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严复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张伯苓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作为思想启蒙者,严复对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张伯苓的“教育救国”、“西学救国”、“实业救国”、“德育为本”及“女子教育”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史上的“道德教育万能论”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封建儒家的“道德教育万能论”,近代中国的“教育救国论”和建国后的“政治思想教育无限夸大论”。它留给我们现代德育的启示是:既不能过高地期望于德育的作用,也不能无限夸大德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简要探讨了徐锡麟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发展和特色,对他的教育救国,革命救国,军事救国思想的内容和实践作了阐述,指出教书救心,理论结合实践,重视体育活动是其主要的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4.
袁瑜 《中学教育》2003,(1):39-43,50
以教育救国与教育独立为核心的“元培精神”是正大的;以兼容并包与网罗众家为核心的“元培思想”是博大的;以自省修己与荐事助人为核心的“元培人格”是伟大的。“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文化:一日,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日,西欧自由博爱之理想。此两种文化,具其一难,兼备尤不可觏。先生殁后,此两种文化,在中国之气象已亡矣!”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实事是的态度,将“教育救国”论就入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全面审视,认为“教育救国”思想与五四精神并行不悖,在社会实践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效果,并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客观地公正地看待,而不是用今天的思维和标准去抬高或压低它。  相似文献   

6.
沙裕忠 《教育与职业》1992,(2):47-48,F003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是在不断实践中形成的,它经过了教育救国——实用教育——职业教育这样的一个过程。 早年黄炎培深受蔡元培“教育救国”思想的熏陶,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辛亥革命中,他担任了江苏省教育司长之职。为了反对袁世凯窃国称帝毅然辞去职务,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往皖、浙、赣、山东、直隶等地考察,发现我国旧教育的弊病:(一)手脑分离、学用脱节;(二)学不致用、毕业即失  相似文献   

7.
教育救国思想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吴稚晖是这一思想的服膺者,他以无政府主义的政治立场为基点,加教育救国的行列,主张发展科学工艺,普及平民教育,并积极奔走宣扬教育救国的思想,不可谓无功,但他初期以此反对暴力革命,继而加盟国民党反动阵营,顽固坚持反共立场,成为教育救国队伍中政治上最为堕落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教育救国”又是张謇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张謇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传统教育、科考经历和晚清社会的剧烈变迁,以及他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共同构成了其“教育救国”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探讨了徐锡麟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发展和特色,对他的教育救国、革命救国、军事救国思想的内容和实践作了阐述,指出教书救心、理论结合实践、重视体育活动是其主要的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0.
杨贤江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有丰富的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全人生指导论”是其教育思想之核心内容,与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之“全人教育思想”有何渊源及异同,作一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11.
从“科教兴国”战略任务的提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体现了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和任务的逐步转移和认识的深化,集中反映了我党在领导新时期建设中如何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和变化和要求,也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措施与党的建设战略方针的内在统一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前"教育救国"长期处于被批判地位,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教育救国"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救国"是近代知识分子对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的一种尝试,尽管它以失败而告终,"教育救国"对开启民智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当今的"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科教新国"具有借鉴意义。对"教育救国"新材料的发掘是下一步研究的生长点,对与"教育救国"相关因子的研究是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富矿。  相似文献   

13.
艺术兴学的办学思想是一种公共艺术教育理念。丰子恺先生20世纪30年代末在桂林从事艺术教育工作期间,结合自己的艺术教育思想,在艺术教育与社会性实践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他多方面、多形式地在校内外、课内外开展了艺术教育实践,力图通过艺术教育实践实现艺术兴学的目的,培育学生真善美三足鼎立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摆在中国高等教育面前的长期的中心工作,是关系到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全局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强国视野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人才的大规模、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内涵之一。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发展,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人才的高水平、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对于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所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进一步重视人才培养理念的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结构的不断协调,人才培养制度的不断改革。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早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且独具特色的教育救国思想,它是青年毛泽东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伟大尝试。本文探讨了早期毛泽东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理论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在"艺术兴学"的视阈下,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的美,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质,还有助于他们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相似文献   

18.
严复是近代中国教育救国论的先驱,独特的求学背景是其教育救国思想形成的基础。其以译书为媒介倡扬教育救国的思想,以“三民”教育为救国之纲领,以学习西学、开展科学教育为救国之良方。其教育救国思想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影响至深,对当今教育改革、“科教兴国”仍不失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科教兴国战略思想形成一个完整形态是在建国后,但从理论与实践源头上讲,党的科教兴国战略思想形成一个完整理论,必然有一个思想素材的积累过程。事实上,早在建国前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革命和战争的实际需要出发,在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发展科技和教育的科学探索,从而标志着党的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种传授人的经验知识、改善人的生存手段、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明确人的生存目的的自我活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教育都有科学、社会和人文三种知识学科门类,但由于强调的重点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特色,如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强调的是道德和审美,以人文教育为主,而对科学教育不够重视。西方现代教育则以科学教育为主,导致道德教育衰落。现代中国的教育理应本着人学生存论的理念,做到西方教育模式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