一位老师早就备好了课,但并没有按课程进度教《雨》,而是一再后推。终于,一天下午下起了雷雨,这位老师立即和同事协商调课,抓住下雨时机教这篇《雨》。这节课,室外下雨,室内学雨,窗外风雨为课中的“风雨”营造了十分难得的气氛,成为学生感知“雨”、领悟“雨”最直观的注释。教师教《雨》,有声有色,学生学《雨》,滴滴入心,课堂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10.
<正>从教以来,笔者听过很多课,也经常参与评课。听完课后,总有老师在议论执教者“教”得怎样的同时,对学生“配合”的情况发感慨,或曰“这堂课学生配合得很好”,或曰“这个班的学生不太配合”。在某些老师看来,一堂课能否获得成功,除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要看学生怎样“配合”。笔者也不止一次听到执教公开课的老师在下课时的结束语是:“谢谢同学们的配合!”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在“教什么”这个问题上一直莫衷一是,同一篇课文可以教出截然不同的内容来。老师们更多时候是跟着课文内容跑,课文写什么就教什么,跑着跑着就跑到别人的道上去了,老师模模糊糊,学生糊里糊涂。让阅读教学清晰起来,教得明明白白,学得扎扎实实,关键在于把“课”研得透彻一些。《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学生读过三五遍之后,基本能读正确、读通顺,内容也大体读懂了。  相似文献   

12.
在思品课教学中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乏味,老师教得辛苦,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象。那么,怎么才能使思品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呢?  相似文献   

13.
一次去听课,老师教“分数除法”,这内容原本就难,老师教得义枯燥,课堂效果不佳。交流时,我对执教老师说:“老师.何不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除以一个数,变成了乘这个数的倒数。符号换了,除数变成了倒数,结果却不变。学生若能对这种奇异的美产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不就有了吗?”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语文课堂上经常会碰到像包忠容老师课上那样的即时生成的问题,也经常会像包老师那样因处理这些问题而无法完成原定的教学内容,不少教师因此尴尬万分。但我想只要即时生成的问题有讨论、解决的价值,我们就应“不顾一切”地“关注”它,“解决”它。因为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而且问题有价值,而我们老师却视而不见,仍然“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教学,这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我们语文课堂的生成性;即使老师如期完成了原定的教学内容,课上得很“圆满”,也只能算是老师自己“教”完了,…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得越来越充分。但是,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文言文教学却比较特殊,许多老师还是沿袭愤用的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说学生记的传统路子。老师教着乏味,学生学着单调。在这种情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很低。学生只是学会了单一的课却不具备迁移的能力,下次遇到文言文。还是不能根据文言规律去判断字词含义。  相似文献   

16.
林俊老师执教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抓住学生学习的困难展开教学,教得准、教得深、教得透。具体地,设计了“整体分类”环节,从学习的争议处引入;设计了“认识平行”环节,从学习的浅表处追问;设计了“认识垂直”环节,从学习的疑惑处澄清;设计了“沟通联系”环节,从学习的混沌处完善。  相似文献   

17.
苏兰老师来自宝岛台湾,她给我们展示的《生活是多么广阔》一课,与我们的上课风格处理方式完全不同,细细想来,我们经常讲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等等新课改理念,却在从台湾来的苏兰老师的课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高一(8)班上周五下午第二节课本来是数学课,数学老师董老师因临时有事和我调课。当我告诉学生本节课要上历史时,部分学生“哗”的一下高兴起来,只听见有个叫A的学生说:“上历史好,数学太烦了,怕得很……永远不上数学课就好了。”听到学生对数学的抱怨,身为班主任的我当时就在想:数学可是高考拉分的关键啊,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害怕数学呢?难道是数学老师教得不好?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多年来的观察和教学实践认为,现在许多语文老师成天忙忙碌碌地工作,教得非常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是收效甚微。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一大堆知识,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有的课虽然热热闹闹,师生互动也很精彩,看起来内容非常丰富,但学生学到的知识却少得可怜。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已成为许多人批评指责的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20.
十年前,有一位素质很好的老师教《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讲着讲着,不禁潸然泪下,学生也随之泣不成声,教室里充满了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的悲痛气氛;然而,十年后的今天,同样是一位素质很好的老师,同样教这一课,老师也是那样动心动情,泪水夺眶而出,可学生却无动于衷。甚至有人忍不住“哧——哧——”笑出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