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西部人才培养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发展的差距,实质是人才的差距。西部加快人才培养应积板实施食质教育;建立适应培育创造型人才的教育体制;重视提高少数民族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给予特殊政策扶持,推进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使之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财政投资政策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呈区域性失衡态势,东西部之间和城乡之间差距明显。梯度推移经济发展理论导致了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教育投资的二元体制和试点学校发展策略是造成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失衡的根本原因。采取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即中央设立基础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西部实施转移支付;地方政府设立基础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贫困区县农村实施转移支付。并完善评估制度,让教育信息化事业专项资金用到实处;严格控制教育信息化事业专项资金使用中基础设施建设与师资培训的比例,防止重硬轻软、只建不用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3.
发展教育事业是人才培养最直接的依赖,但西部教育事业发展在全国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上.西部应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培育创造型人才的教育体制,重视提高少数民族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给予特殊政策扶持,推进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使之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坚持教师要教学与科研并举,下大力气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西部地区人才与教育的现状入手 ,在分析了西部地区人才资源与交通教育状况的基础上 ,阐述了西部交通人才与教育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快西部交通科技与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信息库     
国家投资9亿元建设西部高校校园网《中国教育报》报道:国家投资9亿元的西部高校校园网建设工程已经启动。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投入巨资,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目前西部高校的网络环境、网上资源建设相对滞后,严重缺乏熟悉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师资。为尽快改变这一面貌,“十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推动西部高校信息化,以此带动西部教育的现代化,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加快西部地区校园网建设是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此后还将进入数字化学习和数字化校园建设阶段,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和校园内网络教学使高等…  相似文献   

6.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西部经济的良性发展,不仅要靠资金、技术、信息,更重要的要靠人才。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西部地区人才的培养,从而影响到西部地区的开发进程。为此,加快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推动西部地区教育,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关于在西部地区建立教师特殊津贴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攻坚部位在西部 ,而西部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又在师资队伍建设。本文建议在西部地区建立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以稳定和发展教师队伍 ,并从目前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形势 ,维护和实现教育公平 ,落实中央关于加大对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及梯度开发理论等角度论述了建立这一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处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教育水平比较落后,不论是教育观念还是软硬件资源条件,尚有待进一步转变、改善和发展.在信息技术教育广泛展开之时,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青海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进程,这对加快发展青海民族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在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重视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西部民族地区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师》2010,(14):52-52
<正>为适应互联网大众化、媒体化、现实化发展的新趋势,加大对西部地区互联网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西部地区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部决定2010年  相似文献   

10.
赵雷 《青海教育》2006,(1):93-93
青海省处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教育水平比较落后,不论是教育观念还是软硬件资源条件,尚有待进一步转变、改善和发展。在信息技术教育广泛展开之时,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青海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进程。这对加快发展青海民族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在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重视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西部民族地区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暴露了我国外语教育的弊端,母语文化失语的形成有其历史发展原因,也有中国教育偏误的因素,通过认真剖析这些原因,本文提出了应对中国文化失语的对策,以期实现中西文化的平衡交流,改变目前的不利局面,保证我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和互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投入偏低;文化基础设施简陋;文化人才奇缺、文化服务内容单调;文化管理体制不顺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西部地方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重视程度;加大对西部农村公共文化的财政倾斜政策,加速改善西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改革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促进文化服务内容贴近农村居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传统文化教育在理工类高校思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对传统文化教育对理工类思政工作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理工类高校思政工作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策略,旨在与同行共同探究、交流,不断促进我国理工类高校的发展,为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理工类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深入对比了中美两国的教育资助政策与体系,发现它们的特点各不相同,效果亦天差地别,而原因则是两国所不同的文化积淀.这说明我们应引进西方文化观念,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实现全国普及教育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5.
超常教育实践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它的发展有赖于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至今犹存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中国超常教育的健康发展 ,本文提出超常教育文化建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表现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高等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施政府区域补偿政策、构建西部地区高校吸引人才的环境、调整西部地区高校专业设置等对策,以实现我国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来华美中友好志愿者在中国西部四省市高校的文化适应状况,研究者从来华美籍外教对中国生活的满意度、对中国的态度、思乡和文化休克等四个维度展开问卷调查。影响外教社会文化适应的个人因素方面重点考察性别、年龄、教育层次、来华时间等主要因素对外籍教师文化适应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调查外籍教师在中国的生活满意度与其对中国的态度、思乡、文化休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As an imprint of Confucian culture, China’s education intersects state governance in making and governing educational subjects as ‘talent’, an official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term ‘rencai’ (literally, human-talent). Whereas the English word ‘talent’ itself denotes ‘[people with] natural aptitude or skill’, ‘talent’ is currently mobilized in China not only as a globalized discourse that speaks to the most aspired educational subjects for the 21st century but also as a re-invoked cultural notion that relates to Confucian wisdom. Drawing upon Foucault’s biopower hypothesis and Confucian thought, this paper leverages upon China’s unique manipulation of ‘talent’ as certain skills and human subjects, both cultivable through education, to problematize China’s talent making and governing in two dimensions. First, it unpacks the various technologies of power entangled in China’s talent making and governing within its ‘state governance’ paradigm. Second, it unpacks Confucian thought as an archaeological prototype for China’s present talent appeal, meanwhile explicating their divergences in defining ‘human’, ‘talent’, and the human-talent interpellation. In so doing, this paper makes two arguments. First, the linguistic notion of ‘talent’ functions as a Foucauldian apparatus of biopower, making (up) new kinds of people and normalizing a certain population as the objective/object of China’s state governance. Second, CPC’s re-invocation of Confucian talent discourses is more of a rhetorical strategy than an authentic cultural renaissance gesture.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产业在获得迅猛发展的同时,二者之间的融合协调发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关注。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表现为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引导型模式和官民结合型模式等三种主要实践模式。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协调发展的创新机制则既包括科技推动、利益驱动、市场导向等动力机制,也包括政策保障、人才支撑、资源配置等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作为晚清著名的理学家、“中兴”名臣,曾国藩曾权重一时。是时,列强环伺,社会剧变,为实现富国强兵,曾国藩在引进西方科技、任用与培养科技人才、翻译西方书籍、推行新式教育方面,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